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塘栖村有个“硬气”书记 把贫困村带成“绿富美”

2019-03-13 08:00  来源:杭州网—杭州日报 驻余杭记者 白赟

  唐国标(中)正在为考察团介绍塘栖村的建设规划。

  远处岚雾层层,近处溪水潺潺,走进余杭区塘栖镇塘栖村,“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模样,乍现眼前。

  但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个贫困村。经历了20年变迁,塘栖村从一个乱村、穷村、脏村,一跃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羊”、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这与塘栖村党委书记唐国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回乡当村主任,就想做点实在事儿

  1998年,29岁的唐国标原本从事物流生意,收入不菲。但是,抱着“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村里做一些实在事情”的想法,他回到了家乡塘栖,当上了月工资350元的村委会主任。

  唐国标所在的村叫蔡家埭村,整个村庄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穷”,全年村级集体收入不到1万元。而唐国标回村的第二年,遇上1999年“6·30”洪灾,村庄、稻田被淹,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穷则思变,年轻气盛的唐国标在村民大会上向全体村民郑重承诺:用三年时间解决村里洪涝问题,还要给村里修路,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打下发展基础。

  当时,唐国标给自己下了“军令状”:“如果办不成,我就辞职,不当这个村主任了。”凭着这股“壮士断腕”的气概,他先是大刀阔斧地整合了城郊接合地带的闲置土地联户建房,并用回收的资金完成了东横塘路600米道路硬化工程。随后,唐国标不仅在村里筹集了近10万元的资金,还争取到了市镇两级财政的支持,修建了后塘圩区防洪包围圈。

  仅用了一年时间,唐国标就兑现了承诺。这下,做事“硬气”便成了唐国标在村民心中的第一印象。

  炼出“第一桶金”,扯掉“贫困落后”标签

  2003年,蔡家埭村和三官塘村合并成为塘栖村,唐国标担任村党委副书记、村务领导小组组长,两年后担任村党委书记。从此,唐国标为村民服务的舞台更大了。

  “村大了,人多了,但肩上担负的责任也更重了。”唐国标说,刚合并成立的塘栖村管理松散,集体经济一直上不去,“无论如何我都要炼出村里发展的‘第一桶金’。”

  于是,唐国标把脑筋“动”到了处置存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和开发村级留用地项目上。

  2005年至2006年间,唐国标用民主拍卖方式处理了原丁河乡政府和老大队部,一举拍得98万元。拍卖所得的钱没有进任何人的腰包,而是用来造了现在的塘栖村办公楼,建成后其中一幢顺利租给了法根食品厂。

  “招商引资”的方式让塘栖村一次性收到两年租金不说,还拿到了区财政的奖励款。村里再用这些资金建造新厂房,现在每年租金有35万元,可谓一举两得。

  “我这个人,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出个结果。”把村级留用地做成一块“大蛋糕”,唐国标利用5.3亩村级留用地,建了一栋4500平方米的港润大厦,整整用了11年。

  唐国标说:“为了这个项目,我跑遍所有部门,给当时的区委书记写信争取支持,挨了不少骂,可这些都值得。”如今,港润大厦年租金达320万元,成为塘栖村的“现金奶牛”。

  经过一系列腾挪运作,2015年塘栖村村级集体经济全镇排名第一,彻底扯掉了“贫困落后”的标签。

  村干部“硬气”,村民才有“主心骨”

  2016年,借着余杭区综合环境大整治的东风,唐国标大做“减法”,通过拆除村里的违建、不雅建筑来改善杂乱的村容村貌。

  新农村建设利国利民,但落实具体工作却涉及利益瓜葛,哪有这么容易。可唐国标二话不说,直接把自己名下仅有的一幢辅房给拆了。“只要不带任何私心,我做啥事都有底气。”

  唐国标的底气,还来自他“公平、公正、公开”的处事原则。“我把每家每户的需测量面积、拆除面积、拆除时间等做成一张公示牌,在村里公示。”唐国标这种“晒在阳光下”的做法,换来的是村民自拆。

  仅用了60天,村里平稳拆除、整改农户735户,家庭作坊、小企业30家,共计面积40200平方米,也为塘栖村打造余杭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腾出了建设空间。

  “唐国标这个人有‘火性’,说话、做事都硬气得很。”这是塘栖村第一任村书记沈保根对唐国标的评价,也是塘栖村村民视其为“主心骨”的原因所在。

  这些年来,唐国标成立“民间监理”队,做“阳光工程”;开通“村情直通车”,推行“阳光村务”;召开民主听证会,解决疑难问题;发动村民组长成立民间领导小组,配合推进中心工作等,使得塘栖村的干群关系十分融洽。而随着“千家宴”“千福宴”“千叟宴”等群众性活动的举办,村民的获得感油然而生,整个村子也变得更有温度、更有温情。

  有想法爱折腾

  只为兑现给村民的承诺

  每天早上6点50分,唐国标都会带着村干部、网格员和村民组长到村里转转,他称之为“晨跑”,“要多走多看,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村民心中,唐国标是个“有想法、爱折腾”的人。今年,塘栖镇要打造“水韵风情线”项目,塘栖村就是这条“水上游线”的最大站点。抓住这个机遇,唐国标已定好接下来的发展“大计”: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目前村里的‘美丽乡村游’已经成熟了,但要留住人,游客体验的内容是关键。”唐国标计划,结合水乡风情、枇杷之乡等美誉,开展精品枇杷盆栽的栽种、培育和销售;利用现有的米塑馆修建茶吧,弘扬米塑、传统茶食等非遗文化;提升“三治”广场、文化广场、初心船、村史馆等,打造国防教育基地等。

  不仅如此,唐国标还要把后塘圩区建成“微型家庭农场”,“这是我刚回到村里就想做的,因政策原因被搁置,今年要变为现实。”

  为村里出谋划策,唐国标的目的只有一个:兑现当初对村民们的一句承诺——让塘栖村富而美,安而康。

  晒春计

  今年,塘栖村要在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初具成效的基础上转型升级,充分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打造“赛事出游”“家庭出游”“研学出游”“养生出游”四大“文化出游”品牌,在村里开拓一个可以体验劳作与文化、教育与生活、运动与休闲的第二活动空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将塘栖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

  ——余杭区塘栖镇塘栖村党委书记 唐国标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