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慈溪:民企腾飞借春风 经济快速翻新篇

2018-12-08 09:39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谢晔 裴建林 应磊 市委报道组 邵滢

  浙江在线12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谢晔 裴建林 应磊 市委报道组 邵滢)当年的棉田盐场,已变身面向全球的智能工厂;当年的滩涂湾港,已矗立起一座联通长三角的跨海大桥——这里就是慈溪。

  一业兴,百工出。不甘人后的慈溪人,用40年时间,从一间间手工作坊起步,从一个个小零件开始,搭车借力,造船出海,将这片原本种棉晒盐的“三北之地”,打造成杭州湾南翼民营经济发展高地。

  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当年,慈溪种下的民营经济这粒“种子”,已在这片土地上化为繁茂的“经济林”。

  小零件,“搭车”借动力

  1981年,慈溪爆出一条新闻:这一年,掌起仪表厂的产值和利润分别达到1500万元、458万元。

  这家企业的崛起,是因为搭上了无锡一家国营电度表厂的“便车”。1974年,掌起仪表厂时任厂长戎纪华从无锡这个厂获得为其配套生产电度表零件——塑料数码字轮的机会,企业从此驶上发展快车道。

  “搭便车”的背后,是慈溪人骨子里敢拼敢闯的精神。这是移民传统、围垦文化、海洋基因交织的产物。

  “一支棉、一枝稻”,农业人口高达90%,土地多为围海造出来的盐碱地,这就是改革开放前慈溪的家底。而包括戎纪华在内的慈溪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正是凭借“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不服输精神,巧借他人资源,及时嵌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链条。“白沙针织到全国,全国钞票汇河角,河角钞票起楼屋”,这句至今在当地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当年慈溪人的喜悦和努力。

  “慈商一直践行着‘走遍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在慈溪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见证慈溪民营经济起步的一名工作人员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对记者感叹道。

  不甘人后的意识,让慈溪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善于、敢于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上世纪80年代,慈溪锦纶总厂(金轮集团前身)厂长陆汉振意识到中国的轮胎需求会越来越大,投资250万元建起了帘子布厂。1990年,该厂成为宁波第一家产值超亿元的乡镇企业。如今,这方滨海之地,共有逾15万个市场主体,每3户家庭就有一个市场主体,而在外地创业的慈商更是达到10多万人。

  小产品,“出海”闯市场

  1989年,方太集团创始人、当时的慈溪无线电元件九厂厂长茅理翔在广交会上“摆地摊”。他双手各持一把电子点火枪,一边点火一边吆喝。这届广交会上,茅理翔虽然受到了保安的责难,却做成了人生第一笔外贸生意。从此,一把小小的点火枪销往世界各地,茅理翔成为“点火枪大王”,其产品一度占据世界点火枪市场50%的份额。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面对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初开的国际市场,凭借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遍布中国城乡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开始大量生产轻工产品。敏锐的慈溪人抓住这一机会,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1988年,慈溪确立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当年首次开展自营进出口贸易业务。2002年慈溪外贸出口突破10亿美元,2011年全市进出口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

  把小产品送进世界大市场,精明执着的慈溪人上演了一个个传奇。从两个货柜打火机起步,位于崇寿镇的新海科技集团一步踏入欧洲市场,旋即成为加入WTO后中国企业打赢欧盟反倾销第一案的当事者。“这起国际官司后,我们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实现了50%的增长。”在公司打火机博物馆,新海科技集团副总裁孙宁薇对记者说,“如今,新海生产的打火机占据40%的日本市场和25%的欧洲市场。”

  加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数十年间,慈溪民营企业积累了“走出去”的宝贵经验,实现了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创新的巨大跨越。如今慈溪外贸依存度超过70%,拥有家电、轴承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自营出口实绩企业达2000多家,去年自营出口658.94亿元。以卓力电器为例,全世界每4只电熨斗产品中,就有1只来自这家企业。

  “内”“外”兼收。新形势下,不少慈溪民企已将目光瞄准国内市场。作为全球美发器行业的“隐形冠军”,月立电器已单独成立内销公司,面向国内市场推广自主品牌。

  大政策,优营商环境

  杭州人李国炜把二次创业的地点选在了慈溪。在这里,他的浙江健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值从2015年的800万元增至去年的1.7亿元。不久前,公司在观海卫镇摘得一块24亩的工业用地。

  在慈溪的这次创业,李国炜押上了全部身家。他人生的两次重大决定,都与慈溪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挂牌新三板前,市里领导到我们这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一个个问题;为解决我们的用地难题,当地政府部门全力争取指标。”

  慈溪,以民营经济立市。做强做优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是当地一以贯之的政策动因。

  上世纪90年代,当地摸索出国有、集体、乡镇、个私“四个轮子一起转”的慈溪模式,大量民营企业获得国有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从而度过了技术匮乏期。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产权体制改革则激活了市场主体,基本形成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创造了全国县域经济的“慈溪现象”。

  与此同时,慈溪当时还开创性地对民营企业技改进行奖励。“一大批企业如卓力集团、先锋电器、慈兴轴承、环驰轴承等受益于政策,脱颖而出,成长为今天国内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亲历当年场景的慈溪市经信局技术改造与进步科科长施光立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慈溪便出台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相关文件,提出“六个不限”和“六个坚持”。“凡无明文规定禁止、限制的一律放开,均与集体企业一视同仁,平等竞争”,这句话至今让许多老一辈慈溪民营企业家感慨不已。

  为帮助企业走出国门,慈溪在1997年发起了“外贸启蒙运动”,当地政府联手海关、商检等7个部门扶持民企“走出去”。于是出现了1999年3月,一架客机满载慈溪民营企业家和参展样品飞往德国的一幕。

  40年光阴转瞬而过。当下,立足为民企纾困解难,慈溪打出“组合拳”,从降本减负、金融服务、要素保障、拓展市场等七个方面力扶民营经济,再次翻开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黄玉环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