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云和今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关乎3.5万下山进城农民

2018-10-18 08:18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严晶晶 王凤凤

  云和县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是全省唯一获奖组织。

  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严晶晶 王凤凤)10月17日,北京,2018年全国扶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云和县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是全省唯一获奖组织。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和,43岁的周海中“逃离”老家10年后,正忙着实施他的返乡计划:五直两层的老宅要修缮、门口的土地要平整……他准备投入在县城多年打拼赚到的300多万元,回家开一家民宿。

  在云和3.5万名下山进城农民中,周海中的故事特殊,但并不唯一。这个只有11万人口的浙西南小县,坐落于洞宫山脉间。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自然条件差,阻拦着大批居住在山区和库区的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05年,云和开始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2013年,国务院扶贫办在丽水设立扶贫改革试验区,云和被确定为先行先试县。当地通过创新异地搬迁安置方式、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等举措,着力破解城乡二元“隔离墙”,让山区群众“带权进城、安家落户”。

  回顾这10年,周海中很感慨,“一天一个样”。

  毅然下山

  周海中的老家在云和县赤石乡张源头村,位于紧水滩水库库区。当时,他家只有两亩水田、二三十亩林地。每年种的水稻基本用作口粮,林地也没有多少收入。爷爷、父亲常去水库边的小码头当搬运工,每天有一二十元收入。村里其他人家的情况也相差无几。

  年轻人纷纷外出闯荡。周海中19岁离家,到过温州、宁波、江西、福建,一路打工学手艺,29岁回到县城,开了一家小按摩推拿店。“看惯了外面的生活,更不想再回山里。”周海中笑着说。不过,为了照顾父母,他还是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县城和老家。

  2008年,机会来了。根据县里的安排,张源头村被纳入下山搬迁范围。走还是不走?家里意见分离:爷爷支持下山;父亲连续好几天跟邻居交流信息,大家都觉得下山成本太大,要建新房子怕还不起房贷,要找新工作怕能力不过关。周海中给父亲讲县里的政策:买房的钱可分4期付款;房贷可以凭山林证贷,利息优惠;政府还给每人8000元的下山安置补贴……终于,一家人达成一致意见。

  10年前的那个深秋,周海中一家作为张源头村第一家农户,搬入凤凰山街道普光小区一期的下山农民安置房。当年12月,周海中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

  “我们之后的下山搬迁形式更多,可以自建房,可以住统一建的农民公寓,也可以获得资金补助。现在的补助标准已经提高到最高每人6万元了。”周海中说,同村不少小伙伴看到他家下山搬迁尝到了甜头,也纷纷搬了下来。

  目前,云和全县已经建成48个异地搬迁安置小区(点),累计安置35400人。

  普光社区居民热心参与邻居节活动。

  融入县城

  “搬下来的好处马上就看到了。”周海中的父亲周加达说,他们所在的普光小区是县里最好的学区之一,孙女就读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在县里数一数二,“如果没有搬下来,肯定难以享受这么好的教育资源”。

  一家人住在一起,周海中夫妻可以更加专注于经营。10年间,他们的店面越换越大,搬到了县城最热闹的府前路附近,每年收入约有30万元。同村有7人先后在他的店里打工学手艺,月工资也涨到了5000元左右。

  住宿、就业、教育……这些急迫的问题解决后,归属感悄然而至。如何让下山搬迁农民住得安心?云和提出“人的城市化”,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方式,让他们融入当地。普光小区就是全县的两个试验点之一。

  2015年,普光小区成立新社区,80后进城新居民王芳艳被选为社区主任,成为全省第一位非社区专职工作者担任的居委会主任。同样的搬迁经历,让王芳艳非常清楚工作的难处,“大家从原来的熟悉社会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且要忙于生计,社区活动参与度并不高。”

  普光社区乡村夜学,组织居民一起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普光社区暑期科普图书进社区活动赢得孩子们的欢迎。

  春节、中秋节、重阳节,传统节日热热闹闹搞活动;腰鼓队、广场舞队、党员服务队,社团组织细致周到送服务……社区工作者们积极鼓动居民参与到社区日常活动和日常管理中。周海中人脉广、工作细心,常到社区组织的就业培训活动上讲课、分享创业经验,还成为社区居监委委员。

  再回老家

  进城的生活有声有色,老家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2014年12月15日,云和人的大日子。当天,已实行半个多世纪的农业、非农业户口划分被取消,全县户口统一转为居民户口。原持农业户口的群众可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进城农民以合法稳定住所或职业为基本条件,可以把户籍迁至县城。现如今,进城农民在县城社区落户已达1万余人。

  人进城了,原有权益仍保留。云和采取经济身份和社会身份相分离,进城农民的经济身份仍留在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凭借社员证可享受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三权”,以及相关涉农政策和权益。周海中老家附近是云和最大的甜橘柚基地。他刚流转了邻居家1亩多地,打算种点东西配给民宿。这在云和已十分普遍。全县已公开流转交易土地承包经营权67宗,流转金额39.7万元。

  周海中回家查看老房子的情况,为开民宿作准备。

  “没想到出来10年,我们还会回去做农民。”周加达很支持儿子回村开民宿,打算“重操旧业”。孙女告诉他,农民现在是一种“时髦的职业”。

  周海中拍了很多老家的照片,向顾客推介。10年来,那些深山老林被很好地保护起来,成为旅游景点;隔壁赤石村的空闲农房还可以出租给市民或企业,目前已成功租赁150幢,为房主直接创收600余万元……“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城里人现在也往农村跑了。”周海中信心满满。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