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九点多,嘉善县惠民街道大通村村民金舒婷,怀揣着村里送来的5000元奖学金,坐上了高铁,她即将成为北京工业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父亲金晓龙十分欣慰:“孩子备受鼓舞,说一定要带着家乡的祝福好好学习。”
今年,大通村和金舒婷一样拿到奖学金的高考考生,还有5人,几人中有的考上了华东理工大学,有的考上了考中国计量大学,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知名学府。
“自从有了奖学基金,村里孩子们读书的氛围越发好了,今年高考可说是‘大丰收’。”大通村党委书记金迪浩笑着说。自2014年起,大通村借着本村党员干部“两地报道、双岗服务”的契机,通过10余名党员干部自发捐款,成立了村级奖学基金——银杏基金。自基金成立以来,已累计奖励该村大学生26名,去年开始,还将优秀小学生纳入了奖励范围,至今已累计发放奖学金近3.7万元。
大通村走出了不少党员干部,嘉善县文联主席陆勤方是其中一个。每年两地报道时,他总是自觉主动出钱出力:“不拘金额多少,只要大家有意愿,都可以加入捐款队伍。”奖学基金成立,更要管好用好。“我们成立了理事会,对基金收入支出的各项事务进行专项管理。”陆勤方表示,每年年初的捐款到位后,都会统一进行记录核对,再拟定一年的活动使用计划,每一笔支出都有账可查,确保基金使用公平公正公开。
资助寒门学子,大通村早有先例。8月29日,大通村村民钱荣华和儿子钱嘉琳接过了一笔5000元的奖学金。今年高考,钱嘉琳以642分成功考上了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父亲钱荣华自豪之余,也忆起了从前的一件旧事。“那是80年代,我大哥考上中专去杭州读书,村里也奖励了50元呢!”当时的50元,可不是一笔小钱,钱荣华还记得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多亏了这50元,哥哥才顺利完成了学业,这件事哥哥和他都一直记在心里。一晃30多年过去,没想到儿子也拿到了村里的奖学金。
为民办实事,延续优秀传统。“当时就想着为村里办点事实,也全了我们的一片乡愁。” 陆勤方说,大通村原有个大通中学,他从小就在村里读书,后来学校规划调整,大通中学合并到了县里的中学,旧址不再,可校园里的两棵古银杏,如今却依旧耸立在村道路旁,成了他们一代人的记忆。陆勤方表示,2016年,理事会把奖学基金正式更名为大通村“银杏基金”,一为纪念,二是要把学风正气传扬下去。
既要雪中送炭,也要锦上添花。起初,银杏基金较多捐助一些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随着捐助人数和金额增加,基金的奖励范围也不断扩大,只要是村里高考成绩优异,被高校录取的孩子都会收到奖学金,奖励的金额也视录取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增减。如考上专科院校奖励2000元,考上211、985等重点本科院校奖励5000元。今年村里的考生们争气,不少家长也暗暗期待:“希望村里有志气的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
基金不断发光发热。前不久,大通小学图书馆悄悄立起了一排崭新的书柜,新书排布得满满当当,都是适合小学孩子们阅读的科普读物,都由银杏基金捐赠。“今年起,我们会每年向学校捐赠一部分读物,供孩子们阅读。” 陆勤方说,希望从小就让孩子有家乡的概念,也希望走出村子的学子们能记得家乡,多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