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农民丰收节”。村里要不要举办活动过这个节?怎么过?8月24日早上,丽水莲都区黄村乡黄泥墩村就将此事提交到村民代表会议上,由村民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进行表决。
事关全村的重大事务或是涉及本村社会、经济、民生等村务需要抉择时,黄泥墩村就采用这种“阳光票决制”。此做法,黄泥墩村已持续了5年之久。
票决现场,吸引了来自莲都区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100余人观摩。
随即,莲都区召开动员会,向全区推广“黄泥墩经验”。
村民代表佩戴代表证参加票决
“黄泥墩村村民代表会,堪称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管理‘一景’。”此话一点不假。
24日早上8点,与会人员佩戴着代表证陆续来到黄泥墩村便民服务中心。
代表证有两种,一种是正式代表证、一种是列席代表证,不是村民代表的村党员和村乡贤佩戴的是列席代表证,只旁听会议,不参加票决。
会议开始前,全部与会人员将手机关静音并上交。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全体起立,奏国歌。
除了说明情况、投票、唱票等,会议还设有提问环节,村民代表对票决内容有不同看法的可以举手提问。当天的会场上就有2名村民代表举手提问。
“佩戴代表证、上交手机、奏国歌、举手提问、不准吸烟是我们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规定,一直来都是这样,雷打不动。”会后,黄泥墩村村委主任石小伟这样介绍说,有会议的仪式感,才有会议的尊严和表决结果的权威性。
表决票上标明有“办节时间”“活动内容”“经费预算”等内容。黄泥墩村共有村民代表54名,当天参加会议有45名,通过无记名投票,全票通过2018年“农民丰收节”的举办。
“为什么要举办节庆活动?对村里有什么好处?经费哪里来?村干部不能做主,必须由村民代表票决。”石小伟说。
票决的整个过程通过连线,实时出现在村民议事广场的大屏幕上,接受村民监督。
黄泥墩村越变越好
1100多号人口的黄泥墩村,曾是一个矛盾多发村庄。“阳光票决制”的推行,像催化剂,带动了黄泥墩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黄泥墩村的进步是跟自己对比出来的。”一个姓刘的村民说。
——村貌变美了。拆除违章建筑、闲置房、露天厕所等70多处,建停车位500多平方米,建造沿村美丽乡村风景线2公里。
——民风变正了。村里建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开展志愿活动,其中一个名叫刘彩凤老党员,经常带着老伴开展义务修桥补路、道路除草。村民设立的爱心茶铺,免费为过往路人提供凉茶、纸巾、避暑药。
——产业变旺了。碧水湾乡村旅游综合体是该村通过阳光票决制引进的开发项目,将于今年11月试营业,项目建成后,将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5万元,更为重要的是,项目引进后,通过村民入股等形式,助推三产的发展,据初步估算,仅此一项,就能带动村民年增收20%。
“当初设立阳光票决制,目的是想减轻村干部工作上的压力。”黄泥墩村党支部书记周宏伟说,阳光票决制带来的直接好处是村干部说话有人听了,开展的工作能得到村民的支持。
五年来,黄泥墩村民代表会议共对70余项事关村级事务进行票决,票决赞成率97%,村民知晓率和满意度分别达98%、90%,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没发生一起上访、阻工事件。
“黄泥墩经验”打造莲都“枫桥经验”升级版
采访发现,阳光票决制有一个严谨的程序,那就是先向党员群众、村民代表、乡贤等广泛收集民意,黄泥墩村党支部再提出建议案,然后召开村务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进行票决。
村民代表以不记名方式进行投票,赞成票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事务才能进行实施。
听民情纳民意,再通过层层审核,最后让老百姓自己来决定村务,用这样的方式真正实现百姓事百姓决,从而提升了村民自治的水平。
用莲都区委副书记胡伟华的话说,黄泥墩经验,就是以党建为引领、以阳光票决为核心、以民主法治村创建为载体、以乡贤智囊团为依托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其实就是枫桥经验在莲都落地开花。
“黄泥墩经验”解决掉的是村民自治最核心的问题,即如何实现村民自治?变“少数决定”为“多数议定”,变“举手表决”为“自主票决”,变“闭门决策”为“开放决策”,在规范村级“小微权力”与推行“阳光村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黄泥墩经验”,于今年年初首先在黄村乡11个村全面推广。黄村村的河道承包项目通过“阳光票决制”得到了更广泛的宣传,吸引了更多公司前来竞标,使得村集体收入增加,项目整体工作快速推进。
动员会上,莲都区明确表示要将“黄泥墩经验”打造成莲都“枫桥经验”升级版,计划到今年12月底前,各乡镇(街道)推广阳光票决制的行政村占比数要确保40%以上,到2019年底前,确保70%以上,并逐步实现全区覆盖。
市委常委、莲都区委书记杜兴林认为,“黄泥墩经验”是黄泥墩村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治理有效”贡献出来的莲都元素,具有站位高、人民性、和谐观三大特点,推广“黄泥墩经验”将会进一步提升莲都区乡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