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你在‘一呼百应’群上反映的村口硫黄菊影响视线一事,村里已派人修剪。”7月5日上午,上虞区曹娥街道外五甲村党支部书记倪佰芳及时给村民魏雪峰回复。
小到水管破裂、出行,大到征地政策讨论,外五甲村民已习惯在“一呼百应”微信群里诉说,并在互动中把事办了。
“群成员有165名,全部为实名认证,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代表在群里。”47岁的“群主”章伯军说,他常年在上海从事建筑业,3年多前,为方便在外村民与老家村民间的沟通联系,他建了一个微信群,叫“外五甲大家庭群”。最初是为联络感情,后来进群的村民越来越多,村干部们也加入进来,这个群渐渐成为村民互帮互助的地方。2016年底,他干脆将群名改成“一呼百应”群。
“座谈会、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大会是定期的,参加的人员也有限。有了这个群,村民有什么难题和诉求,都能即时诉说,及时寻求解决办法。”在倪佰芳看来,“一呼百应”群堪称线上“村民代表大会”,大事小事都能在群上说,通过借助村民的互助力量,激发村民的自治能力。
2016年底,村集体的一口鱼塘准备清淤。听到消息,一些村民甚至邻村村民都来捞鱼,还因此发生争执。有人在群里反映后,村委会非常重视,最后商定用投标的形式短期承包该鱼塘,并在群里公开竞标。章伯军以3000元竞得承包权。根据承包协议,从鱼塘中获取的鱼需按每公斤10元的价格向承包人购买。从此,你夺我抢的纷争不见了。倪佰芳说,虽然章伯军做了“亏本买卖”,但消除了村民间的矛盾。清淤结束后,村里将3000元钱购买了鱼苗,投放进鱼塘。
“线上说”不仅说和了矛盾纠纷,还为村庄发展思路集纳了有益的意见建议。近期,因建大学城的需要,当地政府将对外五甲村土地实行统征。6月下旬,村委会就将征地告知和意见征询在群里进行公布。村民们在开展热烈讨论的同时,也纷纷亮出诉求。通过梳理各方意见,村委会及时将修改稿发布在群里。而此前的农房墙面油化、绿化环境整治、河道清淤砌石、垃圾中转站配置、亮化工程等一系列村中大小事,无一例外地上过“一呼百应”的热聊话题。村民们也在全程参与村庄规划、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中实实在在地获得了“当家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