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聂伟霞 通讯员 刘克军 叶楠 县委报道组 李佳)“哗哗哗……”6月22日上午,已经下了一夜大雨的安吉,西苕溪水位不断上涨。
在西苕溪下游的梅溪镇荆湾村,70岁的余秋娥悠闲地在家看电视,“现在,下再大的雨也不用提心吊胆,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她指着家门口新建的防洪堤开心地说。
6月中旬,投资17.5亿元的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安吉段)投入使用,下游低洼地区连年遭受水淹的困境终于得到解决。
多年水患 今朝消除
安吉地处浙西北,境内主要水系为西苕溪。三面环山、中间凹陷、东北开口的“畚箕形”地形,导致这里一遇降水,几乎所有雨水都汇入西苕溪而后出境,加上原河道堤防防洪标准基本为5年至10年一遇,西苕溪成为了安吉防汛的“洼地”。
2015年,西苕溪迎来了历史性机遇。为减少入太湖的污染负荷、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状况、提高区域防洪能力,根据此前国务院出台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投资17.5亿元的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安吉段)开工,建设内容包括西苕溪干流安吉段和支流浑泥港的河道整治及水环境改善。
如今,荆湾村加固加高的3公里防洪堤、新建的1.2公里临江一线堤防,守护着2865人的沿岸村庄、3700多亩耕地的安全。临江一线堤防上高高耸起两个泵站,村里缺水时,取水站从西苕溪河道抽水到村里水塘,补充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村内洪涝时,排涝站则将积水排到河道。
据统计,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安吉段)整治河道总长54.34公里,工程新建护岸长42.03公里,加高加固堤防78.01公里,退建堤防9.37公里,建设水闸40座、泵站12座。工程涉及安吉县递铺、梅溪、天子湖和溪龙等4个乡镇(街道)33个行政村(社区),保护人口30.64万人、耕地面积43.41万亩。目前,工程已完成概算总投资的98.66%,即将全面建成。
生态绿廊 梦里水乡
这几天,投资数千万元的“溪上桃源”农业园区项目,在荆湾村初见雏形。这个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面积约1100亩。“荆湾村有连片而肥沃的土地、便利的航道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理想中发展现代农业的村庄。”项目投资人满意地说。
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荆湾村发展起珍珠养殖、水稻、油菜等规模产业基地,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到100万元的飞跃。一个原本常年遭受水患的村庄,如今已成了投资胜地。
村委会主任汪辉庆说,治水为荆湾村带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去年,该村以建设“滨水乡村休闲带”为契机,全面向水特色文化旅游大景区方向发展,村文化礼堂、河滨商业街、码头广场等项目陆续建成。如今的荆湾村水网纵横,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荆湾村的变化,只是西苕溪两岸蓬勃发展的一个片段。
在苕溪整治的基础上,安吉将两岸田园风光、名胜古迹以及美丽乡村等串点成线、成面,促成苕溪流域“美丽经济”整体提档升级。如今,西苕溪沿线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相继开展;堤坝成了景观带,利用原生态景观构建起休息区、观赏区;当地还挖掘、修缮、保留了西苕溪文化古迹、摆渡码头等历史印记,并引进农业、水上休闲项目,做好“水文章”,打造出一个个人人向往的“梦里水乡”。
“我们发现,西苕溪沿岸部分村庄存在着平原斗区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差而难以发展的窘境。”安吉县水利局副局长蒋晓燕说,通过清水入湖整治工程,安吉配套新建绿道、拓宽航道,让沿岸村庄成为这条“生态绿廊”的核心,发展乡村度假、休闲农业和水上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
自然修复 人水和谐
初步建成的乌象坝湿地公园里,高大的乔木、低矮灌木、花草鱼鸟、沿滩地、迎水边坡、坡脚及近岸水体等,组成了完整的河道生态体系,成了安吉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乌象坝湿地公园是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安吉段)项目之一,公园选用生态材料,使水体与土壤能正常联系和物质交换,营造两栖动物和水生植物良好的生存空间。“乌象坝公园是苕溪清水入湖工程生态治理的典型代表,建成后将成为浙江省首个集生态治理、水质净化和娱乐休闲、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水生态湿地。”清水入湖指挥部办公室工程部主任杨钱昌介绍。
多年来,西苕溪曾出现水环境弱化、水生态退化等问题,特别是有些河道浆砌堤坝后,西苕溪不再像以前充满活力。据统计,近年来,沿河生物种类减少了70%以上,而水生物也只有原来的40%。
推进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时,安吉着眼自然修复,对生态环境进行优化调整。
梅溪镇通过小流域治理,建设基本农田2000多公顷,营造水保林、种草、经济林1万公顷。安吉还在西苕溪上游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营造防护林19万亩,并将数万公顷林地划为生态公益林,5年内禁伐天然阔叶林,严控林木采伐量,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改善两岸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