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山呼海应架“金桥”——景宁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纪事

2018-06-13 08:17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梁国瑞 江帆 县委报道组 陈伊言

  浙江在线6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梁国瑞 江帆 县委报道组 陈伊言)进一步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15年来,景宁瞄准山区县与沿海对口县的优势叠加和协作发展,注重培育造血功能、拓宽协作领域、创新协作方式,实现了协作双方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努力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题记

  夏日的景宁,草木葱茏,竹影婆娑。

  “海风”一次次掠上浙西群山,为畲乡注入新活力:5月5日,景宁、温岭举行恳谈会,签下“飞地”工业地产项目;5月25日,景宁、上虞举行恳谈会,签下一份新的协作备忘录。

  两次恳谈,指向同一个目标: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九成以上是大山、八成人口在农村,群山连绵、耕地稀缺的景宁,曾长期受到资源要素制约。十多年来,“山海协作”的春风,吹开了景宁的“山门”,大量资源、项目、平台和机遇,为大山注入澎湃活力。2017年,景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618元,在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中名列前茅。

  “充分发挥山海并利优势,着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进一步拓展协作内涵、完善协作平台、深化协作机制,支持‘飞地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山区和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山海协作”工程作出新部署后,景宁抓住机遇,全力推进与温岭、上虞、海盐等地之间的优势叠加和协作发展,奏响了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的新乐章。

  从“牵手”到“拥抱”

  优势互补深度融合

  5月初,景宁大漈乡与温岭大溪镇签订“山海协作”协议。

  一乡与一镇的牵手,源于两地相似的旅游资源优势。按照协议,两地将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合作,促进畲族文化与海洋文化交融互促,两地居民凭身份证到对方景区消费,享受门票5折等优惠待遇。

  今年以来,景宁21个乡镇(街道),分别与温岭、上虞、海盐3个县(市)的乡镇结成协作关系。景宁成为全省第一个在乡镇一级实现“山海协作”结对全覆盖的县(市)。

  “乡镇一级开展深度协作,使乡镇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也更能因地制宜、各取所需。”景宁县招商局局长张伟说,根据各乡镇和结对县(市、区)的发展特色、资源优势,景宁鼓励各乡镇寻找“新伙伴”,实现优势互补或强强联合。

  精准有效、互动共赢,是景宁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的重要目标。

  为此,景宁今年启动“1+21+40+X”行动计划,其中“21”是实现乡镇一级协作结对全覆盖,“X”则指部门、行业间多地域、多层次、多方位的精准对接、高效合作、深度融合。不仅如此,景宁还与结对县(市、区)建立领导互访、干部互派、乡村互动、企业互利等全方位协作机制,不断提升协作的精准性、有效性。

  5月初,绍兴上虞团区委副书记陈航来到景宁县招商局,他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两年半的干部交流。今年起,干部互派成为景宁“山海协作”的新内容。目前,已有1名处级干部、3名科级干部从结对县(市、区)来到景宁工作,景宁也将派出多名骨干干部,到温岭、上虞、海盐挂职,学习当地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

  新机制催生新平台。今年3月,景宁的21个乡镇(街道)分别成立以各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股东的强村公司,作为乡镇层面的资金运作平台,进一步整合资金、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以强村公司为载体,景宁与结对县(市、区)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密切。今年5月,景宁县强村公司与温岭大溪镇城投公司签订“飞地”工业地产项目协议,该项目将助推景宁40个经济薄弱村全面“消薄”;诸暨投资人何建平投资5000万元在景宁建起5000多亩的香榧产业园,村民不仅能得到土地流转租金和利润分红,50年后还将直接拥有香榧园……

  变“输血”为“造血”

  激活山区内生动力

  5月底,东弄村200多名村民搬迁下山,山里的老房子开始集中修缮,这里将打造集民宿、旅游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山海协作’不是简单的‘富帮穷’。”景宁县委书记陈重说,景宁坐拥畲乡风情、山区特点、环境优势,“只有立足自身优势,激活造血功能,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景宁人开始重新认识“山”:生态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敕木山周边,景宁选择以畲寨复兴为突破口,串起周边的10个特色畲寨,如文寨、食寨、禅寨等,以山水为基础、森林生态为特色、畲族文化旅游为核心,打造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鲜活的畲族文化,成为景宁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今年一季度,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2.56亿元,同比增长24.98%。

  升级“造血”功能,成为景宁深化“山海协作”的重要方向。去年,景宁与温岭共同出资2亿元,建设“景宁—温岭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项目启动后,很快吸引了茶山公园、民间博物馆、梦幻山哈谷等一大批项目入驻,串联起周边的东弄度假村等项目,形成了“一园多点”新布局。产业园建成后,将为景宁新增2万个就业岗位,年营业收入可望达到3.6亿元。

  如今,这种生态资源优势的转化,正不断向畲乡各个角落延伸。

  海拔600米,在景宁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全县254个村庄,有151个位于海拔600米以上;11万亩纯净无污染的耕地、150多万亩山林资源,也位于这条线以上。2017年初,景宁瞄准这笔巨大的“绿色财富”,全面启动“景宁600计划”:把海拔600米以上村庄出产的农产品,打造成一个区域公共品牌,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在此基础上,推动这些村落成为“600农场”“600花园”,形成“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打造农旅融合的大景区。2017年,景宁成功签约24家“景宁600”首批战略合作企业,新增农产品商标38个,建成“丽水山耕”示范化合作基地88家,实现农产品旅游地商品销售额近5亿元。

  这些生态农产品的销售,也被写入升级版的协作内容,不少销往合作县(市、区)。如今,景宁的“高山猪”在海盐卖出了每斤近20元的高价,是普通猪肉价格的两倍多;“高山果园”的水果销往上虞,带动景宁2.4万多户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达到1390元。

  今年,景宁又和海盐筹建“海盐景宁600产业园”,规划面积600亩,重点引进海盐工商资本,发展“景宁600”农业产业,实现产销无缝对接。

  念好“山海经”

  山区百姓受益良多

  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由此造成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难,曾是景宁的民生之痛。

  “念好‘山海经’,就要让老百姓更多受益!”陈重说,以往的“山海协作”,更重视政府间的项目合作,如今打造升级版,就要关注百姓的“钱袋子”,带给他们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新一轮协作中,景宁不断拓展领域,通过产业、人才、科技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5月15日,景宁与浙大一院签订了第二轮“双下沉、两提升”合作协议。浙大一院将派出10多名业务骨干常驻景宁,除日常诊疗外,还帮助培训医务人员。

  这是双方协作的升级。早在2013年5月,景宁就与浙大一院建立医疗合作关系:县人民医院挂牌成为浙大一院民族分院;浙大一院则通过专家门诊、专家查房、病种演练、授课指导、远程诊疗、远程教学等形式,帮助民族分院提升医疗水平。结对5年来,浙大一院派驻景宁的专家达432人次,开展学术讲座143场,远程会诊339例,疑难病例讨论次数1236次,下乡义诊服务群众1.21万余人次,260人次病人从景宁转至浙大一院治疗。

  紧扣民生需求的合作,如今在景宁更加密集地进行:促成杭州学军中学与景宁中学结对,组织杭州优秀教师到景宁授课;推动当地医院与省妇女保健院、省儿童医院合作,引入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乡……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协作,景宁基本实现20分钟健康服务圈,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2017年县域内就诊率达85.62%;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景宁中学高考本科上线率从2011年的33%上升到2017年的93.2%。

  山区交通不便,直接影响群众幸福感。在东坑镇平桥村,村民居住分散,最远的两户人家之间步行需要整整1个小时。与东阳花园村开展“山海协作”后,平桥村用4年时间,建起6.5公里长的康庄道路、30公里长的竹林道路。如今,家家户户门前通公路,村民再不为出行烦恼。

  平桥村的路,是景宁山区公共设施改善的缩影。在“山海协作”专项资金扶持下,景宁先后实施村道建设、“五水共治”、公厕改造等惠民项目70多个。

  念好了“山海经”,景宁人再也不觉得“山高路远”。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