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首届广场文化节广场舞大赛(航拍)
瓯海区首支乡村艺术团——潘桥乡村艺术总团6月3日开启街头巡演。
日前,瓯海区被省政府授予“第三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称号,与杭州西湖区同批创成,是浙江省仅有的两个地区,也是温州市首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三年砥砺前行,瓯海区从“文化惠民”角度破题,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积极推行文化供给侧改革,有效打通社会化运作新通道,创新规范品质化服务新模式,站上“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历史制高点,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设施建设,夯实文化版图
文化氛围的营造,离不开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瓯海区版图上,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区行政中心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以镇街文化中心为支撑,以社区和村级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其中包括省级文化强镇两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村(社区)7个。
经过多年发展,具有地标性意义的两个部颁一级馆——瓯海区图书馆与瓯海区文化馆,以及瓯海区博物馆,不仅成为瓯海百姓重要的文化休闲场所,还切实发挥了文化高地的作用,由上至下逐级推送公共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最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
去年全年,瓯海区共组织跨区文化走亲7场、送戏下乡418场、讲座展览368场、送图书下乡11.7万册、送电影下乡2664场、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及公益培训3000余场,“文化进万家”“幸福瓯海·百姓风采”“广场文化节”等群文品牌活动极大丰富了区域内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结合瓯海区地域特色与人文底蕴打造的“塘河文化节”“琦君文化节”“肯恩小镇风情旅游文化节”等一批文化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泽雅纸山文化节”“瞿溪民俗文化节”“正月十三周岙挑灯”“茶山百鸟灯文化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深受百姓喜爱,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着城市的文化品质。
这组数据,不仅显示了瓯海居民的文化受惠指数,也显示了瓯海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良好构建与效能:瓯海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城乡覆盖率已达2.3万人每馆,接近发达国家水准;13个镇街综合文化站上等级达100%,其中特级1个、一级11个、二级1个,特级和一级站比例为92.3%;城市书房7个,百姓书屋5个,文化驿站2个,瓯悦书屋2个。2017年,瓯海区图书馆荣获“中宣部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丽岙街道瓯悦书屋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荣誉称号。就整体而言,瓯海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制度创设,落实文化惠民
面对群众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瓯海区没有停止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的步伐。
2016年10月,瓯海区率全市之先,首创“以星级定价位、招标定资格”的全新模式,对文化服务进行评估定级之后,再以公开招投标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使百姓享用上更对口味的“文化大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办公助”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瓯海区逐步建立,实现了政府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采购机制,不仅充分调动起民营剧团和社会文化团体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了财政资金的绩效,也为民间文化团体提供活动场地、资金扶持、指导培训,使其整体活动能力和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瓯海积极探索完善“以需定供”文化活动配送机制,创新推出“菜单式”服务,把“被动”变成“主动”。为确保文化服务质量,瓯海区率先建立监督机制,被点单送服务的单位将接受第三方机构督查。这一举措最大的亮点,是把公共文化服务主动权交给了市民,在保障群众乐享专业优质文化服务的同时,为瓯海文化下乡打造出更加成熟稳定的演出团体,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姓受益的良好局面。
2017年,瓯海区以基层文化体育建设提升年为抓手,扩展文体平台、壮大文体队伍、繁荣群众文体生活,让群众从看客成为主角;2018年,瓯海区为让群众享用更专业的舞台,在开展“万众‘艺’心在瓯海”百场文化赛事活动的同时,创新建立文化观摩团,走访各镇街文艺展演现场进行观摩,在交流和借鉴中,达到有效提升办赛质量的目的。
作为温州市乡村文艺团队组建试点单位之一,瓯海区先行先试,于2018年在全区范围内,根据镇街、村(社)大小和文艺特长人群、文化爱好人群等实际情况,以“单独组建、连片组团”的方式,建设百支以上长期活跃在基层的乡村艺术团队,并由区文化馆进行网格化服务,下派乡村艺术团队指导员对镇街总团进行全面业务指导,实现“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瓯海区积极在镇街综合文化站建、管、用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使文化站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服务手段进一步提升,真正成为群众“学文化”“享文化”的活跃阵地。2017年年初,瓯海区启动实施了“文化派驻团”项目,通过公开招投标,委托第三方为每个镇街派驻一个文化派驻团。通过为文化派驻团制定统一工作流程,规范化服务培训等工作,文化派驻团团长、文化顾问和文化派驻员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为派驻镇街量身打造合适的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有效丰富产品供给,让群众从以往被动式接受文化服务到主动式享受和参与文化服务,有效确保了基层文化活动开展更加常态化、规范化。
阅读,为城市和农村点亮文明之灯。瓯海区图书馆、城市书房、百姓书屋、精品农家书屋等场所已经成为辖区内百姓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人气高地。瓯海区的14家精品农家书屋均已整合到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通借通还。为更专业化地管理好书屋,从2017年1月起,瓯海将辖区内的精品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和运行全年以“半托式”打包给社会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保证每月流通图书数量与常态阅读活动的举行。如果你来到新华书店、西西弗书店买书,可以尝试使用通用的图书馆借阅证或市民卡登记借阅,瓯海区图书馆将为你“买单”。瓯海区创新推出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让书店变成图书馆分馆,让读者变身图书采购员,在“实惠”读者的同时,还实现了阅读资源优化。
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瓯海区先行先试,出台了温州市首个公共文化类地方标准规范——《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规范》,实施了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岗位(文化派驻团)、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委托运营(精品农家书屋)、向社会力量购买文化服务(送文化下乡)、向社会力量购买送电影下乡、图书服务外包等项目,共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岗位33个,委托运营精品农家书屋14家,购买文艺演出418场,送电影下乡2664场。累计投入购买资金625.16万元,撬动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资金1800多万元,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在瓯海辖区内塘河沿岸,目前正逐步与社会力量共建7座民办博物馆,计划打造成融独特地域文化和艺术展示为一体的“百里文化长廊”;全市第一家民办博物馆——维日康·树贤艺术博物馆在瓯海开放;政府与社会力量合办的文化驿站、城市书房、百姓书屋正一个接一个地建立起来……
政策护航,保障示范创建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瓯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加强领导和协调、落实各项创建任务,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专门设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区文广新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承担日常工作。
公共文化的创建,需要政策的护航。瓯海区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瓯海区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办法》《中共瓯海区委瓯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相应规划等系列政策、标准,为全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也为各地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效能提升提供了借鉴经验。
政策的支持并不停留在纸上,随着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区财政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实现了和财政支出同步增长,人均文化事业经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人才同样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除配备区、街道、村(社区)三级人才专职队伍外,瓯海区注重强化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文化名人、民间艺人作用,培育并拥有了骨干业余文体团队508支,为创建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向着既定目标、既定要求、既定部署扎实推进,瓯海区文化的创建以坚实稳健的步伐迈过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的最后的十里地,荣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称号,并获评“创建有力度,机制有创新,场馆有档次,活动有亮点,在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