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乡贤真好,没想到我们老人每月还可以领到乡贤会固定生活补助金!”5月29日,临海市大洋街道乡贤会举行百岁老人生活补贴首发活动,为8名当地老人送上乡贤会首月500元补助金。“以此为起点,乡贤会将深入实施夕阳红工程,确保大洋户籍的所有百岁以上老人有生活补贴。”会长娄华龙表示。
自去年底成立后,乡贤会结合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以“大洋乡贤为大洋”为宗旨,完善机制,探索“党建+乡贤”工作法,推动乡贤反哺,实现了自身的不断成长。
完善机制,筑牢回归新根基
4月初,面对设立大洋乡贤公益基金的方案,乡贤会成员的举动获得了各方点赞。目前,基金已到账300万元,用于助困、助老、助学、助教等公益事业。
据街道党工委委员罗鉴多介绍,前期为筹集乡贤基金,一直在杭州经营公司的娄华龙反复穿梭于杭州与临海,并带头认捐了50余万元。执行会长陈加月除认捐20万元乡贤基金外,还为乡贤会免费提供联谊场所。阮世忠、李昌顺等乡贤千里迢迢从宁夏、贵州赶回捐款,普通上班族乡贤会员也慷慨解囊。
“4月20日,大洋街道乡贤会椒江分会成立。这就意味着,乡贤会以分支机构为依托,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大洋籍在外成功人士的工作机制将大力铺开。”秘书长施小森表示。为推进规范化建设,乡贤会聘用了专职工作人员,落实联谊场所和固定会馆建设选址,完善财务管理和公益基金管理办法。
“在乡贤反哺桑梓的同时,街道将每年提供30万元乡贤经费,支持乡贤创业创新,促使其更好地反哺家乡、引领乡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钊在乡贤理事会上承诺。
“党建+乡贤”,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
在参加近期乡贤党员讲堂时,大洋街道乡贤会副秘书长周洪华与30多名“学生”听到精彩处不时鼓掌。当天,乡贤会名誉会长、台州学院院长金则新结合十九大报告内容,分享了乡贤治理经验。同时,乡贤会定时在微信群和QQ群推送政策知识,让乡贤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党的声音,跟随党的脚步。
“每月开展一次讲堂活动,传播不同领域的知识。”提及乡贤党员讲堂,周洪华认为,党建与乡贤力量得以联动,可提升乡贤党员履职素质和能力,“一些棘手问题,解决起来更容易了。”
成立乡贤会党支部,开展“千名乡贤帮百村,乡贤党员率先行”活动,是大洋街道乡贤会加强“党建+乡贤”的另一重要机制。乡贤会共有会员203人,其中92名党员骨干作用日趋明显。为助推大洋新城建设,娄华龙和娄绍蒋筹资回乡参与城中村改造和其他城市建设项目,累计投资达4亿元;副会长余德永发现大洋辖区的某些地段亮化程度不够,便作出承诺:凡是大洋辖区开展亮化工程的,低价提供太阳能路灯;旧下渡村支书杨康兵坚持每年春节前后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提供“过节金”……
多措并举,展现乡贤反哺新风尚
台州医院新院区工程既是省重点工程项目,也是一个惠民利民的民生项目,位于大洋街道桑园村,合计征收村集体土地320多亩,涉及房屋拆迁107户。
前不久,经街道及村两委努力,大部分村民已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但仍有近30户不肯签字,征迁工作遇到瓶颈。副会长康灵江、理事章洪斌等人了解情况后,发挥各自影响力,与指挥部工作人员深入村民家中,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使该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在塘里村、西林村等城中村改造拆迁及其他重点项目推进中,乡贤会成员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
多举措助推乡贤反哺,除了对接部门,打捞基层“沉默的声音”,乡贤会结合大洋实际还推出了希望工程、学子回归工程、就业帮扶工程、夕阳红工程和康庄工程等“五大工程”,确保大洋街道户籍的所有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有回乡意愿的大学毕业生和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家庭有人就业。
每个月乡贤会都要开碰头会。开会的目的,是大家一起交流分析,现场出点子碰撞火花,更好地开展工作。如今,乡贤会做到了每天有声音、每周有互动、每月有话题、每季度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