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让老百姓“少跑腿” 桐乡“互联网+医共体”的梦想触手可及

2018-05-21 08:34  来源:嘉兴在线 记者 胡宇翔 通讯员 夏滨彬 郭小梅

  从石门镇中心卫生院羔羊分院到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有20多公里的路程,昨天70岁的糖尿病患者董应如用远程诊疗连线就把这段路给“走”完了。通过“医共体”建设,桐乡今年初以来有近80人次基层患者通过视频接受了县(市)级、省级专家的远程会诊。

  让健康大数据“加速跑”,让老百姓“少跑腿”,就是桐乡“医共体”建设的初衷和梦想。昨天,桐乡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自去年9月至今,该市在开展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中始终把卫生信息化、互联网技术放在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医疗信息化融入全领域,智慧医疗助推‘医共体’建设”的设想。

  “在‘医共体’建设试点中,我们将信息化作为建设重点和亮点,努力打造更便民、更接地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位负责人表示,桐乡“医共体”建设充分利用健康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强化建设市域卫生专网、远程诊疗网络、各类智慧应用等,构建线上、线下闭环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互联网+医共体”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医共体”远程诊疗将更丰富

  打破就医空间限制

  “你好,沈医生,真没想到视频诊疗这么清晰……”通过“纳里医生”平台,董应如在当地医生的陪同下,接受了市一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沈诤的远程会诊。她特意晃了几下摄像头,数据传输良好,影像、声音都非常清晰,就像是两人“面对面”聊天一样。

  尽管沈诤每周都会“下沉”到医共体内的各个基层卫生院,但遇到紧急情况她也会经常采用视频会诊的形式跟患者见面。通过这次会诊,沈诤通过“纳里医生”APP仔细查看了患者的检查报告,为其调整了部分用药。

  互联网不仅能够拉近基层百姓跟桐乡市级专家的距离,还能为桐乡患者顺利找到对口的省级专家。借助“医共体”建设打造的省、县(市)、镇、村四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30岁的费晓燕就通过“纳里医生”云诊室,接受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的远程会诊,省去了一次“跑腿”。专家在肯定桐乡本地医生诊断和同意现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提出让她再接受一次前庭功能检查的建议。由于桐乡尚未开展该项检查,该专家在线帮助其预约了邵逸夫医院的前庭检查项目,并为其赴杭州就医开通了绿色通道。

  “医共体”建设要切中百姓需求的痛点、难点。据统计,现有的远程诊疗主要以远程会诊为主,而且是以“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院专家提出预约申请为主。而今后,远程诊疗模式将不再如此单一,将涉及远程普通门诊、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线上名医工作室等多种形式,还会增加医共体内部的远程诊疗频次。

  据了解,“医共体”内专科团队进行固定排班,值守远程普通门诊;桐乡市皮防院将面向全市开设皮肤病远程诊疗专科,接受患者线上就医。远程会诊则将由各医疗集团牵头医院转诊办公室安排专家医生接受定期会诊预约。远程查房主要由市级医院专家面向基层医院开展网络教学查房。线上名医工作室则由市级医院专家所在团队面向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帮扶。

  “以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医院3个医疗集团为单位,我们正在规划一张远程诊疗‘就诊表’,不久后就将成为现实。”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各个医疗集团将派出专家团队深度参与各类远程诊疗,进一步利用好专家资源,优化医共体内的资源配置。无论预约就诊、定期门诊、远程会诊、网络团队会诊、网络教学查房等,市民就医将变得更加方便,看上专家也不再那么难。

  “医共体”内健康大数据“加速跑”

  让百姓就医“少跑腿”

  远程诊疗是一种就医形式,也是建立在医疗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的一种服务延伸。很难想象如果参与远程诊疗的专家没有患者的基础检查报告或者影像资料该怎么开展诊疗服务。事实上,“医共体”的意义在于一个“共”字。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医共体”就是要实现健康大数据的“加速跑”,从此百姓就医“少跑腿”。也就是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百姓的健康数据能够让全市的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医生、百姓等多方实现共享。

  4月底的一个夜晚,家住河山镇的倪翠和老人摔了一跤,导致左腿股骨根部严重骨折,在石门镇中心卫生院接受了拍片检查。但由于病情严重,她很快经“医共体”内绿色通道转入市一院接受进一步救治。在接到患者的第一时间,市一院骨科医生就从电脑系统内调阅患者在石门所拍摄的影像检查资料,无需让患者重复检查。根据拍片检查,专家诊断这名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如今,患者已经完成手术,顺利出院了。

  “检查、配药后10分钟内,在全市范围内的医生都可以查询到患者的各类就医信息。”市卫计局信息中心主任汪栋补充道,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以及桐乡康石体检中心、桐乡瑞金中西医结合医院两家民营医院都已经实现体检信息联网。这些健康大数据都将并入市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便于医生的调阅和查询。

  近年来,桐乡不断夯实网络基础建设,建成卫生专网,构建区域数据共享中心,统一全市药品、诊疗、诊断等基础目录,积极布局健康大数据互联互通。通过对健康大数据的利用,未来桐乡还将对全市疾病就诊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对各个医疗集团内的就诊数据进行实时提取、分析。”市卫计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各项数据就已经显示在电脑上了。同时,市卫计部门还酝酿出台了《桐乡市医疗集团智慧医疗建设提升方案(试行)》,将更加规范、系统地打造具有桐乡特色的“互联网+医共体”。

  智慧应用破解基层百姓“就医难”

  移动支付实现排队“零等待”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桐乡医疗发展有着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在桐乡,百姓看病用“健康桐乡”APP“一站式”搞定,运用移动支付则大大缩减了排队时间。

  家住崇福镇的退休教师滕明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最近又出现了腰酸,脸部、腿部浮肿等情况。“血压、血糖控制情况良好,其他的症状需要去市级医院查一查。”在崇德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医共体平台,社区(家庭)医生采用“家医签约”APP联系了市级医院责任医生沈荣兴,为她顺利实现了转诊、复诊。

  在社区(家庭)医生的指导下,提前一天,70多岁的滕明娟就用“健康桐乡”APP挂了沈荣兴的专家门诊号。“到医院后只需取号、待诊就可以了,全程使用移动支付,无需带现金。”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沈荣兴为患者的降压药进行了调整,并开出了中药方剂开展调理。“过去要看专家门诊,我们一般都要在当天早上6点钟排队挂号,有时一个上午也完不成就诊。”滕明娟说,如今有了智慧应用,实现了排队“零等待”,整个就医流程只用了不到30分钟。

  服务要注重“以人为本”,以百姓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从门诊自助服务机、“健康桐乡”APP、“家医签约”APP,到“桐乡一院网络医院”、“桐乡百草园”、“桐乡二院掌上医院”等微信公众号,再到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全面铺开,全市3家医疗集团都运用多个智慧应用帮助患者简化就医流程,提供了在线咨询、预约等人性化服务,切实破解基层百姓“就医难”。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3月起,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开通了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功能。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各家医疗机构门诊移动支付超100万笔,占门诊挂号的24.74%,门诊结算的34.3%(不含诊间结算)。

编辑:甘居鹏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