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发展农村养老新模式 建德打造宜居宜养的康养胜地

2018-04-14 09:26  来源:杭州网—每日商报 见习记者 王岚

建德市民政局局长 娄樟锡

  近期,在央视《夕阳红》养老访谈中,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苏长聪表示,至2017年底,浙江户籍老年人口达到了1030万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1%,其中约有70%左右的老人在农村,因此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一直都是重中之重。而农村养老的居家服务的供给跟城市有比较大的差异,农村养老服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建德市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农村老年人占比大,截至2017年末,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118910人,其中农村老人占比74%,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迫在眉睫。

  “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日益增长,成为养老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而相比城市养老服务开展,农村养老的养老资金投入有限、养老机构零散难监管、养老服务的质量有待提升等方面是弱势。” 建德市民政局局长娄樟锡坦言。

  但在近几年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中,建德市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逐渐补齐农村养老的短板,摸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农村养老新模式。娄樟锡表示,现在,我们所作的不仅是完善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更将致力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养的康养胜地。

  重孝道·全民助餐解决老年人吃饭难

  “我市老龄化的特点除了农村老年人居多,还有就是高龄化、空巢化、少子化。而这些老人在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吃饭问题,所以,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一直是我们工作开展中的重中之重。”娄樟锡介绍,建德市老年食堂的建设早在2010年就已开展,在这几年的发展下,目前正常运行的有60余家,并且创新发展为三种助餐服务模式。

  一是杨村桥模式,在每个村建设老年食堂点,让老年人走几步就能吃上热饭。二是乾潭模式,政府购买服务将5家老年食堂和15个助餐配送点的建设、运营、管理委托给乐龄居颐养中心,通过配送的方式提高助餐服务覆盖面,让老人足不出户能就餐。三是城镇社区模式,通过餐饮企业与社区合作,由社区提供场地,餐饮企业负责人员和配送。比如梅城镇总府社区老年食堂,由社区免费提供场地和设备,以代金券形式每餐补助老年人10%-20%。

  目前,建德市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1家带配送餐性质的自办老年食堂或是提供助餐服务的餐饮企业,全市基本实现老年人助餐服务的有效覆盖。

  建德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老年人助餐服务有效覆盖这么大范围的?

  其中社会力量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娄樟锡介绍,“建功立德”是建德市弘扬的主旋律文化,而养老工作中也是积极打造“德”文化,致力于营造全民敬老爱老的孝道氛围。例如,杨村桥镇的老年食堂每年运作资金都有部分是由乡贤、村贤和本村企业家等人员在“重阳敬老宴”上集体捐赠;大洋镇庆丰村“党员爱心灶”就是由村里党员带头捐款开的几个小灶,还有党员当起“外卖”配送员送餐上门。有人出钱也有人出力,在“爱心菜地”种蔬菜,免费提供给老年食堂,让老年人能吃上新鲜的绿色蔬菜。

  娄樟锡坦言,老年人就餐服务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助餐服务体系有效覆盖之后最重要的有序推进运营,而这将是一笔巨大资金投入。但政府的养老资金有限,因此通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建设中,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政府的压力。

  重监管·“千里眼”将零散的养老机构合而为一

  “建德,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地少,路更稀,我们目前有22所养老机构,分布在全市2300多平方公里的16个乡镇(街道)。由于分布零散,而且各乡镇间山路蜿蜒,每次开展养老机构服务的安全检查少说也得要两天。”

  娄樟锡在介绍“千里眼”建设的初衷时,特别强调了建德地域特色和养老机构分布零散的特点,这为政府对各个养老机构的服务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如今,通过“千里眼”将零散的养老机构整合在一起之后,政府工作人员只需要坐在电脑前,就能实时实地检查任意一家养老机构的运作情况。

  所谓的“千里眼”就是一个专门为养老机构设立的视频联网系统。通过光纤接入至各家养老机构,将各家养老机构的硬盘录像机连接至网络,组成民政局养老院监控整合专网,兼具视频浏览、图像抓拍和抓录、录像管理等功能。

  “千里眼”的搭建,有效提升了监管效率,以更少的人力、时间投入,就能通过系统监控平台和手机界面对各养老机构的服务情况进行检查。此外,这也提供了安全保障,对在院安保、护理值班、消防安全等监控,能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并做出解决方案。

  “视频联网系统建设完成会带来很多利好,而最大的好处就是促使我市养老机构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这些养老机构包括14所公建民营机构,有效的监管才能确保以优质的服务质量为我们的老人家服务。”娄樟锡强调。

  重品质·多模式打造宜居宜养胜地

  “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模式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一直备受推广的模式,而这也是建德市积极推行的养老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建德已有的22所专业养老机构,民营(公建民营)高达15所,总床位3800张。

  娄樟锡表示,民营机构主要的优势在于它有着良好的管理能力和运行机制。建德目前的重点工作就是引入在养老领域有相关经验的私人投资者,通过其为养老项目引入新技术、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的经验,更好地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此外,建德市更是探索出了“民建公助”的新路子。

  “我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尤其是专业优质的养老机构参与建设。而政府负责兜底,给予建设补助、运营补贴。”娄樟锡解释,乾潭福利中心、大同颐养院就是采取这一模式完成建设并运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这样的模式不仅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不足,而且从体制机制上改进了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形成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

  对于未来养老模式的发展,娄樟锡一再强调,“养老服务不应该被单一的看作一项养老事业,而应该发展为综合的大健康养老产业,这样才能满足现在老年人宜居宜养的全方面需求。”

  建德市冬暖夏凉的气候,76%的森林覆盖率,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无疑为建德发展养老养生产业提供了天然的优越条件,而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丰厚的地域文化也对养老养生产业形成一定支持。

  建德市新建的洋溪健康产业集聚区就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整合成“医”、“学”、“康”、“养”、“游”五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相互支撑功能区块。而在未来,医疗体系和养生体系将是其中的“两大体系”。

  娄樟锡说:“在未来,我们将会充分利用建德的优越的环境资源,积极发展水养、气养、食养、药养、文养、居养、游养、疗养,打造成宜居宜养的胜地。而且我们面向的不仅是建德市民,也欢迎外来客体验建德独有的养老服务模式。”

  数据看建德

  ●整合资源,有力保障为老服务

  通过整合资源,在保障必须的为老服务经费基础上,每年拿出330万元(含镇街配套120万元)专项补助城镇社区用于网格管理、为老服务和志愿者活动。

  ●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改革

  镇街级照料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完成8家乡镇级综合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任务,27个农村的照料中心实现了社会化运营。

  ●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人才培训

  2017年开展7批次养老护理培训,400余人拿到养老护理初级证,84人拿到老年人护理证。目前,养老护理员持证率保持在96%以上。

  ●有序推进医养融合改革

  家庭医生责任签约常住人口150418人,覆盖率33.65%,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43673人,占老年人口的36.12%。22家养老机构、256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实现医养结合服务签约。

  ●老年福利事业稳步前进

  目前在享受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1.7024万人次,2017年累计发放金额1021万元;顺利完成老年人意外伤害险签约,参保人员121269人,支付保费242.538万元;顺利完成20家养老机构和256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综合责任险投保工作。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