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汤溪上堰头:金西“状元村”风韵待人识

2018-03-18 09:49  来源:金华日报 叶骏

  金西汤溪境内有很多有文化有底蕴的传统古村,现在人们知道最多的可能就是寺平、上镜,尤其是这几年“海外名校”的推动,让其声名大噪。其实,在历史上,上堰头村也是一个很有渊源的传统村落,村中遍布的精美古建筑与历史遗存,见证了这个汤溪富裕村的繁华。上堰头村在九峰山之西,姑蔑溪旁,是昔日姑蔑古王城所在地,这里还是有名的状元村,也出过不少名人,流传着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与故事。

  古村有很多古朴典雅的建筑

  上堰头是行政村的村名,当地人还是习惯称其为“堰头”,是汤溪镇西部一个始建于北宋(960—1127)年间的大村,至今已有900来年历史,全村450户1360余人,以吴姓为主。

  上堰头已被列入市级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成为“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古村落”,存留了很多古朴典雅的建筑,像吴氏祠堂、花厅、佛殿、水碓、古窑址等。

  较大的厅堂还有8座,其中占地600平方米的花厅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由吴氏“娴”字辈子孙兴建,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青砖黛瓦的厅堂建筑宏伟,门面宽敞高大,青石浮雕栩栩如生,琳琅满目,保存较为完好。同行的九峰职校老师说,这样的门面砖雕在寺平等地都有,而这里更显气派、精致与繁复,其意境与雕工在江浙一带都属罕见。这与这个村以前的商业中心及吴氏富裕大有关系。

  据村民说,这座花厅又叫“聚成堂”,它三进两天井两过厢,前厅、中厅、后厅格局清晰,梁、柱高大粗壮,木雕精巧别致,牛腿形象生动,整个厅堂宽敞明亮,美轮美奂。这座花厅以前做过学校,后因年代久远、无人管理、风雨侵蚀而呈现过破败之象,现在看到的是2016年历经一年修缮而成的。

  在现在作为村老年活动中心的“立成堂”,放着几块牌匾:“任真轩”“劲柏清霜”“节孝”等,大都是清光绪年间留下的。

  走在上堰头村的长街小巷,石板路已经不多,大多是被水泥等覆盖,下面原来都是石块或石板。村里除了木制老屋,还有泥墙土房、石砌小屋、青砖房等,有的并排而立,走过去给人一种很强的岁月交错感。走进一个村民家的院子,梁间牛腿雕工让人惊叹,狮子脚下的绣球里面是镂空的。

  与很多古村不太一样的是,这里的院子里、路边或空基上,会有很多瓶瓶罐罐、大缸小缸,包括很多碎片散落,很多墙都是用碎窑片堆砌的。以前村里有窑场,所产土窑器皿畅销周边,可惜后来衰败了,窑址保护得也不是很好。

  最让人震撼的,还是体量庞大的吴氏祠堂。它前后四进,纵深达七八十米,高高的马头墙连绵,气势自来。里面粗大的石柱石梁交错,可惜不少木制构件被蛀掉或已霉变发烂,多处是用各种方法临时加固着,村里正在筹资准备维修。祠堂以前曾被征用作为国家粮库,里面有一个大戏台,那些牛腿、斗拱等看上去已经不是木头而像石头,带有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

  上堰头村有四五棵粗大古樟,有的是千年古树,差不多是建村伊始就植下的,与那口永不干涸的千年古井同时。这些古樟雄伟苍劲,历经岁月依旧郁郁葱葱,树干大都要六七个人合围。最有意思的,是那对“夫妻樟”,两根交错相依而生,枝叶相拥相触。

  在村子东北角,有一个兰果殿,三进,里面分别供奉着孔子、关公、观音、如来、十八罗汉等。

  “兰源之水天上来,奔流而下叫天溪。”上堰头村有好水,古时溪水丰富,撑起了这里的航运、商业,在很长的时间内,这里的“西山市”都是人来人往,竹排运输,生意兴隆,兰溪、衢州、遂昌、丽水等地各种货物纷至沓来。姑蔑溪还被引进村里,四条水渠二大二小,由南向北贯穿全村,村中还有两口大水塘,这些溪水、塘水既可灌溉又方便村民生活,还能起到消防灭火的作用,更给这个古村增添了很多灵气。

  “状元村”好家风人才辈出

  村支书吴光银介绍,上堰头村的吴氏始祖是跻六公吴竣,曾任江西省弋阳县知县。吴竣任弋阳县令时,当地曾遭大旱,他同百姓素服步祷三朝而降甘霖,功德通天地,百姓为其建立生祠于城东。宋仁宗赐诏褒奖,封其妻范氏为宜人、其父为承德郎、其母为太宜人。后因生病引疏而归,三次路过衢州到龙丘山之间的兰源,见其景悠然,九峰独秀,遂于宋仁宗年间举家迁到堰头村定居,至今已传承了40多代。

  上堰头村又有“状元村”之称,八世太公吴希颜与堂弟殿元吴因雷同科参加殿试,吴希颜擢进士,吴因雷荣获第一名,擢第殿元,他也是汤溪一带第一个状元。宋理宗赵昀题写“甲第名家”,当时成为朝野美谈。

  当地也流传着不少吴因雷勤奋好学的传说,村里还把芋泡饭称之为状元饭,离村不远的一个山洞叫状元洞,从山洞旁采摘的野菜叫状元菜……村里还有一块下马石,是吴因雷高中状元后随圣旨一同送到的,凡经过堰头村的武将要下马,文官落轿步行过村。

  清光绪年间,堰头村还出了一个武举人吴真贞。1921年省城召开比武大会,吴真贞手持118斤重的大刀当空舞,又把360斤重的石墩举起,技艺高超,主考官宣传汤溪为礼义乡,吴真贞为武举人。至今村里还有多块这种300多斤重的石墩,一般人根本挪不动它,更不要说将它提起或者举起了。

  传承740多年历史的古法舞狮

  上堰头村作为汤溪一个大村、古村,保留了许多乡风民俗,包括很多特色小吃,如蒲包饭、状元糕、八仙糕等,而且大多伴随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现在,村民们最自豪的还是他们那有着740多年历史的古法舞狮,去年村里将其恢复,并在这两年元宵节前后舞狮,并希望能将其申报为“非遗”项目。

  堰头的古法舞狮是以大锣为统领的,配以鼓、钹。三只狮子,两大一小,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时而暴跳,时而文静,或蹲或坐,或立或行,摇头甩尾,左顾右盼八方,头尾动作协调,各种高难度动作和幽默诙谐的动作,把狮子表演得栩栩如生。

  据介绍,表演时一般是以火球引路,有双狮拜揖、十八蝴蝶旋、横直打滚、四角抢火、反顺跌滚、三狮拜揖等一整套的动作。堰头的狮子,在外形上也与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有所区别。狮子的鼻子就是在木框上钉一木头,然后用笔绘出鼻孔,狮身用络麻装饰,显得更为古朴。

  堰头的古法舞狮具体怎么来的?村里老人也都说不清楚,当年传承的师父说是在宋末元初(1271年)就有了,口口相传了下来。1949年后,由于多方面原因,堰头舞狮和上李走马灯等被禁止举办,直到1975年才一度得以恢复,但也是时断时续。1993年后,因村民外出打工等多方面原因,堰头古法舞狮又销声匿迹。据说,舞狮技术仅限传授给本村的吴姓男子,一般不传外姓弟子。在鼎盛时期,相邻的龙游县许多村庄都会过来邀请堰头古狮前去表演,还会进行斗狮子。

  汤溪的民俗,除了在新年期间舞狮,也会在神诞或庆典上表演,以增加热闹的气氛。汤溪镇曹界村的曹作荣夫妇,曾经请堰头古法舞狮到婚房里舞过狮子,整个表演持续二三十分钟。

编辑:黄玉环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