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的春节快过完了。对于转塘街道桐坞村的村民而言,新启用的文化礼堂有他们整个新年的记忆。
桐坞村文化员祝家林还清楚地记得小年夜的第五届“村晚”的盛况。“晚上五点半,距离演出开始还有半小时左右,乡亲们就扶老携幼地一波一波赶来,齐聚文化礼堂。”
“今年的村晚有了‘家’的味道。”祝家林说,“以前没场地,大家就露天搭个台办村晚,现在有了文化礼堂,舞台大了,设备全了,节目也多了。”
西湖区官微“美丽西湖”也对当晚的盛况进行了图文并茂的直播。“村晚就像一场盛大的家门口的年会。有的村民穿着温暖的睡衣,有的带着自拍杆幸福围观。”
“村晚”共16个节目,有舞蹈、朗诵、器乐、歌舞等,都是村民自编自演,而且接地气,将身边邻里故事、家乡各种变化经艺术加工后搬上舞台,带领观众回溯了一年来家乡的喜人变化。“以前村晚节目还比较单一,现在毫不夸张地说,央视春晚上有的节目,在我们这儿也能看得到。”祝家林自信满满地说,“今后,端午节、重阳节等一些节假日,我们也会安排一些晚会,或是组织舞龙、打腰鼓、编竹篮等各类民俗活动,为村民送上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据介绍,去年,桐坞村花了200多万元把有着40多年历史的大礼堂修缮一新,打造成文化礼堂,成为了当地人文化娱乐的中心。“文化礼堂就像村里的‘客厅’,自家的客厅当然要用心打造好。”桐坞村党委委员傅海生说,在打造文化礼堂之初,他们就动了很多脑筋,要把文化礼堂打造得有特色,展现桐坞的文化底蕴。为此,他们到骆家庄文化家园、东穆坞文化礼堂参观“取经”,组建文化收集组挖掘文化细节,挨家挨户征集家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桐坞文化礼堂应运而生,也成为了一个新的文化地标。
文化礼堂里还特别设置了展示村史村情、民俗文化和村级榜样的宣传栏。傅海生说:“我们希望文化礼堂的建成,能够在给村民提供活动场所的同时,也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化。”
包括桐坞村在内,转塘街道已建成9家文化礼堂,成立了统一的文化礼堂运行管理队伍,每个文化礼堂都配备组织指导员、常驻管理员、文化辅导员、政策宣讲员、宣传联络员“五员”队伍,同时吸纳村干部、新乡贤、文化骨干等参与农村文化礼堂日常运行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风文明是重要内容。转塘街道把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载体,打造了一个个思想教育、繁荣文化、承载乡愁的文化大厅和活动中心。
于村民们而言,落地生根、遍地开花的文化礼堂,俨然就是家门口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