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乡村振兴 德清莫干山成立全国首个村级返乡创业协会

2018-02-05 07:25  来源:杭州网—杭州日报 

  昨日,2018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全面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全国率先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创建“大花园”的浙江,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等多方面摸索着“乡村振兴”路径。适逢新春之际,本报推出“乡村振兴 浙江密码”系列报道,我们深入浙江乡村,寻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密码,展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浙江探索经验。

  2月4日,2018莫干山年俗文化节期间,德清莫干山镇仙潭村旅游景区集散中心和返乡创业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全国首个村级返乡创业协会由此诞生。

  与这两件“喜事”一起举办的,还有一场由村委和民宿业主共同发起的百寿宴。这场筹备许久的“年夜饭”,让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村庄发展带来的福利和关怀。

  举办活动、发展产业、奉送温暖……仙潭村成了莫干山镇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的代表,也成了德清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一个缩影。

  2018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浙江乡村如何落实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德清仙潭村的种种探索,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思路。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探索1  推动村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

  2月4日上午10时,在一阵阵清脆的掌声中,仙潭村党总支书记沈连根和嘉宾一起,为仙潭村村级旅游服务综合体揭牌。

  “这是‘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和红利!”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沈连根激动不已。他介绍,仙潭村旅游服务综合体,包括村级旅游集散中心、村级旅游公司等,未来将负责“村域大景区”的营运管理,推动仙潭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

  一直以来,因为离集镇偏远,产业薄弱,仙潭村“存在感”不足,更别提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像高端民宿聚集、村子打造景区这些事,十多年前根本想都不敢想。”

  沈连根说,早些年,村民过年有“鸡鸭鱼肉”,就很好了。大家靠山吃山,一方毛竹林暂且解决温饱,但村子发展始终处于“怠速状态”。

  那时,仙潭村最多才15家农家乐,只能吃饭喝茶,住宿都不行。“没什么人气,年轻人都挤破脑袋想往城里赶。”

  时光荏苒,仙潭村早已今非昔比。2013年,仙潭村首家精品民宿“大乐之野”对外运营,引领精品民宿集聚之风。去年,仙潭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完成,推动“村域大景区”打造。

  目前,仙潭村共有120多家民宿,其中30家左右是高端民宿,成为浙北地区民宿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去年,村子接待游客数量十多万。十多年间,村民收入起码翻了十倍。”沈连根说。

  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

  探索2  村民“回家”当起民宿老板

  仙潭村的变化,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2003年,浙江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在浙江发源。这些年,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一幅清秀隽永的和美画卷,徐徐铺开在浙江新农村的版图之上。

  2014年,德清迎来全省“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美丽乡村2.0版获得各方关注。这一时期,不少外出闯荡的山里人,选择“回家”。

  “我是第一个开高端民宿的本村人。”曾经在县城打拼20多年的仙潭村村民沈蒋荣,已经成为仙潭村返乡创业的典型。他最新的身份是村返乡创业协会会长,经营的民宿“莫梵”已成为全国的“网红民宿”。

  在这股返乡潮中,仙潭村大力扶持民宿产业,鼓励年轻人回村就业创业。今年30岁出头的沈晓琳,2016年3月辞去企业的财务工作,将自己的家改建成了民宿,生意十分红火。

  7个月后,本土民宿“清栖”正式对外营业。“这几年,村里环境变好了,很多和我一样的同龄人,都愿意回村里发展。”沈晓琳说。

  近几年,源源不断的人气唤醒小山村的活力,民宿产业方兴未艾。目前,仙潭村当地人开的民宿,已经占了八成以上,一半以上的村民经营民宿或从事与民宿相关的工作。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探索3  “农地入市”壮大村集体经济

  就在村民享受产村融合红利的同时,仙潭村抢抓机遇,促成一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的试点改革。

  2015年8月19日,仙潭村一宗6.06亩的闲置厂房用地,以协议出让方式给了德清本地投资商赵建龙,这里将建起“醉清风”度假酒店,发展民宿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德清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以来,实际上的“全国入市第一宗”。

  一直以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诸如乡镇或村办企业用地等,始终处于“死权”状态。这场试点改革最大的意义在于:保证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

  “早些年,因为没有土地使用权,这块土地既没法重新建设,也没法改变用途,只好任由它荒废着。”赵建龙说,这段时间,酒店内装基本结束,预计今年可以运营。

  同样欣喜的,还有莫干山镇党委书记陈金侃。“仙潭村的探索,给生态立镇的莫干山镇引入新思路。”

  这几年,莫干山镇民宿经济迅速崛起,乡村旅游走俏长三角。但受制于土地、政策等诸多因素,民宿只能建在空置农居、废弃校舍之上,既形成不了规模,又不利于村子长远发展。

  陈金侃表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腾出充足土地,其收入还能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保障民生。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探索4  德清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走出仙潭村,在德清,在浙江,还有更多村子期待在这股“乡村振兴”的大浪里弄潮而立。

  浙江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发源地,多年来,一以贯之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促进农民增收,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

  去年11月举行的浙江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上,浙江省主要负责人指出,“把美丽乡村建设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高水平有序推进”。

  一项数据是,2017年,浙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6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分别连续17年、33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也是全国各省(区)中最低,为2.054∶1。

  当下,我省各地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广袤农村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对于县域来说,“乡村振兴”重点是农村,潜力在农村。去年以来,德清在农业增绿、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乡风文明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打造和谐乡村新样本,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目前,德清高标准推进精品示范村和提升村建设,A级景区累计达30个以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形成精品民宿150余家;通过产村融合发展,带动近1.5万农村居民转产就业。

  2017年,德清城乡收入比降至1.69∶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率先启动户籍制度改革,让附着在户籍背后的33项城乡差异政策全面并轨,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今年1月举行的德清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德清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为统领,在绿色农业发展、三次产业融合、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景区化等先行一步,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莫干山镇党委书记陈金侃说,今年,莫干山镇将从美丽城乡、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等方面入手,以打造国际一流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努力实现A级景区创建全覆盖,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域美丽大花园,着力打造全国最美镇域。

  专家观点

  “乡村振兴” 需鼓励年轻人回归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旅游学院院长 梁雪松

  浙江乡村旅游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打造“村域大景区”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生动探索。

  从“三农”的角度来说,乡村旅游促使农村变成乡村景区,生态环境愈发美丽;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生活更加富裕富足;推动农村产业体系形成,让一二三产高效融合。

  更重要的是,让“农二代”、“农三代”回来建设新农村,带来人气和机遇。浙江乡村旅游,从最初的外来资本,到如今有年轻人回归,这些年轻人自己创业、自己管理,投身到服务家乡之中。

  我认为,德清这个村子,最成功的探索就是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鼓励本地人开民宿,带动一方产业集聚,进而实现“产村”融合。这样才能给农村长期稳定发展带来活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激情与活力。

  把人唤回来,这是“乡村振兴”的初衷,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