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3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钱慧慧 通讯员 周郑宇)今年11月11日,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下沙园区(以下简称“下沙园区”)迎来第四个“双十一”。据下沙跨贸办初步统计,截至11月11日24:00,“双十一”首日订单数突破338万单,总货值约7.2亿元,出区包裹车13265辆,出区包裹56万单。与去年相比,首日订单数与总货值均翻了不止一番。
作为国内仓储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跨境保税示范仓库,11日当天,吸引了浙江在线、新华网、教育科技频道、广播城市之声等不少媒体前去参观报道,甚至有媒体在园区里玩起了直播,直播内容是境外商品在下沙保税仓库内流转、包装、查验、发货全过程。
相比三四年前的跨境电商以母婴类用品(奶粉和尿不湿)占绝对主力,到现在消费者逐渐把关注点从入嘴的东西,更多向穿用转变。
5万平米智慧仓库首次亮相
自9月初就开始备战
今年“双十一”下沙园区的保税仓库面积增加到30万平方米,其中菜鸟物流新建的5万平方米智慧仓库首次亮相。之所以称为智慧仓库,是因为这个仓库里有包裹自动分拣设备,在仓库里面就可完成快递省、市分拣,提升了物流效率。
自9月初起,各大电商企业开始了 “双十一”活动的备货工作,从统计数据看,10月份是备货高峰期,这个月下沙园区电商企业进口货值约11.12亿元,同比增长95.52%。据杭州海关统计,截至11月7日,下沙园区入区跨境商品总量已达到3100万件,相比去年的1200万件,增长了1.6倍。
从保税商品的快递打包,到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的快速放行,再到快递揽收的快速出区,下沙园区提前做足了准备。从一个监管点增长到三个监管点,便于快速出区。针对单量、仓位、管理等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状况,工作人员进行了预判和解决方案构思。9月份以来,每晚十点多,园区灯火通明,打包、分拣、盘库、抽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通关流程简化
工作人员开启24小时工作制
凭借前三年“双十一”活动经验,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对“双十一”期间的业务保障制定了详细方案。落实“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简化通关流程,依托信息化手段强化数据和应用能力,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超大视频监控墙、手持式单兵设备、溯源二维码等工具,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对库存跨境商品进行扫码检查,商品上架、库存等信息一览无遗,数量核对、布控查验等所需时间缩短,商品通关速度更快。
值得一提的是,PDA移动查验设备(全称是跨境物联网手持移动设备),它个头不大,背后连接的是杭州海关跨境电商通关管理平台。这个平台是杭州海关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处理中枢,汇集了来自电商平台、物流、电子支付等各类企业的数据,每天都进行着海量的数据处理与监控分析,平台上每分钟可以处理数据5000票,极大地加快了通关速度。
海关、国检监管部门加派10多倍人力,在园区内新增临时监管场地,以保证24小时出货的时效性。园区场站依托今年启用的场站辅助管理系统进行多次完善、升级和测压,并安排系统保障人员24小时驻场,确保系统数据的稳定传输。为了让消费者顺利收到购买的物品,在接下来一周左右时间,下沙园区工作人员仍将开启24小时工作制,确保跨境电商商品通关更加有序。
“三四年前的跨境电商,母婴类用品(奶粉和尿不湿)占绝对主力,甚至能够占到90%以上的份额。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宠物粮食进入销售渠道,轻奢物品例如包包、衣服也是如此。”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发区办事处电子商务监管科副科长袁博表示,消费者逐渐把关注点从入嘴的东西,更多向穿用转变,说明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