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每天走访,随时受理村民说事。(沈孙晖 摄)
通过手机将说事信息及时上报。
“进花,这根水管漏水,走路不方便,你赶紧反映上去,找人来修理。”走访时遇到村民董永文“说事”,象山定塘镇下营村网格长邵进花立即通过手机,将图片和信息上报至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同时联系村里水电工。维修结束后,她及时将办结信息报送给指挥平台。
像这样“智慧”版“村民说事”,如今在定塘镇多个村已蔚然成风。据悉,“村民说事”融“说、商、办、评”为一体,是象山探索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实践创新。今年6月,定塘镇在“规定动作不走样”的基础上,创新“自选动作”,将传统“村民说事”制度与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相融合,借助网络技术手段,积极打造“智慧说事”新模式。
“传统‘村民说事’在实践中大多侧重‘集中说’,每月固定设立一个或几个说事日,到村说事室集中说事。而‘智慧说事’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可以随时随地说。”镇组织委员郑新萍告诉笔者,“智慧说事”的关键“细胞”在于网格长。每天,各村网格长必须在片区走访巡查一小时以上,收集村民说的各类事,并及时通过手机“e宁波”信息系统上报到指挥平台;同时,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受理“现场说”“上门说”的说事事件后,即时登记在说事本上,当天交由网格长录入信息系统上报。
“像下营村水管漏水之类可现场解决、不需要协商的问题,我们定为I级事件。”郑新萍介绍,网格长现场编辑图片,将说事信息及事情办结信息上报即可,“I级事件随时随地说,第一时间解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地为村民送去‘及时雨’。”
对于需要村里协商解决的问题,被定为II级事件。报送至指挥平台后,工作人员马上通过电话,将信息流转到所属村。由于说事信息先一步“跑”起来,倒逼村干部提前介入,排摸情况,主动上门找群众说事,做足说事日的事前准备功课,从而让“商”环节能直奔主题,直切要害。
渡头村菜场原先存在摊位混乱、垃圾乱丢等“顽疾”,亟待整治。接到指挥平台流传的II级事件后,该村干部马上到各自然村农户处走访听取意见,并进驻菜场进行宣传教育。到了说事日,村干部“开门见山”,直接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落实专人负责办理;下营村路灯晚上经常“瞎”,虽然网格长多次上报并及时修复,但没多久又“故态复萌”。这引起了村委会主任陈生汉的关注。经实地查看,他发现路灯已老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决定将此I级事件升级为II级:村班子专门召开协商会议,制定了5公里路灯新增优化方案,彻底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题。
III级事件则是村里无法解决的问题,指挥平台根据事件性质,自动流传给镇级以上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叶口山村村民陈长夫今年试种了三亩“红美人”,前阵子打药后经高温暴晒,果子色泽发生了变化。他怀疑是用药问题,急得立即向网格长反映。信息经平台流转后,翌日县农林局专家就赶到了现场。经实地勘查,专家排除了用药过量问题,表示过几天就会恢复正常,并给陈长夫“开小灶”指导柑橘保护、修剪等知识。
说的事有没有办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对于“智慧说事”成效,指挥平台工作人员会电话回访说事村民,进行满意度测评,并登记造册,作为“村民说事”制度施行工作的量化考核标准,并运用到村主要干部的年终考核上,由此形成了各村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智慧说事’模式让‘村民说事’制度搭上了一条高速路,实现了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进一步拓宽群众说事渠道,提升办事效率。同时,镇干部打开电脑就能随时掌握群众当前的主要诉求,摆脱了以往靠听汇报的局限。”定塘镇党委书记张蕴告诉笔者,“智慧说事”试行一个多月来,该镇村民主动上报112件事,流转办理率100%,召开村务会商会议43次,接受村民意见建议51条,协商基础设施检修、矛盾调处等问题104个,办结率87%,群众满意度100%。目前,定塘已有6个村推行“智慧说事”,计划于10月底在全镇28个村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