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海面上,一座大桥如长龙卧波。
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十载光阴飞逝,建成通车以来,大桥提升了运输效率,带动杭州湾南北两岸区域经济飞速发展,提升了长三角一体化和开放程度;同时,随着更多中国桥梁的陆续建成,其现代化养护管理也为其他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10年通行车辆1.2亿辆 减排降本成效明显
急流速、高盐分……种种自然条件的阻碍,让杭州湾两岸千百年来只能遥遥相望,南来北往只能选择向西绕行。
经过长达10年的设计筹建、4年多的建设,2008年5月1日,南起宁波慈溪,北抵嘉兴海盐,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绘就了江浙沪2小时交通圈。
“通车10年来,大桥共通行各类车辆1.2亿辆。”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党委委员王军说,这为许多人节约了时间。
除了时间成本的降低,能耗减少同样显著。根据相关机构测算,自通车以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社会减少能耗成本约114.57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96.95万吨。
“这些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司机素质也在提高,比如在大桥上违章停车观光的车辆越来越少。”宁波高速交警五大队副大队长水心胜说。
水心胜自己的生活也因大桥而改变。“大桥通车前我在上海当兵,回慈溪看女朋友要换好几趟车,花四五个小时。”水心胜说,如今大桥已成为自己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激发区域经济新动能 加快长三角融合发展
位于大桥南岸的宁波杭州湾新区内,满载着新出厂汽车的运输车来来往往,智能终端、芯片制造、通讯产业等项目纷纷落户……而10年前这里是一片以养殖、晒盐等为主的滩涂。
“杭州湾新区的崛起是‘大桥经济’的最好写照。”杭州湾新区党工委负责人说,大桥让新区占据了区域格局中的“黄金区位”,这一优势成为许多企业落户的原因。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工业总产值1570.3亿元,财政总收入133.6亿元……自2010年成立以来,杭州湾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这座“大桥带来的新城”已成为浙江省内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大桥北岸的嘉兴海盐县,也从曾经的“交通末梢”一跃成为连接上海和宁波的枢纽。海盐县副县长陈建平表示,海盐将进一步抓住机遇,接轨上海、融入杭州湾大湾区建设,同时积极推动本地企业与欧洲企业合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得益于大桥通车带来的交通格局改变,宁波舟山港吸引了杭州湾北岸腹地众多工厂、物流企业等。
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海虹认为,大桥打破了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要素的行政区划局限,优化了大桥周边区域的产业布局,促成长三角更多的市场交流和发展,推进区域内市场一体化和对外开放度不断提升。
积累运营管理经验 转化智慧养护成果
巨大的通行量、复杂的自然环境……给大桥的管理和养护带来严峻挑战。然而10年来,大桥范围内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均低于浙江全省高速公路的平均水平。
“我们对大桥的管理是在不断摸索中进步的。”王军说起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案例:冬季遇到冰雪天气,本就气温更低、结冰速度更快的桥面就会面临更大安全隐患,这时一旦封桥,将给春运路网的整体运行和旅客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在保证安全和畅通的前提下,我们摸索将3条车道压缩为1条车道,让车流不停碾压路面,使积水无法结冰,结果证明虽然通行速度受到一定影响,但比简单‘一封了之’更加科学。”王军说。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监控中心,记者看到覆盖全桥的419路监控视频画面实时在大屏幕上展示,值班信息、桥面气象、施工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
“今年清明小长假大桥车流量同比上升,但事故数同比下降15%,除了工作人员高效保障外,‘智慧大桥’的建设功不可没,电子巡逻主动发现率高达94.17%。”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营运监控部经理吴承隆说。
今年年初,宁波市公路局路桥工程处以最高综合得分中标港珠澳大桥部分路段的主体工程土建日常养护权。“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10年养护管理经验,为此次中标奠定了基础,对大桥的养护也实现了技术和人才的输出。”宁波市公路局路桥工程处处长钱高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