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自行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之后,喜欢尝鲜的杭州人又迎来了“共享健身舱”。
跟规模庞大、教练环绕的传统健身场馆相比,共享健身舱显得有些“寒酸”,但也迎合了部分健身者需求。
前两天,杭州硅谷小报记者专门去体验了一下这个共享健身舱。
共享健身舱到底长啥样?
滨江区聚业路金绣国际中心,写字楼前的大片公共区域有2个集装箱外形、名为“公园盒子”的共享健身舱。
透明玻璃门上贴着一张“扫码开门”的通知单。把手机对准门口的二维码扫描,填写验证码、输入身份证实名认证等环节,选定健身时间、在数字盘上按下手机最终收到的专属数字密码后,“咔哒”一声,玻璃门开启。
和市面上常见的动辄几百上千平方米的大型传统健身房相比,面积大约5平方米的共享健身舱看起来虽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缺少传统健身房前台、淋浴及公共休息区三块区域外,跑步机、划船机、哑铃等运动健身设备依次在舱内排列,目测可供4-5人同时健身使用。
临到初夏,在舱门紧闭的情况下,小空间的健身舱让我感到胸口有些憋闷。不过,好在进舱没多久,吹着冷风的中央空调自动开启,缓解了我不少不适感。
伴随着挂在健身舱上方中央位置电视机播放的动感音乐,经过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并将手机在舱里的智能充电区域充好电后,打开大门,我离开了健身舱。
附近一家公司的员工说,这个共享健身舱正式投入运营还不到一个星期,每天中午和晚上来健身的人还挺多,有时候也能看到附近小区的居民来这健身。
扫码付费10元一小时
共享健身舱市场部负责人丁伟峰介绍,公园盒子健身舱的业务团队来自上海,去年3月份公司成立,目前,健身舱在上海的投放已超过50个点位。
“在上海每天每个公园盒子的使用者平均有30多个,最多的一天达到50多个。”当聊到公园盒子第二站为什么来到杭州时,丁伟峰说,杭州用户对以共享为代表的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其他城市更高。
在丁伟峰看来,主要目标用户为年轻人的公园盒子和传统健身房相比,主打的是极致便利、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的概念。“24小时随时运动,不用办卡,一个小时10元,即来即消费,没有教练推销课程和产品。我们觉得,这样的健身消费模式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据媒体公开报道,公园盒子三个月的留存率约25%,用户的月健身频次约6.44次,按照单次每小时收费10元计算,用户每月花费约为70元。在共享概念大热的2017年,不单是公园盒子,觅跑、纯净跑、蜗牛舱等十几家公司纷纷入局共享健身舱创业风口。
不过,和共享自行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用户可以自主使用的共享工具不同,健身舱内健身器材的保养维护以及用户对专业健身教练的需求,公园盒子要如何满足呢?
对此,丁伟峰介绍,以杭州金绣国际中心投放点为例,公园盒子有专门运营人员在此入驻,每天都会对舱内健身器材进行检查维修。“至于用户希望能得到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在这一方面,我们前期是在跑步机的电视上下载了相关健身视频,后期也会考虑引入公园盒子投放点附近的教练,满足用户对专业健身的需求。”
互联网+健身玩的是圈子
和公园盒子的“佛系”健身模式不同,来自杭州本土的互联网+健身平台乐刻运动,主打的则是“圈子概念”。
乐刻健身滨江连连空间店,在晚上10点多,仍看到不少年轻人在跑步和挥汗“撸铁”。
和传统大型健身房需要经过前台人员身份确认才能进入不同,乐刻会员只需要拿出手机打开App,就可以自主扫码进入健身区。
“传统健身房需要有引导人员、教练、店长、总监、总经理,乐刻只需要一个店长和3、4个兼职工作人员就好。”乐刻连连空间店店长毛谢传以前在传统大型健身房任职,在他看来,“不差钱”的年轻健身爱好者不喜欢推销型的健身消费模式,而更喜欢通过一个个强互动的圈子,更为自信地展示自己的身材。
“乐刻在杭州目前开了80家店,主打按月支付、7天×24小时的不限使用次数的互联网健身方式。”毛谢传介绍,虽然和传统健身房相比,乐刻少了淋浴间,但24小时不间断运营,同样给这家开业不到半年的健身房带来了超过500个会员,和300人以上的日活。
挖财发布的《2018健身支出报告》显示,健身的高支出主要来自于购买运动装备,如运动服和运动鞋等。报告显示,43%的人支出主要花在装备上,而这其中有25%的人是在健身前就把装备都买齐全了。
通过圈子而将会员强黏性聚集的乐刻显然也在做运动装备方面的生意。在乐刻运动App上,点击商城,就可以在线购买跑步鞋、护膝、水杯等与健身运动相关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