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市天天说 正文

省教育厅表示 预计全省每年需增幼儿园教师8000名

2017-12-23 12:20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童健 通讯员 刘丹丹 池瑞辉

微信图片_20171222192042.jpg

  浙江在线12月23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童健 通讯员 刘丹丹 池瑞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办好学前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2月20日至21日,省教育厅在宁波市海曙区举行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和幼儿园课程改革部署培训会,指导各地做好《浙江省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第三轮行动计划”)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落实。

  着力解决学前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经过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年间,全省整治无证幼儿园1700多所,等级园比2013年增加1609所、覆盖面达到95.8%,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教师持证率从2013年的65.86%提高到2016年的91.27%。

  但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不足和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存在。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说,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体现非常明显,那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入好园需求和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新户籍制度的落地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幼儿园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同时,超班级、超班额办园和专任教师、保育员紧缺的现象普遍存在。

  据有关部门预测,仅两孩政策后我省每年将新增15万—20万人,到2020年,预计全省在园幼儿人数将新增47万人左右。另据各地上报统计,2017—2020年全省学前教育缺口为385333个学位,12501个班级,需新建幼儿园1144所,改扩建406所,人口的增长和流动必然会带来新的入园压力。

  这些问题的叠加将对我省“十三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未来几年我省学前教育将如何发展?韩平表示,要积极回应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就近入园、方便入园的期盼,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12月6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2017-2020年)》。按“第三轮行动计划”,到2020年,我省将建成城乡全覆盖、质量有保证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省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83%左右,保育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培训会上,教育厅要求各地结合当前供给实际,大力实施“幼儿园扩容工程”和“薄弱幼儿园改造工程”,推进乡镇以下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和全面落实城镇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通过采用名园+新园、名园带弱园、名园集团化、城乡共同体等形式,大力提升一级、二级幼儿园比例。

  同时,我省将引导和支持更多的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目前,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工作已被纳入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认定工作有了统一的办事指南和简化的流程。培训会上,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就普惠性民办园最多跑一次“八统一”工作事项作了说明,要求各地落实。

  各地依据当地实际 制定区域“第三轮行动计划”

  在全省总目标的指导下,各地要编制符合当地学前教育实际情况的“第三轮行动计划”。记者在培训会上获悉,目前绍兴市、海宁市和兰溪市等地已制定了该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

  据介绍,兰溪市将创办公办园分园和办学点,让农村孩子尤其是偏远山区孩子也能享受优质学前教育。同时,通过建设经费补助和免费教师培训,扶持普惠民办幼儿园。大部分市、县的“第三轮行动计划”也即将出台。

  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如何管理?

  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近期,香港青瑞教育研究院对近两百位幼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31.3%的教师有离职的打算或已经离职。工资低、压力大排在离职原因的前两位。与此同时,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事件等幼师负面新闻频发,幼教从业者一次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按照15:1的生师比,考虑退休因素,至2022年预计全省每年应增加幼儿园教师8000名左右。针对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多、待遇低、流动性大、素质整体不高等问题,我省要求在三轮计划中制定实施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专项规划。

  从2018年起,我省将依法解决好幼儿园教师的配备标准、资格准入、行为规范、培养培训、职称评定、待遇保障等问题,逐年提高持证率,重点解决好劳动合同制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使其人均年收入不低于上一年度所在地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同时,逐年加大幼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增加幼儿师资供给总量,健全聘用和补充机制,以此来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立足课改 加强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

  幼儿园课程不应是静态知识和书面符号系统,而应是动态性和情境性的,从幼儿现实生活出发的。近年来,我省幼儿园在推进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园本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部分幼儿园仍然有“小学化”倾向或“看管式”“放羊式”现象,存在着课程方案层次不齐,一日活动安排不够合理、科学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努力保障每一位幼儿从“有园上”迈向“上好园”,浙江省教育厅于11月6日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园本化课程方案的开发、实施与评价,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

  《意见》提出,幼儿园应确立儿童发展为本位的课程定位,根据实际情况对选用课程进行园本化改造,整体设计园本化课程方案。《意见》还强化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创设幼儿自主游戏区域。这适应了幼儿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扭转部分幼儿园存在的“小学化”倾向。

  如何落实《意见》,推进我省学前教育课程的科学合理改革?教育厅专家和各地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省教研室副主任滕春友认为,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主、自律和合作,建立了规则意识,幼儿园需要重视“一日活动”的安排,教师应当在游戏中发挥观察、分析和引领的作用。

  滕春友建议,各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要把握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要因地制宜,根据现有师资资源和周边课程资源,打造更多的类似“安吉游戏”的优秀案例。

  眼下,我省各地已有不少“园本化”“游戏化”的经验。宁波市海曙区五所品牌建设试点幼儿园进行了“儿童立场”课程改革探索,形成了生长课程、创想课程、部落游戏课程等。此外,海曙区根据全区幼儿园不同的办学资源,对园本课程建设提出创新化、改造化和规范化三类不同层次的要求。明年,杭州市西湖区将在12所首轮园本课程孵化园的基础上,再遴选8所组成西湖区首批课改实验园进行重点推进,通过“网格化”推广带动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参与园本化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