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大堰镇韩学士村妇联主席
小传:1963年出生,高中文化,21岁嫁到韩学士村,第二年被推举为村妇代会委员,自28岁担任村妇联主席,至今已有28个年头,她一心服务村民,被村里的老人们称为“山村女儿”。
“要记在心里,每一位村民都是自己的家人。”一句普通的话,折射出一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堰镇韩学士村的俞林妹,秉持这样的年头,挑起了村妇联主席的职务,风风雨雨走过了28个年头。
8月3日早上5点,天还没完全亮,在北仑儿子家住了一夜的俞林妹早早地起了床,简单地洗了把脸,匆匆扒拉了一口早饭,就出门赶车回韩学士。8点24分,转了3趟车,俞林妹到了尚田,与记者会合后一起出发去村里。眼前的俞林妹,中等身材,短发简单利落,脸上永远挂着淳朴的微笑,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一上车,她就跟记者聊开了,“前两天村里没事,这不儿媳妇快生了吗,我去看看他们。”说到儿子儿媳,俞林妹觉得有点对不住他们,“人家媳妇怀孕了都是婆婆在身边伺候,我一点都没去帮忙,好在媳妇通情达理,理解我的工作。”虽然内心很想去照顾儿媳的起居,但是想到村里的那些老人,她还是放弃了。
路上,俞林妹接到了大堰镇卫生院打来的电话,村民们的体检报告可以拿了,让她有空去拿一下。俞林妹转头,有点不好意思地问记者能不能去卫生院绕一下。到了卫生院,俞林妹熟门熟路找到了副院长周军的办公室,拿了报告后又和周军聊了一会,哪家老人高血压药快吃完了,哪家老人医保卡丢了需要补办,哪家老人头风病又反复了,她了如指掌。“俞阿姨真的是他们村里老人的健康守护人。”周军告诉记者,俞林妹还兼任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工作认真负责,卫生院院长前前后后换了几个,没有不夸她的。
从卫生院出来快9点半了,经过大堰菜场,俞林妹想起了什么,又让记者停了车,下车进了菜市场,10多分钟后,她手里多了几个文件夹和一袋猪肉:“这个是村里的资料,我带回村里,村里在俢庙,中午工人要来我家吃饭,我买点肉回去。”俞林妹解释道。
韩学士地处偏僻,海拔近600米。从大堰镇到村里,虽然只有30多公里路,可都是盘山公路,又开了大半个小时,临近10点,终于到了俞林妹家。
放下手中的东西,顾不得休息,俞林妹便开始为工人准备午餐。记者注意到家中的一张小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消毒药水、纱布、红药水等医药用品,“村里没有卫生室,老人们难免磕磕碰碰,我就在家里备了一些,随时可以用。”家中还有个柜子,里面的棉鞋塞得满满的,她告诉记者,冬天山里严寒,老人身子虚怕冷,她每年都会在空闲时候做些棉鞋,送给老人们过冬穿。
中午12点半,吃饭的工人走了,俞林妹收拾好碗筷后,开始整理刚拿来的体检报告,按照路程远近排好顺序,便撑着伞出门了。俞林妹说:“一会你别笑哦,他们都叫我林妹妹,觉得这样亲切,怪不好意思的。”
“林妹妹,我家电视坏了,让你家老头子来给我看看可以吗?”“林妹妹,我这腿生了很多红点,是不是痱子呀?”“林妹妹,我想我孙子了,你帮我打个电话,我想跟他说说话”……刚拐进一个阊门,里面住着的几位老人都热情地迎了出来,问这问那,俞林妹一一作答后开始分发体检报告。“严阿姨,你这个血压血脂还是有点高,平时要吃得清淡一点,药要按时吃。李阿姨,你糖尿病还是老样子,饮食上要注意了。还有你马阿姨,结石还是有的,平时多喝水,多动动。”她把体检报告逐一交到老人手中。
“林妹妹真的是好人啊,我没生她又没养她,她却像女儿一样待我好,真是交待不过。”说到激动处,一位名叫马和芬的老人红了眼,偷偷地抹起了眼泪。老人今年75岁,生了3个儿子,小儿子已去世,二儿子哑巴,大儿子离异在外打工,平时家里没人照顾,生活困难,全靠着俞林妹这么多年一直照顾着。2014年,马和芬因胆管结石做了手术,术后恢复不好,伤口发炎溃烂一年多,期间俞林妹隔天为她换药消毒,直到康复。
下午3点半,俞林妹送完了体检报告,回家喝口水后,拿起一袋文件,向村委会走去。
起风了,掠过韩学士周边广袤的竹海和村里低矮的老屋,吹动着俞林妹的裙角,抚过她被太阳晒得发红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