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0日讯(通讯员 章雪瑶)绵延数十公里的珠游溪,水清岸绿,每到傍晚,溪畔散步嬉戏的人络绎不绝;城市社区的背街小巷,面目一新,道路干净整洁,市民出行舒心顺畅……近年来,三门美丽城镇建设实现内外兼修、一美俱美,新项目为新生活持续赋能,蓝图中的美丽三门正以加速度成为现实。
以民为本 城乡颜值品质提升
破旧杂乱的违章建筑被一一拆除,随后,一批景观节点、文体设施陆续“上线”。当前,随着美丽城镇建设的持续推进,三门多项民生工程相继完工,城乡焕发出勃勃生机。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近年来,三门从群众需求出发,结合“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全面拆除与环境不协调、不相符、不匹配的违法建筑和附房,并将路面改造提升、停车场建设、公园建设等不少民生相关项目列入美丽城镇建设三年行动,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筑牢了民生“里子”,也撑起城市“面子”。
“原来每到上下学,文化路就堵成一片,自从拆了违章建筑把道路拓宽,无论是接送孩子的家长,还是像我们这样住在附近的居民,都舒心不少。”近日,家住县城的王女士看着门前宽敞平坦的道路难掩喜悦。这几年,三门对县城多处道路街区进行整治提升,并新建了许多公共设施,周边百姓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城区迎来新风貌,乡村田园也别有一番风味:放眼望去,横渡白溪蜿蜒在绿水青山间,沿线各色村庄吸引游人无数;六敖北塘坝顶加宽,游客可驱车直达养殖塘体验海鲜捕捞,附近的连心广场也成为当地村民闲暇时的新去处……
借势借力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从“环境美”迈向“产业美”,美丽城镇建设不仅是披上一件美丽的新衣,更要让“美丽环境”加速向“美丽经济”转化。
如何在新时代打造高品质美丽城镇,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门给出的答案是:因地制宜、借势借力。
近年来,三门依托山水资源和区位优势,抢抓山区县跨越式发展机遇,将美丽城镇建设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借助社会资本、区域协作等多方力量,推动了一批重点文旅产业项目落地,让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三门以“山海协作”为契机,与温岭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合作开发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承办第八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并与高校合作建成全县第一个乡村美术馆——横渡美术馆,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去年,横渡镇旅游产业年产值超5000万元;引进社会投资500万余元,开发亭旁红色基地项目,探索“政民共建+红色基因+休闲旅游+共同富裕”发展模式……
“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是带动乡村振兴、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我们将依据‘生态益民、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借势借力不断完善美丽城镇规划,真正实现全域提质。”县美镇办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治理 长效管控确保进度
对项目进度低于70%的赋“红码”,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定期汇报整改进度;对进度低于90%赋“黄码”,日常加强督评频次;对按期完成的项目赋“绿码”。美丽城镇建设,长效管理是关键,三门创新“红黄绿”三色管理机制,实时督查项目进度,倒逼美丽城镇项目提速增效。
为确保完成美丽城镇建设任务,详细梳理全县各乡镇(街道)基本情况和美丽城镇建设任务,从文旅发展、交通、执法等共21个相关部门中选定近30位部门业务骨干,组建县级美丽城镇建设技术服务专家库,为乡镇(街道)提供个性化“点餐式”咨询服务。
此外,积极落实县、镇、部门“三位一体”常态化监督考评机制,定期对各乡镇(街道)、交警中队、执法中队环境整治和风貌管控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将督查结果与长效资金保障相挂钩。根据督查情况,建立问题清单制度,限时整改,即时通报。对整改不力,排名后三位乡镇(街道)由县分管领导进行约谈,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切实提高整治成效。
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三门将抓紧项目建设、加强长效管控,发挥生态蝶变效应,加速实现产业连片、资源连片,让广大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