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7日讯(通讯员 汤晟 樊佳静)800多万市场主体,这是浙江经济的“基本盘”。一个个市场主体,连接经济命脉与城乡循环,关系着人们的柴米油盐、三餐四季。这背后不仅是行业领域、工厂车间,更有万千商户、万家灯火。
连日来,浙江税务部门联合有关媒体记者奔走各地,进园区、入工厂,看账本、听心声,感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鲜活故事,触摸经济脉搏。过程中,这样的声音频频出现:
“店里慢慢有了人气”
“国家的好政策如同一针‘强心剂’”
“春暖花开会有时,烟火味又重新回来了”
“我们找到了新的商机,有信心把生意越做越好”
……
从一个个来自基层的鲜活故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在当前超预期冲击下,不折不扣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研究出台配套服务举措,浙江税务部门正点燃更多政策“篝火”,温暖各行各业市场主体,稳定发展预期。
【食在浙里】
税收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提起浙江美食,很多人会想到杭州的片儿川、温州的瘦肉丸、嵊州的小笼包、绍兴的臭豆腐……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近年来,这些“浙味”美食在税务部门精准帮扶下,逐渐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特色小吃”催生大产业
“老板,来两笼豆腐小笼。”下午2点,早已过了客流高峰期,位于嵊州市甘霖镇“两头门”冠军小笼包店内生意依旧红火。“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1000笼呢。”沈红平笑着说。
“两头门”冠军小笼包店是嵊州出了名的传统小吃店。自2010年进入小笼包行业,沈红平每天凌晨3点不到就开始工作。“想赚钱就得埋头干。”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沈红平嘴角泛起一丝苦涩。
好在苦尽甘来。2014年,沈红平从最初的仅10来平米店铺升格为嵊州市两头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一路走来,沈红平有两个感触:一是需要不断提升小笼包的口感和品质,二是创品牌、拓市场离不开包含税收在内的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
作为速冻小笼包的行业“领头羊”,浙江鲜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有着类似感受。“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我们已累计缓缴税费15万元。”负责人史华锋介绍,缓缴的税费相当于“无息贷款”,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资金压力,因此面对居家防疫带来的消费模式改变,公司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购买自动注馅机器、自动包装机等机械化生产设备,新增了3条生产流水线,员工从原来的40人增加到了近70人。
企业扩大产能、扩招工人的背后是税惠支持。如今,“嵊州小笼包”的招牌渐渐铺满了全国大街小巷。税费红利不仅激活了小吃产业,也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据统计,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嵊州小吃从业人员已达8万余人,门店达3万余家,年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
和沈红平、史华锋一样,在税费红利的支持下,浙江缙云烧饼也“烤”出了幸福滋味。
揉面、包陷、撒芝麻、涂糖油、贴饼,在缙云一均烧饼店,老板赵一均一气呵成,不到5分钟,热气腾腾的缙云烧饼便出炉了。“全店6个烧饼桶一年能产出100余万元,可谓‘一桶抵万金’。”赵一均介绍道。
从“路边摊”走向“品牌店”,从“小县城”迈进“大都市”,缙云烧饼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从业者的勤劳奋斗,也得益于税费政策的支持。“国家减税降费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我们的‘包袱’卸下来了,路越走越宽,生意也越做越旺。”赵一均说。
如今,缙云烧饼在全国开张门店(点)8000多家,行业年产值突破27亿元,围绕烧饼制作形成了九头芥种植基地、土猪养殖基地产业链,提供超3万个就业岗位。
“网红产品”焕发新生机
一种水果能衍生出多少产品?70种!这是常山胡柚给出答案。在探寻其中的奥秘时,一款家家户户吃饭必点的网红饮料成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双柚汁。“一入口就是朝气蓬勃的柚香。”记者说。
循着这股柚香,记者来到浙江省恒寿堂柚果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自动化饮品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胡柚、香柚等原材料经过研磨、调配、灌装、灭菌等工序后,被制成双柚汁发往全国各地。
“胡柚口感偏苦,与香柚结合后,改善了原有风味。”企业负责人宋伟告诉记者,双柚汁一经上市销售火爆,今年1-4月销量达115万箱,产值5911万元,同比增长了946%,市场仍供不应求。
双柚汁的走红并非偶然。宋伟介绍到,从无人问津的山间野果到炙手可热的致富果,税务部门的扶持一路相随。翻开减税账本:今年以来,企业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113万元,税费缓缴25万元。企业将用节省下的税费增加2条生产线,预计每小时产能可达10万瓶以上。
一路北上,记者来到了位于建德市的玲珑府餐馆。作为一家新晋“网红”餐馆,生意刚起色就遭遇疫情反弹,每个月几千元的房租水电人工费用成为老板凌伟福的“心病”。
“随着周边企业的复工复产,店里慢慢有了人气。这期间,税务部门多次上门宣传新出台的政策,得益于‘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扩围,餐馆预计全年将能够省下35万元的税款。”凌伟福说道。
为提振餐饮业市场主体活力,在台州临海,当地税务部门打造“全天候”智能化涉税服务,即时在线解答各类涉税疑难问题;在杭州淳安,税务部门组建“e税行志愿服务队”,走进当地商业街、小吃街,向沿街商铺宣传辅导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确保政策尽知尽享。
“百年老店”迸发新活力
杭州市新华路14号,是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温州汤团店。“一碗好汤圆的品质,一看皮,二看馅。”负责人田虹介绍。凭借其独特的手艺和纯正的香味,吸引了不少食客前来“观光打卡”。
然而,受疫情影响,以往一座难求的小店的堂食及外卖业务订单双双“遇冷”。但国家出台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坚定了田虹继续经营的信心。“2021年我们店减免了增值税5万元,今年一季度减免了增值税1万余元,有了这些政策红利,我们开发了新套餐,争取早日恢复小店往日的光辉。”田虹说。
同样享受到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新政的还有江山市大陈长春食品有限公司。说起大陈面,称得上衢州江山最出名的特产之一,制作工艺已传承了500年之久,有着洁白如玉,耐煮不糊,隔夜不粘的特点。
“2022年,企业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2万余元,为企业转型升级减轻负担、提供动能。”企业负责人介绍。如今,在公司的新采购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数分钟就能完成了一袋面条的整个包装流程,年销量能达到3000吨。
得益于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海宁市姐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也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企业负责人陈海花坦言:“受疫情影响,企业今年资金流紧张,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我们享受了30多万元的税费缓缴,解了燃眉之急。”陈海花介绍,下一步公司将更新升级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化生产车间——万级无菌车间,完善熟食独立锁鲜包装,进一步开辟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