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9日讯(通讯员 蔡今亮)文艺演出、安全讲座、乡村义诊、“春泥计划”活动……在姚庄镇各村(社区),由乡贤引领的特色活动层出不穷。在“善贤进网格”工作中,姚庄镇探索由党组织统一领导、乡贤组织自我管理,综合乡贤人士分布、工作特点、能力所长、兴趣爱好等因素,谋划功能分组、设计活动载体。其中,桃源新邨社区已经制订了特色服务菜单10多个,通过村里点单的形式,乡贤进入自己所在网格开展服务,为姚庄镇美丽城镇“生活美”建设添彩。
今年,姚庄镇以桃源新邨社区为试点,按片区划出9个网格,由桃源新邨乡贤参事会成员分别担任乡贤网格长,通过小组认领“社区需求菜单”方式,实现乡贤资源下沉到每个网格。同时出台了《桃源新邨乡贤公约》《桃源新邨乡贤议事制度》和《桃源新邨乡贤积分管理办法》,从“镇内乡贤服务在网格、县内乡贤资源联网格、县外乡贤智慧进网格”三个层面发挥乡贤在网格内补位和辅助作用,促进乡贤进网格规范化、制度化运行。
“东风吹来轻悠,嗨嗨欧哎嗨嗨悠啊……”前不久,在界泾港的乡贤课堂上,姚庄乡贤、嘉善田歌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建中细心指导孩子们学唱田歌《阿拉村里能介好》,青少年们嘤嘤成韵,有模有样,领略了嘉善田歌的独特魅力。
渔民村的乡贤课堂上,乡贤讲师向青少年介绍渔具用途,并借助影像资料将嘉善淡水捕捞习俗的演变历史、劳作场景等娓娓道来,在几位乡贤导师的指导下,青少年们还亲手体验了渔网编织、打渔结、补蟹笼等渔具制作过程……暑假期间,姚庄镇将乡贤课堂与“春泥计划”相融合,由乡贤讲师带领青少年开展“探访一个非遗基地”“参与一次非遗研学”“体验一个非遗项目”“学习一项非遗技艺”等“七个一”活动,使非遗文化传承载体日益多元化,为全镇青少年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学习+体验”之旅。
以乡愁牵线、以乡音引路,2018年8月,姚庄镇成立乡贤联谊会,根据乡贤个人所长将成员划分为人才培育组、文化传承组、治理有效组、产业发展组、生态宜居组。同步建立项目库,调动乡贤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有效资源,形成“线上无缝对接、线下项目落地”的乡贤工作新模式。今年,姚庄镇按照乡贤特长打造了乡贤书画室、乡贤调解室、乡贤特色诊室3个乡贤工作室。
泽被乡里,温暖故土,还有一批乡贤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默默为家乡的民生事业做贡献。依托“党组织+乡贤参事会”模式,姚庄乡贤在环境整治、农房集聚、征地拆迁等工作中发挥媒介作用,带头示范、反映民意、运智铺谋。并依托“综治中心陆访泉调节工作室、桃源新邨知心大姐工作室、陆访泉家中老娘舅调解室”,凭借乡贤在群众中的好口碑,组成了一支16人的乡贤调解队伍,并形成“中心坐诊、社区巡诊、家中问诊”的乡贤调解模式,今年以来乡贤参与调处纠纷3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