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9日讯 余杭运河街道坚持“党建 + 基层治理”,以垃圾“小革命”美丽城镇“大环境”,通过做优“顶线”、做强“中线”、做实“底线”、做畅“竖线”,创新“垃圾革命”新模式。2019年,街道日均垃圾量50.18吨/日,低于区级控量指标20.46%,全区排名第一,分类平均正确率达90%以上,成为余杭区首个成功创建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镇街,辖区嘉丰万悦城小区被列入全省生活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小区。
2020年,将完成年度生活垃圾控量15223吨的控量任务,全年生活垃圾进场总量同比2019年减量3%以上、人均减量5%以上,进一步挖掘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置能力,争取达到再生资源在全部生活垃圾占比50%以上的目标。
强化顶层设计,做优党建引领、市场参与的“顶线”。一是用好“党建核心资源”。坚持党建引领,按照“街道统筹、村社组织、网格落实”思路,由一把手总负责,建立“两级管理、三级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强化总体部署,落实统筹推进。二是凝聚“基层共治合力”。通过党建联建,依托街区党建联盟,推动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同抓共管。发动党员、居民群众等各方力量,通过组团联村、党员“双报到”、志愿者活动等实现人心聚起来、垃圾分出来。三是发挥“市场专业实力”。探索生活垃圾市场化运维新路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通过与区城管局、农林集团深度合作,引入农林环境公司,由专业人员进行宣教、收运、巡检、分拣、兑换、处置设备操作等多环节维护运行。集镇餐厨垃圾由滨和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清运并进行资源化利用。
落实管理考核,做强责权明晰、环环相扣的“中线”。一是村社区立体化考核。对村社、物业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与村社年终考核挂钩,推进不力则年度考评一票否优。对运维公司实行“双向互评”机制,既参与村社分类考评,又赋予村社评分权限,督促各方履职到位。二是党组织网格化推进。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原则,采取“支委会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方式,由党员通过日访谈、周巡查、月例会等措施,提醒、引导、督促农户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并将垃圾分类联户落实情况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三是大督查层级化验收。街道主要领导不定期带队明察暗访街道办公楼、村社办公场所、农户及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即查即改。街道区域发展与治理中心每周对各村社垃圾分类宣教、分类准确率和控量情况进行督查通报。街道大督查办定期督查,将分类收集容器设置不规范、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列入督导清单,实行责任包干、任务到户、销号管理,倒逼垃圾分类工作推进。
夯实基层基础,做实解决痛点、补齐短板的“底线”。一是“定时定点”促习惯养成。针对小区垃圾投放点分散问题,社区、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多方协商、因地制宜、科学布点,并落实专人指导,促进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目前,新交付物业小区已经完成布点规划;原有小区开展撤桶并点,逐步转换投放模式。二是“垃圾不落地”进环境提升。针对集镇沿街垃圾桶影响路段周边环境面貌问题,街道对三个集镇及城市管理重要道路,撤除沿街垃圾桶,推行3条垃圾不落地音乐线,不断完善定时定点投放全覆盖模式。三是“就地处置”促垃圾减量。该街道在原有5吨/日易腐垃圾处置设备的基础上,将引进日处理能力达到15吨的处置设备,确保易腐垃圾就地处置率达100%,并引导商业综合体、学校引进具备相应处置能力的设备,减少转运过程,形成就地处置全闭环,实现日产日清。同时,形成一条大件垃圾、可回收物等再生资源回收专线,争取达到再生资源在全部生活垃圾占比50%以上的目标。
点亮智慧治理,做畅奖罚分明、长效管理的“竖线”。一是科学评分。采用积分储蓄“绿色银行”,依托智分类数据管理,通过党支部牵头“建银行”,村民分类“存积分”,实行垃圾分类“一户一码”积分制,收检员每日扫码上传农户分类情况,农户依据评价获得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垃圾分类自觉性。2019年街道投放积分6732986.57分,户均711分以上。二是信息互补。收检员对住户、沿街商铺、企事业单位等进行每日扫码评分。村级督导员对农户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督导评分。每周将督导员评分和收检员评分进行比对,疑问数据溯源追责,提高巡检正确率。三是智慧监管。提升改造垃圾中转站,配备称重设备,增设监控点位,同区域发展与治理中心联网,每日由专人逐车进行检查,严格执行拒运制,管控入站垃圾成分。设置监控点位29处,织牢“监控防偷倒网”,截至目前,已现场教育500余起,立案35起。
2020年,运河街道将在2019年全部村社区级创建成功和全部小区创建市级成功的基础上,争创1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8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1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和1个区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均为新交付物业小区),构建一张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网,深耕美丽城镇环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