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边上原来都是矿山,田里大家都不敢种东西,一直抛荒着,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来自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宋畈村的村民郑伟珍乐呵呵地说,自从辉埠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以来,环境变好了,原先荒废的田地也被复垦为良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如今的辉埠镇稻浪如绿波般荡漾,抽穗的水稻正述说着丰收的喜悦。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得到了村民的一致点赞,也获得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记者从浙江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办获悉,常山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效典型案例。
“这是对我们前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激励。”辉埠镇党委副书记余志纲介绍,截至目前,全镇已关停拆除立窑165孔,石灰钙生产线201条,轻钙企业16家,基本完成复垦复绿土地1080亩。
从“负面”典型到“整改”典型,离不开常山县真抓实干的决心。据了解,常山县石灰石产业自唐宋时期便开始兴起,曾是该县长久支柱产业,但由于长期无序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矿山满目疮痍,域内尘土飞扬,“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成了辉埠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为此,常山县启动了辉埠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整治提升工作。
一张规划图、一批项目单、一支作战队、一套组合拳……在辉埠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整治提升过程中,常山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综合协调、项目决战、钙产业整治扫尾等7个决战分部,划分三大战区,挂图作战、倒排时间、逐一销号。
全面关停淘汰16家产能落后的轻钙企业,拆除建筑物9万余平方米;投入1000万元,对碱性水源头区域历史遗留的8000余吨石灰渣进行清运,对区域水生态工程进行加固与提升改造;实施“蓝天三衢”生态治理(二期)修复工程,连片开展建设用地复垦;通过兼并重组、增值扩股等模式,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截至目前,常山县辉埠区域已累计腾出能耗空间48万吨标煤,削减二氧化硫1.63万吨、氮氧化物4800吨。
山河重整,凤凰涅槃。随着生态环境系统的不断整治提升,哲丰新材料等一批年产值10亿元的“高精新”项目也随之落户辉埠园区。与此同时,常山县环境空气优良率也从2013年的87.6%上升到100%,获评“中国生态魅力县”和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辉埠区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决战方案》,继续紧盯目标、持续发力,争取提早全面完成各项整治工作,努力使我们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余志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