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6日讯(通讯员 马银淇)近年来,海宁袁花镇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镇范围内掀起“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热潮,已经实现了农村、小区、机关、企业、公共区域垃圾分类全覆盖。
垃圾分类既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久久为功。今年是垃圾分类“优化提升年”,为此袁花镇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持续发动全员参与垃圾分类,让“新时尚”覆盖城镇每个角落,让文明之花遍布美丽小城镇。
共治共享,“党员+全员”参与垃圾分类
袁花镇以“党员+全员”的形式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出让党员为垃圾分类代言,做垃圾分类的倡导员、实践员、监督员,进一步发挥党员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带头作用。
目前全镇18个村社区均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以党员1+X的形式进行垃圾分类日常宣传、指导及检查,同时结合微网格长“分管家”项目,提高全员垃圾分类参与率,变垃圾“随手扔”为“随手分”,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为社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展新时尚,人人争做垃圾分类达人
今年4月,袁花镇启动“寻找身边垃圾分类达人”系列活动,充分挖掘身边参与垃圾分类的优秀案例,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推动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梨树修剪下来的枝条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原先梨农可以用来烧饭,但现在灶头用的越来越少,枝条堆在路边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今年村里特意购置了一台园林垃圾处理机,经过处理后让枯枝变成梨田肥料,既解决了枯枝乱堆放问题,又给梨田增加了肥料。”日前,袁花镇梨园村党委书记朱雪峰作为袁花镇垃圾分类达人,介绍着梨园田间地头垃圾分类的小妙招。
朱雪峰便是此次活动挖掘出来的垃圾分类达人之一,他一方面作为梨园村垃圾分类的第一责任人,想方设法带动村民做好垃圾分类,购置了园林垃圾树木粉碎机,解决全村3500亩梨园梨农修剪下来的枝条处理问题,另一方面还在自己家中购置了一个易腐垃圾堆肥桶,将自己家产生的易腐垃圾经发酵处理变成种菜、种花的肥料,实现垃圾变废为宝、资源再利用。
要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除了定期督查外,更需要榜样的力量。接下来,袁花镇将继续寻找垃圾分类达人,逐步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推动居民垃圾分类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观念转变。
提升“三率”,垃圾分类有新模式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如何提升垃圾分类三率,袁花镇把推行撤桶建箱定时定点投放和“互联网+智慧收集”模式作为重要抓手,对镇区封闭式小区全部推行撤桶建箱定时定点投放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居民垃圾分类的指导、监督及考核。
龙山景苑小区作为袁花镇首个“撤桶建箱”试点小区,涉及住宅户数488户。自去年试点启动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工作以来,“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来投放”逐渐成为小区居民的共同行为。目前,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准确率均超过90%。
除龙山景苑小区外,袁花龙溪嘉苑、龙鑫嘉苑、望悦府三个封闭式小区也已基本完成定时定点投放箱房建设,等待投入使用。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互联网+智慧收集”模式自去年在新袁村试行以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年计划在全镇范围内推开,目前梨园村、濮桥村已完成设备采购,进入试运行阶段。
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归根结底要靠全民参与。眼下,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纵深推进,袁花将持续在垃圾分类优化提质上下功夫,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为美丽城镇增添一抹亮眼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