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芸)石梁飞瀑集天台山水风景名胜之精华,诗人潘耒留下“峰峦一一插霄汉,涧瀑处处奔虹雷”千古名句。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一千多年前一首《琼台》,让天台山成了李白的“诗与远方”。千年之后,位于天台山核心区的天台县石梁镇,正在酝酿一场大戏。幢幢老屋争分夺秒施工装修,街巷小品提升改造如火如荼,唐诗拾遗馆、唐诗研学营地等一大批产业项目落地生根, “唐诗”充满整个小镇,看得见、摸得着、也感受得到。
一组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唐诗小镇”的魅力。截至2019年底,石梁镇共接待游客193万人次,同比增加18.2%,旅游总收入达3.2亿元,同比增加12.56%。
一步一唐诗
云端小镇,出落得韵味十足
自天台县城启程往北,沿着天北公路蜿蜒而上,石梁镇就坐落于天台山之巅,平均海拔650米以上,是浙江海拔最高的建制镇之一。青树翠蔓,蒙络摇缀,满眼是奇峰、翠竹、怪石,盈耳是松涛、鸟声、飞瀑声。
一步一历史,一步一唐诗。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溯源石梁而登天台山,全长约200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 300多位诗人一路行吟,留下1300多首诗,石梁便是诗路的目的地。石梁镇宣传委员吕少卿6年来,在一次次行走中,加深了对石梁的认识。谢灵运、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在这里寄情山水,寻幽咏怀;司马承祯隐居这里,禅修养性;王羲之在这里悟出了永字八法;徐霞客六次来这里造访飞瀑奇观……所有的故事,令人回味。
石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存。然而,历经沧海桑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一度陷入城镇发展阵痛中——环境脏乱差,产业低散乱,落后的集镇设施,不仅留不住“山外人”,“山里人”也纷纷外出,门庭冷落车马稀。
转折,始于2016年5月的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升级,始于2020年的美丽城镇示范创建。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中国美院等组成的文化保护、绿化景观、立面整治“专家团”,一遍遍为小镇做规划设计,镇村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整治。
如今,石梁镇已惊艳蜕变,漫步其中,只见白墙黛瓦,街道整洁,也有了更多 “触角”去感知唐诗文化。吕少卿兴奋地介绍着每个节点景观:“这里是莲台公园,公园内浮雕、雕塑、版画都以唐诗为主题;那里是太白酒家,有唐诗文化展示墙、唐诗互动游戏,连菜谱都是以唐诗为主;路边水渠盖上也篆刻着唐诗名句。”
在镇里住了几十年,王水球经常感慨这里喜人变化,“现在的石梁,处处都是风景。”
宜人的气温、清新的空气,独特的自然禀赋,正成为石梁在夏季打造旅游经济增长的强大依托。“石梁夏天平均气温26℃,几乎不用空调、风扇。” 吕少卿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石梁避暑旅游,每逢夏季,客房一房难求。
一景一画卷
全域旅游,迸发出崭新活力
石梁是天台、新昌、宁海三县水源地之一,更有94%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道,伴随着潺潺流水声,一步一景,仿佛徜徉在一场山水盛宴中。为守牢青山绿水,“零工业”小镇石梁,依托生态、文化优势发展全域旅游和绿色种养业,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
石梁的云雾茶享有盛名,因常年浸润在云雾中而得名。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中就有记载: “石桥(今石梁)诸山亦产茶,味清甘,不让他郡”,在唐代,云雾茶便是上觐朝廷的贡品。
双溪村是石梁镇的茶叶大村,2019年成立专业合作社后,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制作、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模式,去年村集体收入就增加了12万元。“我们要把茶产业打造成石梁富民的支柱产业。”石梁镇党委书记奚尊士介绍,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从原有的4400亩扩增至13500余亩,已经建立省级标准化茶厂3家。
在奚尊士看来,石梁不仅要环境的提升、文化的重塑,更要有产业的培育和集聚,城镇功能的彰显,“在创建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中,我们依托‘浙东唐诗之路’,引进文创商贸综合体、休闲农旅等项目,带动产业振兴。”
5月28日,石梁镇镇区又一块空闲土地以424万元成功拍卖,根据规划,这个面积2.7亩的地块将建起富有厚重唐诗文化的民宿,延续唐诗风情。
“石梁每一天都在变得更好,星野酒店、绿城莲花小镇商业街、麓莲书院等10余个项目都将在今年完工。” 奚尊士说,总投资8亿元的四季冰雪乐园目前抓紧施工赶进度,尽可能在8月试营业,建成后将是浙东首家高端室内滑雪场,更能带动当地百姓就业;一条2公里的绿道已完成规划编制,未来将把冰雪乐园、莲花小镇、镇区、民宿集聚区串联成线;今年,石梁有21个在建项目,总投资20.9亿元。
城乡之间,正澎湃着发展新动能,新时代的石梁故事,就这样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