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共有行政村402个,其中70%以上的行政村为革命老区村。上世纪30年代,永康的农民运动就风起云涌,1930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在方山口村徐公祠建立;解放战争期间,浙东人民解放军六支队在郎下村建立,六支队以永康为中心创建了路南游击根据地,最终迎来解放。
动荡岁月,老区为革命守护了火种;和平年代,老区更为全社会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永康充分挖掘各个革命老区村的红色资源,一批极具特色、传承创新的党史教育基地及文化礼堂纷纷建成,成为永康农村群众的精神向往和心灵依托。2018年,永康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43.97万人次,总收入211.36亿元。其中,乡村旅游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89.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0%,收入14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在镌刻着红色烙印的永康,记者——
走三村,喜看老区生机盎然
走进永康,迎面扑来的是现代工业文明与老区革命精神“混搭”的别样气息。
星星点点的“红色村庄”里绿树成阴。这里是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70%以上的行政村为革命老区村。
90多年前,永康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927年5月,永康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芝英培英小学支部成立;1930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在方山口村徐公祠建立;解放战争时期,浙东人民解放军六支队在郎下村建立……历经风雨,时代变迁,耀眼的红色老区基因在永康历久弥新,不断衍生发展,焕发出新的盎然生机。
老区乡村发展得怎么样了?盛夏季节,我们走进永康3个颇具代表性的革命老区村庄,探访发生在这里的沧桑巨变。
老板变农民
一条路,走向美丽田园
原以为革命老区都深藏于青山之中,去往永康市古山镇前黄村的路,却越走越繁忙。前黄村,就紧挨着贯穿城区工业重镇的“黄金大通道”东永一线。
在村口,我们遇到了村党支部书记李定是。走到村委会办公楼门前,李定是停下了脚步,他目光转向的左侧,伫立着两座墓碑。这里深埋着革命烈士李立卓、李立倚两兄弟。
前黄,原是永康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村,却被人们赞誉为“白区里的红色堡垒”。这里有一段冲破牢笼、敢为人先的光辉岁月:早在1925年,前黄村就有了中共党员,随后建立了党支部。在解放战争时期,前黄村成为浙东游击根据地路南革命斗争的重要据点。其中,李立卓曾任中共永康中心县委书记,李立倚曾任中共永康县工委书记。
“李立卓,生于1892年,经历了教育救国、医药救国、创业救国失败后,他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1925年,李立卓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到永康。他发展了很多党员,其中就有他的胞弟李立倚。”古山镇联村干部胡敏,这些年通过在党史馆查资料、听村里老人口述,整理出村庄的红色故事。那时候,村里先后有20多名青年参加革命武装斗争,拥护革命的群众在全村占绝对优势,前黄也因此成为永康革命的“前哨站”。
永康小五金企业众多,许多村庄常常被机器的轰鸣声所包围,走在前黄村里,却是安安静静的,听得见夏日的蝉鸣。李定是解开了我们的疑惑:上世纪80年代,前黄村两委大胆利用荒滩建立工业小区,将散落在村里的五金企业集中到一起。1987年秋,前黄村集体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永康市第一个村级工业小区。1994年,前黄村工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永康市第一批亿元村。
10多年来,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产业也在变。当五金产业逐渐转型升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摆在镇村干部面前的,是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
“我们紧紧围绕红色主题,将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将‘产’与‘旅’融合,以建设村史馆、荣誉馆、革命展馆为载体,开展文化综合体工程建设,将红色元素融入美丽田园工程。”李定是说,“身为烈士后代,我们要挖掘并传承红色文化,让革命故事一代代传下去。”
眼前的前黄村,道路平坦开阔,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在村头,李定是指着眼前一条约3米宽的机耕路说,2000米长的游步道就建在田坎边,完工后,农机可正常作业,游客也可轻松游览。村里的小老板们纷纷回归了农民的身份,参与到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乡村全域旅游,让村里看到了未来。
农妇变大厨
一桌菜,喜迎八方来客
盛夏的午后,沿着蜿蜒的山路攀升,当我们穿过隧道,走进海拔600多米的方岩镇金竹降村时,凉爽之气扑面而来。“这里的温度,比市区起码要低3℃。”村支书施秀丽爽朗地说。
这个位于山顶上的村落,绿树成阴,炊烟袅袅,微风吹来,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眼前的美景,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一进村,一块“永康的井冈山”的大石碑,点出了这里的红色基因。在村里的金竹降革命历史展示室,施秀丽给我们讲起当年的故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竹降是浙东游击队根据地的中心,是粟裕、刘英统领的红军先遣队张文碧部的活动基地;解放战争时期,金竹降是永康市武装革命斗争的发源地,也是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的游击根据地。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以“金竹峰”之名,成为永康市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大挂图上的唯一标注,因而被称为“永康的井冈山”。
在村里,我们遇到了正在清洗新鲜地木耳的村民程志萍。“这些菜都是给客人吃的,我们这里的特色就是土味。”程志萍说,她曾经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工作,如今回到老家,帮家人一起经营农家乐。
程志萍家的银蕉土菜馆,取自母亲丁银蕉的名字。“30多年前,妈妈为了生计,经常做一些咸菜、咸肉,到附近芝英、胡库等地赶集。每天早晨三四点就出门,走3个多小时才能坐上车,每次来回路上就要大半天。”程志萍一边择菜一边说,“卖着卖着,卖出了名气,就有人找上门来想吃一桌农家菜。后来,妈妈开了土菜馆,客人越来越多,两个老人忙不过来,就喊我回来帮忙。”
丁银蕉的故事,也是许多金竹降村村民共同的经历。施秀丽说,金竹降是革命老区,留守村民靠山吃山,曾经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到集市上贩卖农副产品。10年前,随着自驾游的兴起,这个深山里的乡村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刚开始,游客自己带菜上山,请村民加工,顺便尝尝山里特有的高山菜、玉米饼、三角饼。后来,更多游客慕名而来,有村民搬来了餐桌、餐椅,专门接待游客。
发展农家乐,她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程志萍带我们来到屋后的土地,空心菜、木耳菜、土豆、毛豆、萝卜、长豇豆等几十种蔬菜,一年四季都不愁吃;竹林里,放养的土鸡到处活蹦乱跳。“现在,基本每天都有客人来,节假日就更多了。”程志萍说,“想吃土鸡的话,还得提前预约才行。”
打开美食类APP,金竹降村的农家乐,已经成了永康美食圈的一大宝藏。经过多年发展,山村里的农家乐餐厅、土特产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村民的腰包一点点鼓起来。现在,分布在金竹降上下两村的农家乐有20多家,不仅吸引着金华、义乌、东阳、缙云等周边区域的游客,而且杭州、上海等地的团队也不少。
去年年底,金竹降上榜《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布的75个省红色旅游重要景区景点名录,有望在建设专用道路等旅游配套设施,以及建成一批餐饮、住宿、会议、培训等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获得扶持。“这是一条革命之路,也是一条致富之路。”施秀丽期待着,在山脚打造一条过境公路连接线,方便游客上山,让老区味道传到更远的地方。
山地变赛道
一片山,探索越野路线
翻过大山,沿着新楼溪一路向北,我们走进永康的另一个老区村庄——舟山镇方山口村。
在村支书徐天程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位于村上徐公祠内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纪念馆。这里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成立旧址,同时还是永康党史上唯一一届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红军当年穿过的蓑衣、用过的油灯、用过的兵器静静地陈列着,述说无数个日夜、无数场战斗的烽火往事:
1930年初夏,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在永嘉县枫林镇成立。红十三军下辖三个团,其中第三团于同年7月上旬成立于永康方山口。红三团是红十三军三个团中武器装备最精良的一个团,以永康为中心,活动遍及缙云、仙居、东阳等县,先后进行了数十次战斗,开辟和巩固了红军游击根据地。但由于攻打壶镇受挫,部队受到很大损失,红三团大部分人员失散,余部分散隐蔽活动,在永康、缙云边界山区继续坚持战斗。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一纵队来到永康,红三团余部与之会合,共同投入新的革命洪流。
在纪念馆里,徐天程说起了村庄的蝶变。由于地处水源保护区,方山口村没法发展工业,集体经济一度较为薄弱。如何活用村里的红色文化,扭转这一态势?徐天程有着独特的想法。
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徐天程,早就习惯了翻山越岭的生活。业余时间,他和家人喜欢到处去爬山,也认识了一波玩户外运动的朋友。
方山口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当年,为红军战斗提供了天然屏障;如今,是开展户外运动项目的绝佳选择。2018年5月5日,方山口村联合周边的铜山、高寮、陈山头、方丘等红色革命村,一同举办了“重走红军路 穿越红五村”山地越野赛,设立10公里和30公里两项赛事,吸引了500人报名参加。
第一届活动的影响力,让徐天程看到了山地越野赛的潜力。2019年,村里联手专业体育运营公司,在赛事专业化程度上做了进一步提升,吸引了全国各地900余人参赛,还增设了50公里的高强度赛事。专业的运营,良好的环境,全程直播宣传,让方山口村一下子在山地越野领域中出了名。
90后小伙徐亚华是方山口村人,曾参加横店、杭州等地的马拉松赛和山地越野赛。听说老家也办起了山地越野赛,在杭州工作的他没有犹豫就报了名。
“回家参赛,看到家乡的一草一木,很有感情。现场维护秩序的,都是村干部和村民,能感受到大家对村子发展倾注的热情。”徐亚华告诉记者,比赛现场人气很旺,许多村民都说明年要报名参赛。在他看来,随着赛事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相信方山口的知名度会越来越高,会有更多人感受到老区乡村的魅力。
漫步村中,随处可见的街角小品、特色墙绘融入了红色文化因子。方山口村将历史记忆点缀在村庄的建设中,彰显红色情怀。“6月21日,我们村推出了‘穿红军衣、听红军事、走红军路、吃红军饭’活动。红军路,就是我们山地越野赛设计路线的一部分。”徐天程说,活动推出以来,已吸引了20多个团队的2000多名游客前来体验。
“每逢周末,会有很多游客慕名前来,但村里餐饮、住宿等条件不佳。”徐天程说,目前村里正在细化第二批农房改造启动方案,希望以农房改造为契机,不断丰富村里的旅游业态。
以红色文化为魂,以自然资源为脉,将美景、美食、运动、休闲融入其中,方山口村正在探索的,是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徐天程说:“明年,我们还打算把山地越野赛办成国际赛事,欢迎你们再来看看!”
重走老区路,不仅是纪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更是要继承革命精神,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而这根接力棒,如今正在交到乡村振兴的跑道上。永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舒朝建表示,塑造以革命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浙江新闻+】
永康党史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