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 艺 邵晓红 施银燕)“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青山绿水,是桐庐大地书写的动人诗行。而向往的生活,是“两山桐庐”续写的美丽篇章。
画城美景 金志勇 摄
“雨后山峦云雾缭绕。而此刻,我在乡村,品雪水云绿(桐庐一种本土茶叶),吃隔壁阿姨亲手做的米筛爬,终于静下来了。”7月11日,桐庐一家精品民宿里,来自上海的游客刘畅在朋友圈写道。
多年来,桐庐始终坚持以生态立县为本的发展理念,陆续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美县、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等数张金名片,还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大花园典型示范建设单位,成为杭州市唯一上榜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桐庐打响“六大攻坚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快递回归攻坚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富春未来城开发建设攻坚战、垃圾分类攻坚战、平安桐庐建设攻坚战,深入发展绿色、高新产业,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以“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为目标,迈向绿色崛起新境界。
大奇山
生态立县 全域共美擦亮自然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遵循的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发展理念,寻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桐庐的“绿色崛起”,就从啃下城乡差距最大的“环境卫生”开始。
“以前我们的村容村貌特别差,‘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桐庐县环溪村老百姓说道。2009年以来,桐庐县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跟随全县步伐,环溪村全面实施“生活污水处理”“生态河道改造”“生态人居提升”“生态文化传承”“综合服务配套”“富民产业发展”等六大工程,最终蝶变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浙江最美村庄”,成为全国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地。
尤其是垃圾分类,早在6年前,桐庐便在农村里做开了。“我们党员干部齐上阵,挨家挨户讲,手把手教。”桐庐县八清办相关负责人说道。2014年,桐庐全县11万户共32.3万农村人口,全部参与垃圾分类,且准确率稳定在85%左右。
2020年5月6日,桐庐在全县打响垃圾分类攻坚战,以争创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县为目标,城乡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1个多月来,桐庐县城区已实现“撤桶并点、两定四分”分类体系全覆盖,新增配垃圾清运车24辆,建成垃圾厢房229个、清运专线7条,生活垃圾专线清运率100%;日分出易腐垃圾30吨以上,焚烧处置减量达到14%。
早已坐拥“中国最美县”金名片的桐庐,步履不停,近年来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2019年,桐庐整合大气办、治水办、河长办等临时机构,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桐庐县污染防治“八清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简称“八清”办),强化引领。
探索“智慧化”监管模式,桐庐先后开辟“环保管家”“高空瞭望”等数字平台,让环保执法“上云”,倒逼企业提升环保意识;探索“产业化”发展模式,桐庐以五水共治“治水先行 秀水先享”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推进美丽河湖、“乐水小镇”和“水美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共创建天然浴场、邻里中心、嬉水乐园等五大转型示范点270个。
同时,桐庐邀请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环境监管,在全县设置“五水共治”意见箱221个,征求“五水共治”问题301个;积极开展“吾爱吾河——我们一起来找茬”“最美河道”“最美治(护)水人”等最美系列评选等活动,发动最广泛群众参与到河长制工作中。
2019年以来,桐庐开展“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创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省级森林休闲养生城市称号,桐庐再添金名片;4镇4乡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4条市级和3条省级美丽河湖建设。
蓝天碧水,空气宜人。环境的改善让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桐庐得以连续3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榜首。
点绿成金 美丽环境撬动美丽经济
“生态立县”是一切发展的落脚点。多年来,桐庐毫不动摇地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依托、原汁原味原生态为卖点,让美丽生态、美丽城乡成为百姓增收和经济发展的新源泉。而乡村旅游发展,则是“两山”转化中最突出、最直接的成效之一。
2019年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布,桐庐县横村镇白云村“榜上有名”。短短5年间,这个从前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心村”,生态环境“脏乱差”的“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为国家3A级景区、省3A景区村庄、集体收入达百余万元的小康村。
近年来,白云村依托优势生态资源,规划建设民宿、古村落、养生基地、水果产业园区等产业,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白云村集体还以配套设施、生态坏境、服务协调等“美丽资源”的形式,入股所有招商引资项目。该“美丽股”占股10%,按照“分红+保底”分配方式,40年期项目分红可获1000万元收益。同时,以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样板地为目标,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白云说事”人民调解队、“斗笠议事会”、白云村商会等平台,激发乡村自治活力。
从环境美、生态美的乡村振兴1.0版本,到产业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2.0版本,再到如今的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乡村振兴3.0版本,白云村的蜕变是“两山”转化的生动体现。
美丽资源撬动美丽经济,“一村一品”的乡村振兴态势已经在桐庐铺开。莪山畲族乡获评“中国畲族第一乡”,富春江镇创成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瑶琳镇、钟山乡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小镇;百江镇“稻香樱语”田园综合体列入省级试点……
近年来,为深化全域旅游发展,桐庐境内新增了骑游绿道、山体公园、游步道、步行廊道等设施和休闲区块;全域旅游服务中心的萧山国际机场桐庐航站楼大大便捷了广大旅客和市民航空的出行需求。此外,随着全域旅游的纵深推进,桐庐全县旅游从业人数达4.5万人,占本地就业总数的13.4%,全域旅游一跃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
在全域旅游规划引领下,桐庐协同最美县城、魅力城镇和美丽乡村的深化与实践,大力推动城市大脑桐庐旅游系统建设,率先在全省探索数字旅游,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和首个“浙江美丽县城”。
绿水青山,涌金淌银。
芦茨双源村
动能转换
“两山桐庐”迈向新境界
绿水青山是发展的根基,是新兴产业的“培养皿”。在桐庐,“两山”转化的成果,也绝不仅限于旅游业。
近年来,随着环境底色的不断擦亮,桐庐对产业链、价值链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化。翻阅桐庐2019年来的大项目建设篇章,不难发现,一大批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大智造、大健康、大旅游、快递特色产业项目接踵集聚,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绿色、高端、可持续”,经济新动能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在大健康领域,桐庐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包括吴祖泽、郎景和、俞梦孙、戴一凡、王健、杨光华、胡志远等高端人才纷纷携项目落户。2019年6月,桐庐更是成功创建长三角首个国家级生命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截至2019年底,富春山健康城签约项目11个,协议引资35.65亿元。
在大智造领域,桐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淘汰落后产能。5年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桐庐分局严控污染源头的审批,否决了不符合产业导向目录中的企业数量达到150余家;同时,开展企业整治提升,2014年以来关停造纸、电镀、化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企业16家。
腾笼换鸟,2019年桐庐制定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2065”计划,推动大智造产业提质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20%,电子信息产业销售产值突破百亿大关;中通快运全球创研中心、英飞特二期等重点项目加速建设。
随着垃圾分类攻坚战的打响,桐庐正在凤川街道规划建设一个70亩的循环产业园,计划今年12月底前投入使用。“产业园设置了易腐垃圾处置中心和再生资源分拣回收利用中心,建成后能大大提升垃圾处置能力,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真正实现全县垃圾统筹统运,达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效果。”桐庐县城管局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大健康和大智造,桐庐还瞄准另一个绿色、可持续产业——快递关联产业。2019年来,桐庐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和高铁开通契机,规划建设富春未来城,它位于桐庐县城核心区,依山面水、两溪环抱,规划范围12平方公里,成为“快递回归”攻坚战的主舞台。
今年6月24日,上海圆通蛟龙集团投资的“圆通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研发基地”项目正式在桐庐举行签约仪式。圆通的签约,也意味着占据中国快递业半壁江山的“三通一达”重大产业项目全部落地富春未来城。据了解,4个项目总计投资126亿元。
千帆竞,满目新。绿水青山带来了高端人才、高精尖的项目,成为桐庐加快实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同时,在“两山”转化过程中,也塑造出更加文明的灵魂。百姓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意识不断提升。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入,桐庐“志愿汇”APP上的注册志愿者从4万人增长至10万余人,平均每4个桐庐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而这些志愿者也成了推动本次垃圾分类攻坚战从“政府事”变成“全民事”的关键力量;不久前,桐庐发布《桐庐古诗词大集》,收录从南北朝到明清共7400首与桐庐有关的诗词,为桐庐发展全域旅游夯实文化基础、开拓新思路。
接下来,桐庐将继续坚持“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全民兴县“三大战略”和“文化名县”工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高举美丽生态、乡村振兴、改革创新、文化文明、民生幸福“五面大旗”,努力走出桐庐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