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教育就业 正文

“创新引擎”拓宽海盐经济大空间

2017-07-20 09:36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朱鑫 通讯员 孙经纬

  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海盐经济发展正处在深刻变革中,创新驱动无疑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上半年,共有36家海盐企业脱颖而出,成功被认定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县省级科技型企业累计已经达到259家,全县产学研合作签约21项,累计金额1112万元,省级新产品成功立项57项,全县授信科技金融贷款近4000万元。另外,在科技平台打造方面,海盐科技城项目纷至沓来,1月至5月,海盐科技城已完成投资2350万元。

  【“我”的上半年】

  创新平台决定成长空间

  夏日炎炎,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董翰一行来到海盐科创园,考察位于该园区内的浙江国检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并就双方推动成果应用转化和联合开发项目方面达成不少合作共识。今年上半年,海盐的这家检测企业引起了不少上海高校的注意,在“接轨上海”方面成绩喜人。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浙江国检先与GE(通用电气)全球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Peter L.Andresen签订合作协议,开启核工程材料腐蚀实验室建设,之后又推动“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国检”材料环境可靠性检测与评价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成立。

  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创新平台是企业能力的直接体现,也决定着企业的“上限”。美国工程院院士加盟,与上海交大共建,这无疑是企业科研平台的重大提升。

  浙江国检副总工程师陈琦峰介绍说:“可以说是强强联合,海盐县有中国目前最大的核电基地,堆型也比较丰富,还有众多配套企业,我们公司在涉核产品检测方面的业务也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与Andresen院士、上海交大团队的合作,希望在核工程材料检验检测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加强材料环境可靠性检测与评价能力,为全球业务提供服务。” 【“半年红”背后】

  多途径激发主体创新热情

  多方面健全创新服务体系

  面对经济新常态,创新已是经济发展的“华山一条路”,必须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近年来,海盐县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多途径激发各类主体创新热情,多方面健全科技创新服务,把科技型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

  今年“415”工业大会上,海盐县推出《海盐县全面深化创新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2019年)》和《海盐县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发展战略,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通过政策引导、创新券、科技金融服务等,进一步释放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引导企业向“自主创新能力强、自主品牌叫得响、自主知识产权多”的“三自”企业发展。

  为破解“引智”难题,海盐县巧借“1+X”技术转移服务站、院士工作站、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网上技术大市场等,大力引进县外创新资源,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海盐县产业化。

  另外,总面积达3.8平方公里的海盐科技城正挂起“加速挡”。今年上半年,海盐科技城与杭州楼友会将共建海盐科技企业孵化器、楼友会众创空间、总部楼宇产业加速器三大板块,计划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的孵化项目不少于100个,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以专业化品牌服务体系,力争三年内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

  【站在年中看全年】

  抓牢“创新驱动”战略这个“牛鼻子”

  区域内的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业转型升级的精度与速度,创新能力既能提升产业水平,又能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

  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盐县下一步将持续强化科技合作和服务,推进科技金融合作,依托创新要素的保障,创新平台的开拓,创新主体的培育等,积极探索落实科技体制改革,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之翼驱动经济跨越式增长。

  未来,海盐县将继续抓牢“创新驱动”战略这个“牛鼻子”,以构建创新体系、支持产业集群、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为突破口,让创新成果惠及民生,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