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农民上台吆喝乡建创意作品,宁海这场发布会有点特别!

2019-08-21 08:59:23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陈云松 蒋攀 陈敏华

  “这是我的作品‘墙角一枝梅’。在墙面上用树枝摆成一棵梅树,再用布艺花充当鲜花,一年四季开在墙角……”8月21日,在宁海大佳何镇葛家村的一个普通农家院落里,一场特殊的“农民乡建艺术队”推荐会正在举行,55岁的村民葛诗富介绍着他们在葛家村打造的各种艺术小品。

  4个月来,“农民乡建艺术队”已在这个小山村打造了31个艺术景致,吸引全国2万人次前来参观旅游。

  今年4月份,宁海在大佳何镇葛家村试点组建“农民乡建艺术队”,引导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自发组队,义务参与乡村景致的艺术化改造。如今,已有78个农民组建了7支“乡建艺术队”,预计3年内,宁海将在100个村组建起数百支乡建艺术队。

  葛家村背靠绵延的竹山,跟很多村民一样,50多岁的袁明利曾以篾匠手艺为生,爱竹用竹。他加入“乡建队”后准备大展拳脚,把丢失的毛竹技艺“种”回小山村里。

  他的第一个作品就是用50根毛竹杆做一组漂亮的户外灯,若平常的施工队来做,直接挖洞将竹放进去,浇筑水泥,而他深谙毛竹特性,想到了用塑料管子做地基,这样可随意更换毛竹杆子,简便实用。在葛家村里,“乡建队”已将一根竹子变化成了竹盆栽、竹墙等50余种各不相同的艺术小品。

  50多岁的叶仙绒可能从未想过,自己家还能挂一个美术馆的牌子,并且以她的名字命名。“我儿子孙子都擅长书法,村里的‘乡建队’就给我出主意,让我把书法作品都挂出来,搞个美术馆。”就这样,叶仙绒翻出了老底子家具,成了村里的第一个美术馆,她每天忙着接待游客,自豪地介绍哪些是他家儿孙写的字。

  一个个农民的艺术作品植入乡间,让更多乡村看到了“乡建艺术队”的蓬勃生机,今天,石门村村主任陈燕珍专门赶来签约,想请回一支“乡建艺术队”,帮着他们改造小山村。她说:“我们村最靠山,比较原始,我们也不想大动大建,也没有大笔资金投入,像这样土生土长、了解乡村需求的‘乡建艺术队’我们最需要了!”

  农民组建“乡建艺术队”,这是宁海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的一项创新举措。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宁海山区面积大,美丽乡村建设起步较早,也较早遇到深化提升之困。“美丽乡村建设初级阶段是修路铺桥硬件改造,多是‘等上级部门安排、靠县镇组织实施,要上级拨款’。但当美丽乡村建设进入软件提升阶段,就不能仅靠‘政府花钱,百姓在看’的模式了,需充分调动起百姓的积极性和艺术潜能,才能让美丽入心入脑。”宁海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编辑:庞舒青

城镇原创

杭州余杭区仓前街道探索"1110"工作新模式 东坑镇:盛夏里的亲水节 以公益助力垃圾分类 ​让“垃圾分类”更FUN 去纳凉!躺在海拔900米的“空调房”里数星星 讲好“山海苍南”小城故事 打造浙江美丽南大门 杭州生活垃圾分类新标准实施!这些小问题,你答不答得对?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