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南麂岛发展大黄鱼生态养殖产业富民兴岛 东海游来“黄金鱼”

2018-09-05 09:23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汪成明 戚祥浩 张亦盈

位于平阳县东南海域的南麂岛全景。 新华社发

  浙江在线9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汪成明 戚祥浩 张亦盈)“南麂岛‘麂翔’大黄鱼售价数倍于传统近岸浅水养殖同类产品,短短3天就收获了2000余万元订单。”8月31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让浙江碧海仙山海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志叠直呼想不到。

  如此受热捧,南麂岛大黄鱼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

  南麂岛海域内的“海上牧场”养殖区内,渔民正捕捞大黄鱼。 新华社发

  海和鱼

  一方好水养好鱼

  近日,记者从温州市平阳县鳌江码头乘船出发,踏上探秘黄鱼之旅。船只足足颠簸了1个多小时后终于靠港了,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只见碧海蓝天中,远处网箱连缀成片,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来,带你转转。”得知记者为黄鱼而来,养殖户温简条热情地拉着记者,驱车踏上了环岛公路。“哪里还有我们这么漂亮的海岛。”一路上,温简条脸上满是自豪。南麂列岛早在1990年就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2004年,在南麂岛养殖的生态大黄鱼,经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认证中心监测检验,荣获“有机鱼”标志,成为全国首例经认证的海水养殖鱼类有机食品……

  次日凌晨4时许,迎着微亮晨光,温简条带着记者跳上一艘小船,水天一色的苍茫之中,远处小岛在海面上时隐时现,近处一个个网箱随碧波荡漾,成群海鸟翩翩起舞。船只开出数千米后,来到一个固定在海面的鱼排边。温简条带着工人,从另一艘渔船上把10多筐小鱼小虾搬到鱼排上。

  “1个多小时前,这些鱼虾才从海里捞出。”温简条指着从一个搅碎机里流出的鱼虾泥说,“这是大黄鱼每天的口粮。”

  一桶桶鱼虾泥,很快装满了温简条驾驶的小船。乘着荡漾的碧波,小船驶近一个近3000平方米的围海插杆网箱。网箱底部直抵10米深的海底,这里养了8万多尾大黄鱼。

  温简条边撒鱼虾泥,边拍打着水面,海水顿时“沸腾”了,只见一群大黄鱼纷纷跃出水面争相进食,鱼鳞在日出的金色光芒里闪耀,“为了让它们身材更加苗条,我们通常只喂半饱,等到了禁渔期,我们喂它们冰冻的小鱼小虾,同时让它们自己抢食游进网箱的小鱼小虾,解决温饱问题。”

  “吃鲜美鱼虾,住宽敞‘别墅’,享原生态生活,这些都是南麂岛大黄鱼的普遍待遇。”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蔡厚才告诉记者,南麂列岛处于洋流交汇处,盐度高,污染微乎其微,原生态养出的大黄鱼肉质结实鲜美,口感较佳。

  鱼和人

  海中“种”出大产业

  南麂岛水质佳,但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渔民不敢多养黄鱼。“南麂岛‘招’台风,养殖大黄鱼有风险,弄不好会倾家荡产的。”土生土长的养殖大户谢作社感叹。

  2012年,在岛上工作了近20年的蔡厚才,开始向渔民们推广全新的“超高分子材料渔网”,和防弹衣所用材料一致,鼓励大家向科技养鱼转型,大大提升了渔网抗击风浪的能力。

  为进一步消除养鱼的后顾之忧,2013年,在当地政府争取下,南麂岛成为浙江首批“渔业互助保险”试点之一,渔民只需要支付30%的参保金,剩余70%由财政补贴。就在保险落实后的第3天,台风“菲特”来袭,摧毁了不少养殖设备。谢作社说,很多养殖户第一时间到位上百万元不等保险赔偿,让损失惨重的他们有了东山再起的底气。

  此后,谢作社放开手从事大黄鱼养殖业,从过去的1万多尾,慢慢扩大到20多万尾。而整个南麂岛,大黄鱼年产量以35%的幅度不断增长。

  产量跟上了,如何让市场更加认可?谢作社等养殖户纷纷选择与酒店合作。通过酒店平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知道了“半野生”的南麂岛生态养殖大黄鱼。

  “我们已在全国开设了19家品牌销售门店,即将在上海再开设7家品牌店。”胡志叠告诉记者,所有门店只为这一条大黄鱼“服务”。

  但是,大黄鱼离岸即死,市场上只有冰鲜、冰冻和卤制过的大黄鱼,以前还没有卖过鲜活的大黄鱼。温简条等养殖户有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利用加压技术将活的大黄鱼装进氧气运输袋,装好的大黄鱼24小时内都是活的,通过快递,直接把鲜活的大黄鱼送上百姓餐桌。

  为持续打造好“南麂岛大黄鱼”这块金字招牌,去年,当地的渔民企业家成立了南麂大黄鱼协会,并出台了养殖规范条例。“我们以协会为媒介,加强海水养殖规范化管理,对南麂大黄鱼的养殖密度、养殖过程、养殖时限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定,不断加强品质提升和品牌保护。”南麂镇党委书记林锟说,今后,只有品质过关的大黄鱼,才能使用“南麂岛大黄鱼”招牌。

  人和岛

  念好绿色生态经

  随着南麂岛大黄鱼声名远播,上岛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我们也搞不清楚,游客到底是冲着美景来的,还是冲着美味来的。”观海海鲜楼负责人洪祥郑笑着说,“反正岛上的几十家渔家乐,每家都将大黄鱼作为招牌菜。”上岛的游客,大部分都会点一道大黄鱼。岛上的大黄鱼不用特别加工,洗干净后, 直接下清水煮。水开后,撇浮沫,加葱姜、料酒、盐炖,一份香气扑鼻的大黄鱼便做好了。很多游客吃完后,还意犹未尽,专门购买一些大黄鱼带回去。

  游客纷至沓来,岛上渔民的身份也悄然发生转变。过去这个时候忙着出海捕鱼的吴端雄,如今不仅搞起大黄鱼养殖、开渔家乐、办民宿,还购置了一条专供游客垂钓的海钓船,年收入达百余万元。

  旅游带动大黄鱼养殖,大黄鱼养殖反过来促进旅游发展,两者携手前进时,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麂镇政府却主动“泼”了一盆冷水:严格控制保护区内大黄鱼养殖面积,限制上岛游客人数。

  这意味着,养殖户只能向深远海要空间,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

  “深水网箱不仅能保护近海海域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还可以有效提高养殖鱼类的品质,防治病害。”平阳县海洋与渔业局一边宣传深水网箱建设意义,一边不断与相关部门做好交涉,克服南麂海域取得海域使用权难度大问题,争取网箱建设财政资金补助。

  今年6月,平阳县顺利完成2016年度中央财政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建设项目,新增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89个,新增养殖水体20万立方米。承担该项目的浙江碧海仙山海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养殖企业,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41.53万元。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会有发展未来。”看到海面上漂浮的垃圾,捞到渔船上带回,成为温简条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在他看来,环保意识已深入每位岛民心中。

  为了保持生态和环境优势,岛上居民一致同意摒弃过去以柴油为主的能源结构,结合风电、太阳能、储能系统的南麂岛微电网工程,让安全、清洁的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家家户户。30余名渔民还自发成立了海洋保护协会,为海洋保护出人出力。

  “我家住在南麂岛,鱼儿在浪里跳,鸟儿在风里飘,草坪把我柔柔地抱,月儿和我轻轻地聊。我家住在南麂岛,碧海仙山多奇妙,一半蓝,一半绿,岛不老,家不老……”这首过去当地渔民出海爱哼唱的歌谣,如今正成为渔业养殖、旅游开发和海洋保护绿色生态发展的真实写照。

  南麂“追”鱼记

  汪成明

  8月24日起,南麂岛遭遇9级大风。记者在船上意外遇上由中央、省、市组成的南麂岛环境“飞行”检查团。

  冒着如此大的风浪前往南麂岛进行环境“飞行”检查,这种近乎苛刻的环保要求,是被列为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的南麂岛特有的“礼遇”。随团一起登岛的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蔡厚才说,这类“飞行”检查他们早就习以为常。

  201.06平方公里划定为保护区的南麂列岛,有最严厉的海洋生态要求,海水质量常年保持在I类,特殊的海洋生态使这里的养殖黄鱼与野生黄鱼的多项指标比较接近。

  养殖户温简条初期在福建沿海开始养殖创业,终因黄鱼的品质和销路问题,让他铩羽而归。后来他回到家乡与温州知名酒店联手,在南麂试点养殖大黄鱼,结果一炮走红。如今,他又开发出鲜活包装的南麂大黄鱼,仅此一项定制业务,他每年增收300余万元。

  在风大浪高的马祖岙的海面上,记者登上了归国华侨胡志叠的饲养船,这位7岁赶海、20多岁出国把水产生意做到全世界57个国家的渔家汉子,60岁后决定回到幼时赶海抓大黄鱼的南麂岛,他利用海外先进的养殖理念,借助南麂特殊海洋生态圈,使各项指标与野生大黄鱼接近的南麂大黄鱼成为一道响当当的“中国菜”。

  漫步在南麂美丽的海滩上,远眺海上起伏绵延的深海网箱,“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清代诗人王莳蕙描述浙江沿海渔民捕捞大黄鱼时的诗句萦绕耳边。总产值近两亿元的南麂大黄鱼产业,正是南麂干部群众换种方式“吃海”,渔民奔向富裕路的有力举措。

编辑:潘洁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