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国际滨”,向高质量要想象力

2020-03-16 15:11:32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张留 宋桔丽


zjrb2020031600014v01b003.jpg

杭州高新区(滨江)江畔逐梦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徐青青 摄

  浙江在线3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留 宋桔丽)提起杭州高新区(滨江),人们可能首先冒出一个词就是“国际滨”,这里集聚了国际化的产业、闪耀世界的企业、类硅谷生态以及现代化的城市环境。

  作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全省改革创新的试验区,这里以不到浙江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培育出全省十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上市公司,成为浙江资本第一区,打造了网络信息技术产业的全产业链,形成了千亿级智慧经济产业,涌现了阿里巴巴、吉利、海康威视、新华三、网易、大华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

  历史走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们迫切地想要知道,这片写满经验的土地,还能为浙江努力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金南翼贡献多大潜能?还能为杭州打造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迸发出多大想象力?

  事实上,“国际滨”高质量发展蓝图和目标,早已锚定——

  去年11月,杭州高新区(滨江)召开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暨新制造业计划推进大会,会上发布了《杭州高新区(滨江)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发展纲要》《关于打造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发展“双引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在今年1月召开的区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杭州高新区(滨江)提出重要战略部署,切实把握好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治理、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队伍“三对关系”,深刻理解“三对关系”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

  今天,浙江再次吹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号角。我们从制造业“高”“质”“量”的另类解读中,探寻“国际滨”无限想象力的一个侧面。

  要“高”

  提升比肩世界一流“硬实力”

  “国际滨”这个名字背后,是比肩世界一流的使命与雄心。

  非常之名,有非常使命。它是滨江的,是杭州和浙江的,也是世界的——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滨江,承担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国家使命,须以高质量发展,为杭州、浙江乃至全国作出贡献,提升比肩世界一流的竞争力,全面打造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国际滨”比肩世界一流的雄心,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过去30年的发展基础之上。

  这既是现实期待,也是历史回音。杭州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滨江区成立于1996年;2002年6月,杭州高新区和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调整,两区合二为一;2015年,杭州高新区为核心的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国务院批复,杭州高新区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 2016年,杭州高新区被科技部列入全国8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建序列。

  这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30年间,从最开始的软件产业,到后来的通讯产业,再到如今的互联网产业、物联网产业,甚至正在集聚发展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杭州高新区(滨江)始终坚定“高”和“新”的发展方向,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站在新时代的关口,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解放思想,放大格局,提高站位,认清优势,巩固优势,补齐短板,杭州高新区(滨江)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切实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国际滨”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是目标之高。

  按照“一个目标、两大引擎、三大生态、四大路径、五个一流”的部署,杭州高新区(滨江)将通过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经济体,成为新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标杆,为建设创新型强国打造中国方案浙江样本杭州经验的滨江精华版。力争到2025年,全面具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基本形态,成为国家创新网络的主要枢纽,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翻番;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国际滨”的高质量发展,也在于格局定位之高。

  杭州高新区(滨江)将担负起国家高新区的使命责任,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创新源”,代表国家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成为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科技创新枢纽;建成享誉中外的“世界数字港”,成为中国数字强国战略的主力军,全球数字经济的引领者;建成引领中国的“未来智慧城”,以数字化理念、智慧技术加快拓展城市场景应用,建设形成更具科技感和生活感的未来城市;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魅力滨”,成为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国际标准现代气质高新特色江南韵味的现代科技新城。

zjrb2020031600014v01b006.jpg

 智造产业云集

  要“质”

  加快突破制约发展“天花板”

  今年年初,2020~2022年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名单出炉,杭州高新区(滨江)名列其中。这意味着,未来3年,该区将作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间”,为“浙江制造”提供可复制的“滨江示范”。

  制造业,也是“质”造业。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要有“质”。竖起以“质”取胜的价值导向,才能加快破解产业发展的“天花板”。

  一句“螺蛳壳里做道场”,最能窥见拉长板补短板的“质慧”。

  杭州高新区(滨江)仅有73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弥足珍贵。驱车穿行于滨江,几乎看不到连片的厂房,映入眼前的是一幢幢现代化高楼。制造业的“硬朗”形象,没能直观反映在城市面貌上,是因为在高新区,基本见不到动辄几百亩土地的制造业项目,取而代之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滨江新制造业模式。

  工业上楼蓄活水。在滨江智造供给小镇内,一座全新的工业综合体项目正在建设。该项目总用地面积5.01万平方米,但相比传统的供地方式,工业综合体更像是一个产业生态的集成,除了将为企业建造智能智造生产研发用房之外,更注重产业链的协同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同时食堂、展厅、咖啡厅、图书室、健身房等服务设施集中配置。

  先行先试工业综合体新模式,破解产业做大做强空间制约问题。这种节约集约用地的做法,为“供地”与“供楼”双轨并行提供一种新思路。按照杭州高新区(滨江)主要负责人的设想,滨江不要让土地等项目,更不能让项目等土地。要实现“有序供地”和“有序供楼”,供地和项目的进度要紧密衔接,产业平台今年都将启动工业综合体或者孵化器项目。

  全链协同强动力。高新区(滨江)产业内生动力旺盛,集中精力强链补链,制造业发展进入新境界指日可待。该区将一手加快集聚要素资源,争取在数字安防、5G、智能制造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装备产业等领域取得提升突破;一手以细分行业领军企业为龙头,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进一步做强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网络通信设备、信息软件开发以及相关应用、网络安全的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

  全域孵化造生态。一位高新区干部直言,高新区(滨江)的发展,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的贡献,也有来自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的不断输血造血,所以杭州高新区(滨江)特别重视全域孵化生态的打造。

  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在强化领军企业、凤凰企业、瞪羚企业和雏鹰企业的四级梯队结构,并加快建设特色小镇,推进小微园区和传统工业园提升改造。力争到2025年,高新区(滨江)孵化面积超300万平方米,孵化器、众创空间数达到150家,形成全域孵化生态。

  想方设法突破“天花板”,就能看清转变发展逻辑的“信号灯”,用好亩均论英雄的“指挥棒”。日前,浙江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公布2019年分领域分行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其中,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浙江省高新区亩均效益领跑者榜首,区内的7家企业上榜浙江省制造业亩均效益领跑企业,其中3家上榜综合20强。

  用开放合作,换更广阔的空间,去突破更高的“天花板”。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正高标准推进,坚持重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规模集聚项目“三个优先”,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区内外资研发机构达到240家,形成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才、资金、技术的能力。同时,国际滨还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推动更大范围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全球竞争力。

zjrb2020031600014v01b007.jpg

生命健康产业蓄势高飞

  要“量”

  积蓄制造引擎转动“新势能”

  钱塘江南岸,“最美跑道”的樱花开了,一朵一朵,铺天盖地,这边临江听涛,那边樱花绚烂。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强区,离不开发展势能的积蓄。一点一滴,就像“最美跑道”上一朵一朵的樱花,将杭州高新区(滨江)簇拥成浙江乃至全国的创新高地。

  从面积只有10余平方公里的杭州文教区启航,到如今发展成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杭州高新区(滨江)高举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旗帜,不断积累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闯出了一条起步早、见效快、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之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今,以信息经济见长的杭州高新区(滨江),再次提出了努力推动制造业发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少不了众多经济指标“全省第一”“全市第一”的强力支撑。

  主导产业一路快跑。2019年,高新区(滨江)全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150亿元,增长15%,占GDP比重73.7%,列杭州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642.2亿元,增长10.7%,工业新产品产值率58.1%,列杭州全市第一。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信息软件等8个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软件产业基地综合评价全国第三,在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2018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中,高新区(滨江)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总指数为148.4,位列全省89个县(市、区)之首。

  企业梯队快速成型。上市公司数量再创新高,网易有道、启明医疗、迪普科技、泰林生物分别在境外和创业板上市,安恒信息、虹软科技、鸿泉物联、当虹科技在科创板上市,去年以来新增上市公司8家,总计50家,均列全省第一,成为浙江“资本第一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2家,有效数突破1200家,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科创要素集聚量变。研发投入GDP比重10%,全年技术交易额超120亿元,均列全省第一,新增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7项。引进人才31325人,其中硕博人才8232人,占人才引进总量26.3%,均列杭州全市第一。

  引育平台层次攀升。北航杭州研究生院开工建设,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入选省重点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区内企业设立实验室10个、开展科研项目18个、设立产业化公司3家。新增国家级创新机构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6家,市级研发机构103家……

  量变加速度,新势能更澎湃。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该区最新目标是:到2025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知识产权数量、亩均效益、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全省前列;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制造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技改投资额、工业新引进项目投资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一番”增长,争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2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通信设备、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产业等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和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5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

  精准发力,力争以最强政策扶持、最优营商环境,打造新比较优势。去年11月,高新区(滨江)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今年,该区“X”系列政策还将逐一修改提升、逐一发布。同时,杭州高新区(滨江)还将提升服务效率,提高经济治理能力水平,不仅要建立全面翔实的企业数据库,而且还要打通线上线下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辖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

编辑:庞舒青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