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为了全体人民的幸福生活——浙江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纪事

2019-09-15 08:52:08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吴妙丽 王世琪

  浙江在线9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妙丽 王世琪)幸福是什么?

  100个人就有100种定义。

zjrb2019091500001v02b054.jpg

  在景宁畲乡穷了大半辈子的农民雷文钱眼里,幸福就是不用出门打工,靠自家种的生态农产品,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对长兴县虹星桥镇龙从村村民王春英来说,幸福就是家里无障碍改造后,两个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儿子可以坐轮椅自己上厕所了……幸福,是蓝天白云,是绿水青山,是更美好的生活,是共同富裕,是公平正义。

  神州大地,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总书记一句“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温暖了亿万群众。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新中国追求富强70载,“让人民幸福”深深刻进发展的年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首次提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理念成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

  共享理念,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一组数据鲜活地记载了浙江人民共享发展的奋斗足迹:

  全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49年的116元和47元,增至2018年的55574元和27302元,分别连续18年和34年居省区第1位。

  恩格尔系数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以上降至2018年的27.8%。

  2018年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2.0%和98.6%,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8岁提高到2018年的78.77岁……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事关家国。

  如何让人民幸福?浙江奋力书写着自己的答案。

  全体共享,一个都不能少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应该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帮扶城乡困难群众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

  ——摘自《之江新语》

  从一穷二白到经济大省,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70年,浙江实现了历史性转变。转变的背后,是让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矢志不渝的追求,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1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难点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欠发达乡镇。他说:“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特别关注山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困难海岛,特别关注城乡困难群众。他说:“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特别是低收入农民的增收,要着眼于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在习近平同志的指引下,一张张蓝图正成为美好的生活现实。

  盛夏8月,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年过八旬的刘玉兰在家里收拾儿子刚刚摘回的无花果。2006年,她的儿子周平开始种植无花果,逐渐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全产业链,收入节节高,家里盖起了别墅。通过产业扶持,开化实现了农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1985年,该县农民人均年收入仅458元,到了2018年则达到17283元。

  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64岁的村民雷文钱现在也能乐呵呵地在家算账数钱。“田里种的生态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全国各地,供不应求。”雷文钱告诉记者,2017年初,县里推行“景宁600计划”,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为突破口,将全县海拔600米以上村庄出产的农产品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拓展了县域发展空间,带动农民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10.2%。

  为实现全面小康,浙江打响脱贫攻坚战,扬长补短,因地制宜,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1997年,浙江在全国第一个消除贫困县;2007年,在全国第一个消除贫困乡镇;2015年,26个欠发达县一次性全部“摘帽”,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成为全国第一个较高水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 (下转第二版)

  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残疾人、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孤寡老人……一个都不能少。

  湖州市吴兴区爱山街道红丰西村,王国荣坐在餐桌边自在地摇着蒲扇。满是笑容的脸,让人想不到他肢残四级。“去年,低保标准又提高了,加上243元的残疾人生活补贴,我每月总共能拿到1200元。”王国荣回忆,刚残疾那几年,日子格外苦;1996年成了低保户以后,每月能多领几十元的低保金,拮据的日子稍微宽裕了点。“后来,收入逐渐有了大的提升。政府还帮我们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现在生活方便多啦!”

  2005年12月,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对困难人群给予进一步兜底保障。2018年,全省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45.2亿元,比上年增长33.9%,城乡低保标准已实现一体化,平均每人每月771元,位居全国省区第一。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着眼于不断缩小地区差距、改善困难群众生活质量,浙江将继续秉承共享发展理念,争取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共享,短板要补齐

  要按照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要求,致力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摘自《之江新语》

  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证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对于新中国,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段不断补齐短板的奋斗之旅。

  世纪之交,浙江较早遇到“成长的烦恼”:面对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这一“门槛”,“求富”和“求安”如何共进?“发展”与“环保”如何共赢?

  敢为人先的浙江人,率先踏上探索之路。

  2002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强调,要“以建设生态省为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加快建设‘绿色浙江’,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之后,他在“八八战略”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

  2004年5月,在习近平同志的部署下,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浙江成为全国最早提出并全面部署“大平安”建设战略的省份。

  对于今天的浙江老百姓,平安是真实可感的幸福,生态是触手可及的文明。

  2003年至2018年,我省刑事案件总量下降21%,命案总量下降77%。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项指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的同时,刑事发案、信访总量、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始终保持“零增长”,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84%。

  2013年,我省的重污染天数曾达174天次,而今年1月至7月,全省设区市重度污染天数是零。与此同时,总长超过6000公里的垃圾河被消灭,全省I类到Ⅲ类水比例从42.9%升至89.1%,可以游泳的河重回身边。城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现。

  这两天,家住长兴县小沉渎村的朱欢终于踏实了。“刚带儿子去县妇保医院复查,他的斜疝已经好了。”朱欢原本想带孩子到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做手术,幸运的是,长兴县妇保医院和浙大儿院2018年建立了医共体关系,她在长兴就能够享受到省级医疗资源。就医体验改善的背后,是我省正努力实施的县域医共体建设、“三医”联动改革、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等五大攻坚战。

  百姓的家常,凸显着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

  群众利益无小事。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当成一面镜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定,群众在哪些领域、哪个环节还没有充分共享发展成果,哪里就是工作的重点。

  他指出,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要使为民办实事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深化提高,关键在于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实事项目选择、决策、实施和督查考核等各个环节,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

  2004年10月,在习近平同志的主导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重点工作领域为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社会稳定等10个方面。这十大领域集中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反映了群众最直接的呼声,代表了群众最现实的利益。

  200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的思路,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最大程度惠及百姓。

  十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坚持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这些实事,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又紧贴群众民生需求,真正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

  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加纷繁复杂,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浙江走过的道路告诉我们,只有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群众最关切的事情入手,创新思路、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支持,最大程度凝聚改革发展的合力。

  共建共享,相信依靠群众

  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广大群众的作用,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选择的主体、利益的主体,有的事还要成为行动的主体和投入的主体。

  ——摘自《之江新语》

  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回望新中国70载,汇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一直是发展的法宝。

  今年7月,浙江1178个公安派出所领到了一项任务:创新运用“枫桥经验”这一“传家宝”,全面创建“枫桥式派出所”。何谓“枫桥式派出所”?走进诸暨市枫桥镇,便可一知究竟。

  “今年梅雨季时间长、雨量大,村里很多老房子是木结构,我们要进行危房排查和人员转移。”枫桥镇“红枫义警”会长陈荣周在平台上发出消息,不到5分钟便得到数十位义警成员的积极响应,他们自发协助派出所民警进行危房排查、人员转移。

  在枫桥镇,活跃着“红枫义警”“枫桥大妈”“女子巡防队”等近千人的平安公益类社会组织,协助当地民警开展群防群治。“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不断被赋予时代的新内涵,56年来历久弥新。

  浙江人积极投身于社会治理,换来的是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这些年来,在枫桥经验的带动下,浙江各地涌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苍南的“五站式工作法”,桐乡的“三治融合”……全省已建立3.5万余支、230余万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4.15万余个调解委员会、16.7万余名调解员。

  浙江人在为生态文明建设出力的同时,也共享着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曾经浑浊不堪的瑞安三叉河,如今碧波如洗、鸟飞鱼跃。去年底至今年初,共有300余名民间河长积极参与三叉河治理及保护。“企业河长”“洋河长”“红领巾河长”“河嫂”“河小二”“河小青”……为了护好浙江碧水,全省10万余名民间河长自愿加入治水队伍。

  浙江人在医疗、环境、教育、养老、慈善等民生领域积极共建,享受着创业创新的成就感。“三人成众,双木成林……我们有信心将你们培养成出色的科学家。希望你们不要知足常乐、安于平庸,做就要做到极致……”8月25日,在195位新生的注视中,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杭州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的一席讲话,拉开了该校2019级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的序幕,也为浙江民办教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国家唯一的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民办教育在校生占浙江在校生总数的20%,成为浙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这是一幅多么生动、充满生机的画面!为此,浙江上下求索。

  相信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美好!

编辑:施雄风

城镇原创

体育赛事与生态建设同行 新市“古镇杯” 足球赛火热开场 舌尖上的瓶窑 十味争霸赛在苕溪小镇火热开场 “利奇马”施虐时,我们在一线 西湖区古荡街道长寿宴向长者送上祝福 浙江小城镇环境整治“十佳魅力路线体验”临安站(高清图) 扫一扫 你想要的信息全都有!河上镇首推“智慧门牌”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