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探访长兴煤山镇:银杏环抱的“红色山村” 民宿农家乐火了

2019-08-03 09:51:42  来源:浙江在线 通讯员 张泽民 周爽 记者 王燕平

浙江在线8月3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张泽民 周爽 记者 王燕平)从1945年抗战胜利到今天,历史已经过了74个年轮。而对长兴县煤山镇仰峰村老人沈仁金来说,74年前的一幕,早已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至今历历在目。

“74年前,粟裕将军的司令部就设在我们沈家大院。他的警卫班就住在沈家大院。”今年91岁沈仁金老人虽然早已满头银发,但依然精神矍铄。1945年1月苏浙军区成立那年,他17岁。

近日,记者来到当年新四军苏浙军区所在地,走进了仰峰村和新槐村,看到了革命老区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年的红色山村如今不仅环境优美,还成了农村致富的模范。

当年农忙割稻时

四五个警卫员来帮忙

1943年秋,新四军六师十六旅从苏南挺进浙西,建立了苏浙皖抗日根据地,旅部就设在仰峰村。1944年1月初,粟裕率领新四军一师主力南下,在仰峰村与十六旅会合,1945年1月13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司令员。

其间,十六旅旅部、苏浙军区司令部先后设在仰峰村的沈家大院。沈家大院原为清光绪年间沈氏三兄弟所建的民宅,前后三进,建筑面积2200多平方米,大小房间51间。沈仁金当时住的沈家大院,每进住了七八户人家,总共20多户人家。

“当时粟裕司令员的警卫班就住在我们沈家大院。他们人都很好,农忙的时候,四五个警卫员还帮我们家一起割稻呢。”沈仁金老人至今记得很清楚,“那时候经常吃不上米饭,粟裕司令员的伙夫,经常搞两个馒头给我和姐姐吃。我们南方叫馒头,他们北方人叫包子。”

除了司令部,当时苏浙军区的政治部、供给部都设在仰峰村。如今,包括苏浙军区司令部和粟裕宿舍及办公旧址的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并免费对外开放。在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记者看到墙上挂着粟裕、叶飞、钟期光、王必成等52位共和国将军的照片。“这些将军,都是当年在苏浙军区战斗过的功勋。”仰峰村党支书韩珉华介绍说。

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仰峰村正经历大变样

仰峰村地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大路与外面相连,形状就像一只畚箕。山上建有两个小水库,两条溪流怀抱着村庄。沿着水泥路进入村庄,除了古朴中透露着一丝丝现代气息的一幢幢民宅,还有一棵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我们村百年以上的银杏树就有150多棵,500年以上的有80多棵。”韩珉华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苏浙军区司令部大门口的右侧,就耸立着一棵百年以上的银杏树,它见证了当年抗战时期的烽火岁月。

作为革命老区,这几年仰峰村正在迎来大变样。记者看到,村里濒临溪流的地方已搭建了一个古戏台,旁边还有三个铺了条石的广场。“苏浙军区成立的时候,村里本来就有个古戏台。三个广场分别叫会师广场,胜利广场和红色教育广场。像会师广场,就是当年十六旅和一师会师的地方。”韩珉华说。

村里还有4家农家乐和几个民宿。王云露的的东方红农家乐就位于村口。王云露告诉记者,他和丈夫原来在其他地方搞农家乐,后来看到村里的旅游发展起来,四年前就把农家乐搬回了自己家里,“一年毛利也有20多万吧。”王云露喜滋滋地说。

“民宿有一家去年已经营业,不过只有一间套房;两家民宿已基本完工,不久就可以对外营业,还有一家在建。四家民宿总共18个房间。”韩珉华说。新建的民宿,建筑风格与周围的民宅融为一体。

作为江南抗战时期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革命旧址群,仰峰村准备发挥历史底蕴、生态条件和红色文化三大优势,发展全域旅游。2017年,仰峰村被评为两A级旅游村,今年争取评上三A级旅游村。今年6月,仰峰村还被住建部等部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目前正在参评省级历史文化村落。

据韩珉华介绍,“发展全域旅游,既能保持村落的特色,又能带动村民致富。几年以后,旅游收入将成为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全域旅游不收门票,但能带动山货、牛肉、麦芽糖等的销售。

“我们的黄牛都是山上放养的,而且每头牛都有GPS定位,目前村里一共有三四十头;麦芽糖、竹筒饭是当年新四军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现在村里做麦芽糖的就有三四十户,还有一家食品加工厂;山货就更多了,这里到处是竹林,鲜笋、笋干、竹制品都可以卖。”韩珉华说。

当年的红色山村

如今成农民致富模范村

从仰峰村出来,往东5公里左右,穿过杭长高速就到了新槐村。苏浙军区司令部设在仰峰村后,十六旅指挥部(后来的军区一纵队司令部)就设在新槐村,如今这里成了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粟裕将军逝世后,骨灰就撒在了这里。村里还有江南银行、兵工厂等革命旧址。

这些年,在党总支书记林顺芳等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这个红色山村已成为长兴当地农村致富的模范。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4万多元,比长兴农民人均收入高了1万元左右。村里还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进行旧房改造、村庄整治、美化环境、道路硬化等。

新槐村还先后搞了两次新村建设,将零散的村民集中起来,既节约和有效利用了土地,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

今年61岁的赵子法2003年从原来的平房搬进了新槐新村的新居。记者看到,这是一幢250平方米的两层楼楼房,目前就他们老两口居住,开仪具厂的儿子已在县城买了房。房内宽敞、整洁、明亮。屋前还有一块几十平方米的院子,种了杨梅、李子、茶花等植物。“原来的平房拆迁补偿了3万多元,造这幢房子花了13万元。2013年儿子结婚,当时这里做新房,装修花了10多万元。”赵子法夫妇喜滋滋地介绍说,“一楼客厅60寸电视机、二楼两台电视机都是那时买的。”

今年75岁的汪长生老人则是2016年搬入新建成的新槐石臼新村。远远望去,新槐石臼新村就像个别墅群,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外墙建筑风格落落大方。记者在汪长生老人家里看到,里面的装修挺气派:除了实木家具,墙面用墙布、大理石等装饰。

据了解,新槐新村建成后,共有80多户农户搬入新村;新槐石臼新村建成后有50多户搬入新村。“接下来我们还要搞第三批新村建设,地址已经选好,目前已立项报批,搬迁的农户暂时确定87户。”林顺芳说。


编辑:庞舒青

城镇原创

衢州绿色产业聚集区“给环卫工人送清凉”公益活动启动 ​一个都不能少!海宁市分类办拉网式检查300个居民小区 杭州垃圾分类新条例实施在即 这张图教你如何准确分类 人小本事大!生活垃圾分类技能,轻松get√! 拱墅、常山纪委监委共建“山海协作”监督平台 当文明城市创建走进海岛小镇 舟山金塘正悄然改变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