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7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章雪亚)红心上旺,追忆激情红色年代;生态金溪,宜居休闲养老仙镜;信义乌石,洗礼吴越文化精髓……2017年以来,绍兴市以“五星达标、3A争创”为总抓手,以党建引领乡村经济振兴发展。一年来,全市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城区富盛镇坚持因地制宜,做强产业,做活旅游,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1月18日,“乡村振兴”看富盛采风团一行分别来到富盛镇上旺村、金溪村及乌石村,亲身领略和感受美丽乡村建设的魅力与成果。
红心上旺,追忆激情红色年代
“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劳动号子喊起来!”走进上旺村,村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处处烙刻着那个热火朝天年代的记忆。
上旺村位于富盛镇西北部,东接上虞区长塘镇,南连红山村,西邻倪家溇,北濒青马村。上旺,原名上王。自明以来,人们陆续迁徙聚居于此,改天造地,世代耕作,历时数百年,因特殊地理原因,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里仍是“四面环山一条溪,荒山颓林无粮地”的原始村落。
在村支书韩银根的介绍下,记者来到上旺村文化礼堂,礼堂内陈列的一张张老照片和用草编织的鞋子、木制水桶等老旧生活物品,不时引领着我们穿越到了那个红色的年代。
上旺村村支书韩银根(右一)向记者们讲述当年的创业故事
上旺人有一颗无限忠诚于党的红心。60年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上旺村委放下包袱,依靠上级党委、政府,在老支书王金友的带领下,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适时调整思路,制定政策,从实际出发,先后创办发展了茶叶厂、丝织厂、钢管厂等集体企业,开始向多种经营之路发展;同时还建立了名优茶业专业市场,拓宽茶业销售渠道;对竹林资源进行四季笋山改造,创办竹制品加工厂,发展和提高集体经济及个体经济效益,并在全县范围内率先迈开了教育、医疗、养老体制等改革的步伐,创造了“八把山锄创大业”的奇迹,将原来“十户人家九家穷”的旧上旺发展成了“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的富裕旺,成为当时全省农业战线上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享誉大江南北。
如今的上旺村,依靠党建为中心,扩建文化礼堂、大队食堂和戏台,改造游步道,增加娱乐休闲设施投入,不仅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文化水平;而且还着力提升村容村貌,为振兴乡村旅游经济夯实基础。
韩银根说,近年来,乡村民宿经济呈现蓬勃态势,随着“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的不断深入,上旺村民宿经济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现在我们的民宿经济正在筹备中,目前已引进两家合作方,希望能加快乡村经济的步伐。”韩银根叹言,由于一直以来是计划经济,村民依赖集体的思想观念较重,现在区农办和村委在如何引领村民做好增收的策划上下了不少功夫,而今的村民思想观念逐渐有了转变……
翻新后的“十三排”
砥砺奋进鉴初心,继往开来谋新篇。如今的上旺,依然秉承着“八把山锄创大业”的艰苦奋斗精神,以“五星达标、3A争创”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观光农业、构建起“江南大寨”和“世外桃源”两大乡村旅游休闲区,成功创建“上旺·岩里”国家2A级旅游景区。
传承上旺精神,争做合格党员。近年来,上旺村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党员和考察者纷至沓来,一起来重温那段“光辉历史”和“红色记忆”。韩银树刚介绍完,便接到了接待电话:“等下又有好几辆大巴的游客前来参观。”
待记者离开时,一辆满载游客的大巴车冒雨驶向文化礼堂,礼堂内传来游客们阵阵的欢声笑语。
生态金溪,宜居休闲养老仙镜
一场秋雨一场凉。抬头远望,秋雨朦胧中的金溪村,在群山环抱中若隐若现;村口高大古朴的樟树盘根错节,栈道迷情,洞桥听音,袅袅白雾索绕在山峦间,共同交织成一幅水墨江南的美画,为金溪村无形中增添了一份生态美。
金溪村位于富盛镇西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13公里,东邻文山村,南与董溪村相连,西与平水镇以山相隔,北与原县茶场接壤。全村由山高、许家塔、金岙、何家、江家、王家及五峰岭外文根路七个自然村组成。村域总面积达10.9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987.3亩,其中水田面积813.3亩,山林总面积12827亩,其中毛竹山1270亩、茶山664亩,主产四季笋、毛竹、林木,是较为典型的山区村。
都说旅游的最高境界是“心游”,置身金溪村中,你一样能感受到这来自大自然世外桃源般的悠闲与宁静。沿着蜿蜒曲折的游步道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满是空阔幽静的山峦和墨竹叠翠的竹林。虽天公不作美,深秋的雨水无情地碰撞着娇嫩的竹叶,瞬间传来“沙沙”的声音,却同样也敲开了每个人的心扉……
在金溪村村委会议室,悬墙而上的“水质提升治理(保持)作战图”特别引人注目。村支书何国苗告知,那时的金溪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不光环境差,违章建筑多,村里的露天粪坑就多达500多个。
2017年以来,金溪村坚持“党建推动、创新驱动、生态拉动”,以“五星达标、3A争创”为统领,以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进行规划,拆除违章建筑,修建文化礼堂、停车场、小广场及绿化改造等措施,以集体经济助推美丽建设,以作风转变夯实乡村事业,实现了“党建+生态”的“四美金溪”。
对于取得的建设成效,村支书何国苗深感这十年来工作的不易:“一开始村民很不配合,更不欢迎外来游客。由于政府投入建设资金有限,村委通过招商引资等各种渠道自筹资金,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加快土地流转,激活闲置农房等一系列手段,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也乐在心里。现在他们看到游客前来,都会热情主动地招呼游客进屋吃饭。”
好山好水好宜居。据了解,目前金溪村共有村民1969人,其中60-69周岁的老人有324人,70-79周岁的老人有138人,80-89周岁的老人有75人,90周岁以上(百岁老人)有3人。“为更好地照顾这些老人,村里还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眼下,何国苗正带领村民筹划如何做好民宿经济的大文章,“原来被视为支柱产业的茶山、四季笋等农产品,慢慢地逐步走向弱势产业,现在我们结合新政策,通过土地流转,在不影响生态的前提下,建立多种水果基地,拓展“开心果园”采摘游活动,引进安康养老公司托管管理模式,用以提升整体的配套设施,来不断加强金溪村的接待能力。”何国苗对未来充满了期许,此外考虑到乡村旅游的因素,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金溪村近期正在酝酿对周边10多个水库资源进行开发的计划,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注。
信义乌石,洗礼吴越文化精髓
乌石村是典型的江南乡村。走进乌石村,白墙黛瓦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生态山水,美丽村貌、和谐村风,生动展现着水墨江南、人文乌石的独特魅力,与之交相辉映的乌石公园、养老居家中心、电影广场、竹编装饰品及信义乌石全省重点文保单位,向世人展现着乌石人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向往。
乌石村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人文景观,这里曾出土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兵器,有1900年历史的东汉建初买地刻石,吴越王钱镠也曾在乌石跳山留下过足迹。
作为众多乡村中最早建设文化礼堂的乌石村,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其中当然也离不开村支书王全康和全村人的辛勤付出。
做好土地文章,做强乌石经济。对于有着几十年从事建筑行业经验的王全康来说,一旦做好了土地流转服务,也就打开了更多领域大门的钥匙。
近年来,村委通过依靠村民自留地、闲置房改耕地等整合资源方式,对土地进行集中管理和出租,逐步加快土地快速流转。
乌石村的蓝莓园
“五老”政策好,治理有特色。所谓的“五老”政策,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乡贤和老农民。通过利用草根力量实行村民自治管理,村民间的矛盾很快就化解了,治理卓显成效。
乌石村,不仅山美水美,更有着田园之美。乌石村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山地蔬菜,乌石村利用土壤和气候的有利条件,通过土地转包等形式,鼓励村民将自留地向合作社流转,发展壮大乡村规模经营,“现在绍兴市大部分的蔬菜就来自这里,”村支书王全康指着远处的绍兴市菜篮子工程基地告诉记者,“村里不少村民每天都帮着打理基地里的蔬菜,既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激活农村土地流转的内在动力,可谓一举两得。”
如今的乌石村,正依托“建初买地刻石”精神,弘扬“信义”精神,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目前乌石村正通过招投标,引进了一家民宿,“搞活民宿经济,离不开周边的配套设施。”王全康说。
“只有正确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土地。同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土地流转主体地位,确保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得到保证。改变农民对土地的过度依赖,为土地规模化经营打好基础。”王全康书记如是说。
红心上旺、生态金溪、信义乌石,行走在富盛镇的每一个角落,处处呈现着美丽乡村和谐美好的画面,富盛人为构建绍兴新农村建设绘制新蓝图所作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