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房小平还在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经营一家烟酒零售店。月入过万的他养着一家三口,非但没有经济压力,有时还能外出旅游。旅行中,映入眼中的乡村图景激发了他脑海中的创意。
房小平想,自己的家乡身处江南,有着小桥流水人家不说,村里还有3万多棵银杏树,绵延12.5公里长。一到秋天,门前屋后被成片叶子染成黄色,平时游客就不少。如果好好开发,村里说不定也能吸引更多人。越想越有意思,房小平打算回家办个特色民宿。
八都岕的3万多棵银杏树绵延12.5公里。(采访对象供图)
与此同时,近年来,小浦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银杏遍布之地叫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位于浙江省湖州市西北角,三面环山,分布着五个行政村,有9000多村民。其距离城区仅有10多公里,交通也方便。一到秋季,金黄的银杏林总能把城里人给聚到这儿。这里也因原生态的古银杏奇观,被称为“世界古银杏之乡”。
据小浦镇分管旅游的副镇长金飞介绍,镇政府为提升旅游配套设施,近几年先后投入近5亿元,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尤其是自2017年开展八都岕风貌整治提升工程以来,将原本狭窄的道路拓宽一倍,减少了旅游旺季经常出现的堵车现象。此外,以前像蜘蛛网般密布在空中的电线被埋到地下。地里头种上各色花苗,一年四季更替开花,成片生长,也成了五彩缤纷的花海。
图为八都岕景区花海。(采访对象供图)
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观光的游客也随之增多。金飞说,自今年11月景区试运营以来,20天内已接待游客近25万人次,是整治前同期游客量的2倍。
看到游客带来的商机,许多村民也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业的大潮中来,纷纷将自家的白果、南瓜、野柿子等拿到统一规划的集市上销售。一位当地的村民告诉记者,秋季周末人最多,他一天的毛收入有1000元左右,这大概是以前收入的两倍。
与此同时,村里不少人办起农家乐和民宿。据金飞介绍,景区内17家精品民宿,每户人家的平均年收入能达到40万元。“大环境整治提升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想回乡发展。今年以来,已收到60多户申请办民宿或者农家乐的农户了。”
尝到美好生态环境的甜头,五个行政村的合作社还共同出资1200万,结合景区千亩花海景点的打造,开发观光小火车旅游体验项目,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周末,该项目一天就有近8万元收入。
游客在银杏树下拍照合影。(央广网记者陈锐海摄)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红利,房小平也得到了。“对我们来说,好处大了。首先,自己住在优美的环境里就很开心。其次,这个地方有山有水,自带流量,我们不愁没客人来。”
他花了400万元、再加上20万元政府补贴,将家里两栋房子改造成一间四星级民宿。游客可在古色古香的江南小屋里品茶看书,也可欣赏门前屋后的花海杏林。一到旅游旺季,网络上的订单总能接而不断地砸到房小平面前,“8-11月是旺季,平均月收入大概是15万元。”
但银杏观赏的季节性较强,如何才能做到四季八都岕,全时吸引游客,这是民宿业态和景区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丰富八都岕的旅游业态,把乡村生态旅游的产业链延伸出来。”小浦镇党委书记郎涛说,目前,通过政府前期的基础设施投入和环境整治,八都岕景区也筑巢引凤,吸引来近18亿元的社会资本开发建设,包括开发体验项目漂流,打造八都岕的特色老街等。
民宿业主们也在培育自家的旅游衍生产品。目前,房小平正在对接摄影协会,计划将自己的民宿打造成全民摄影创作基地。同时,他也在尝试用凋零的银杏叶制作成贴花、绘画等工艺品,再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他说:“将本土文化与文创活动结合起来,尽可能把产业链延伸出来,民宿才能长远可持续发展。”
景区内,村民纷纷办起农家乐、精品民宿。(采访对象供图)
对房小平来说,景区建设给他带来的,除了增收的机遇,还有学习的机会,“这对我们农民很重要。”
早在房小平的民宿设计初期,镇政府就组织他和其他村民到杭州、临安等地的景区实地考察。从装修风格到发展方向,在一次次培训中,房小平学着一点一滴去“补文化的短板,看怎么用朴素的材料提升民宿的品味”。如今,他很喜欢跟客人聊天。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在房小平眼中,很多人都是他学习的对象,“乡村的人也希望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内涵。”
八都岕三面环山,中间一水流淌而过。(采访对象供图)
随着游客增多,金飞却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好的生态环境是个宝”,带来发展的机会,而发展中又该如何保护好环境?
在郎涛看来,两者并不冲突,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古银杏树,景区在高峰时期实行限流,将游客量控制在合理的承载范围内。此外,景区每年还花费近600万元,对古银杏树进行修枝、施肥、病害处理等。“近年来,随着八都岕旅游的发展,大家的保护意识也变强,越来越多人主动加入古银杏树保护的队伍。”郎涛说,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