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生态活水来,美丽河湖现 桐乡凤凰湖10年治理启示

2018-11-02 09:12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施力维 梁国瑞

  凤凰湖,已成为一个环保型的生态公园。 (桐乡市治水办供图)

  浙江在线1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力维 梁国瑞)一湖碧水,有凤来仪。在高楼林立的桐乡市新城核心区,有一片占地近千亩的水域——凤凰湖。金秋午后,漫步凤凰湖畔,桂香扑鼻。沿湖城市书房、运动文化展馆等配套设施俱全,已成城市的新地标。

  近日,凤凰湖以其优良的生态、灵动的风景成功当选嘉兴市级美丽河湖。与天然湖泊不同,凤凰湖是个“出生”仅10年的城市人工湖。但凤凰湖的治理之路,从水生态系统改善,到植物过量结构性失衡,再精细调控重现水清鱼戏,治理坎坷艰辛。

  历经多年治水攻坚,眼下的浙江,正朝着打造美丽河湖的目标继续前进。各地的河湖治理重点,已从单一的污染治理,进阶为复杂的生态修复。凤凰湖10年的建设、治理得失,为城市河湖的治理提供了不少生态启示。

  从丰美到泛滥

  生态平衡之困

  凤凰湖的诞生源于一个重要的使命:为桐乡百姓打造一个安全安心的“大水缸”。10年前,桐乡全市30余条主干河道,水质不佳。为保证饮用水安全,凤凰湖于2012年正式开挖,逐渐有了今天的这般模样。

  为保供水,凤凰湖的建设均高标准规划,入湖河水经过多道工艺净化后,可达Ⅲ类水标准。但长效保持良好水质,是一场持久战。桐乡人要直面的挑战,不只是治污,更要“活”水,打造出一个科学完善、健康循环的凤凰湖生态。

  事实上,全省各地许多河湖历经控源截污、河道清淤、生化处理等多种手段治理后,短期内均能实现水质的明显改善。但后续之路,都面临着和凤凰湖类似的困境。水体看起来干净,但水生动植物贫乏,生态多样性被破坏。“死水一潭,污染极易反弹。”有专家将这种现象称“水下沙漠”。

  为给凤凰湖构建生态系统,自2015年开始,当地持续引进10多种水草,种了200多亩水生植物。

  很快,凤凰湖底水草摇曳、鱼虾穿梭,犹如“水下森林”。令桐乡人一度误以为,“凤凰湖很健康”。然而,好景不长,大面积的水草带来生机的同时,一场生态失衡的危机也在无形逼近。

  2016年夏天,桐乡市民小张和家人来到凤凰湖游玩,发现大片湖面被一种状似狐狸尾巴的水草密密麻麻地覆盖,水中难见其他水生植物和动物。从这个夏季开始,狐尾藻和马来眼子菜在凤凰湖成为没有天敌的优势物种,大量生长,并迅速挤压其他植物的生长空间。其中,马来眼子菜从原来占比0.4%猛增至40%,狐尾藻增加至35%。

  湖中水生物生态结构性失衡,“水下森林”再遇危机,当地始料未及。据了解,狐尾藻、马来眼子菜以污染物吸附能力强、净化水质效果好,被称为水草“明星”,全省各地在开展水质治理中广泛运用。

  桐乡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基层在生态治理上缺乏科学指导,一般做法是种水草、放鱼苗,至于选品种、多少量,经常凭经验。

  这两种植物迅速生长,遮蔽阳光,导致其他水草和鱼类生长空间被挤占。凤凰湖中的水生植物从11种减至6种,尤其是苦草、金鱼藻等有益水生植物的生长被严重抑制。不仅如此,成片的水草衰亡、腐烂,导致水体二次污染,凤凰湖水质再度明显下降。“只能通过人工打捞来控制水草数量,费时费力。”桐乡市凤凰湖旅游公司负责人马德良无奈地说,水草通过断茎就能繁殖,如果没有更有效的办法,一年内两种植物会卷土重来覆盖湖区。

  从修复到长效

  亟须专业引领

  凤凰湖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让管理部门陷入思考。

  经过多方征求意见,2017年春季,凤凰湖管理者调整思路,从杭州引进了专业从事水生态修复重建团队——合力科技,尝试通过水生态系统调控技术,对凤凰湖进行全面治理。

  这支专业治理团队通过GPS定位、水底声呐等技术,连续3个月对凤凰湖的水生态进行综合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最终建立一套健康水生态模型,确定了符合凤凰湖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的治理方案。

  按照这一模型,凤凰湖水生态要恢复达平衡状态,那么当年的狐尾藻移除率应高于70%,马来眼子菜移除率应高于60%,微齿眼子菜、黑藻等数量则需维持稳定,苦草等有益水生植物则要进一步恢复。

  在湖区一角,记者见到专业团队正在紧张工作,该区域内原本疯狂生长的狐尾藻得到有效控制,苦草恢复生长,水体清澈,可见螺蛳、鱼虾。“我们对狐尾藻和马来眼子菜定向调控,遏制生长速度。”合力科技水生植物研究员刘莉说,“类似技术已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广泛应用,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根据环保部门的动态跟踪,目前凤凰湖水草泛滥等问题基本得到控制,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从今年7月开始,湖区水质一直维持在Ⅱ类。“水生态修复重建技术在凤凰湖的应用效果,迅速又高效,各方多赢。”合力科技负责人马明亮说,像凤凰湖这样的湖泊,生态修复一般需要3至5年的时间。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重建河湖健康平衡的生态系统,是生态治水的根本措施,能有效提升水质、巩固治水效果、防止水质反弹。

  记者走访发现,嘉兴、温州等地部分河道、湖泊均存在狐尾藻、马来眼子菜泛滥的问题,一些基层干部,甚至还没意识到水生态系统已经出现问题。“生态修复专业性强,应有专业的机构来开展治理。”对此,桐乡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建议省级部门出台生态治理的相关导则,或开展相关培训,避免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引发新的生态问题。


编辑:庞舒青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