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丽水一家庭60年来每天记录收支状况 生活在怎样变化?

2018-06-03 19:22  来源:丽水网-丽水日报 

  60多年前,他们结婚,无房无车,只有“一颗红心两只手”,“记着账单跟党走”。丽水市民董万春,自1957年起,每天把家庭收支记账,后来发展为一家三代人全记账。今年6月,丽水市档案馆将这份账单以家庭档案形式对外展示,让更多共和国公民都能体会到小家庭和大时代的同频共振。

  2011年,国家统计局发起“寻找共和国记账人”活动。据统计系统内部确认,董万春一家人成为迄今为止已发现的记账最早、坚持最久的“共和国记账人”,获评“优秀基层调查员”。

  董万春,原缙云商业局离休人员,因结婚后生活拮据,他从1957年开始,为家庭开支记账。妻子张春晖,现年88岁,至今仍在坚持记账;女儿董淑萍,传承家风,独立记账30余年;孙女以手机软件记录每日收支状况。

  在家庭账单上,参观者可以清晰看到一家人每月、每年的收入、消费、节余,甚至是赤字。其中,60年来共出现6次赤字,有5次都集中在改革开放前,在改革开放后仅有1994年出现了赤字:-6885元,主要原因是为了购买首套房。

  改革开放后,董家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跨越。1957年,董万春夫妇每月工资93.5元,1979年为115元,年均增幅不到1元。从1979年开始,董家的工资性收入连年增长,2012年夫妇俩每月离退休金比1979年的实发工资翻了95倍,平均每年增加330元。

  家庭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换代。1979年,他们花费232元,首次拥有了“新三样”之一—— 9英寸黑白电视机;1991年,支出2500元购置21英寸彩电;2000年,花费3350元购买空调;2010年,为自己添置一台价值5000元的家庭电脑,并连上了互联网。

  而在女儿董淑萍的30余年账单上,她更注重记录生活质量的提升,携女儿一家去国内外旅游的体验性消费也纳入记账范畴。她表示,捐出家庭账单后,全家人仍将会把账单一记到底,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追求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吃水难忘挖井人。60年账单唯一不变的事项是,全家9名党员所缴纳的党费,被一一记录在案。“进入1979年以来,全党在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让我深深感受到无后顾之忧,不再掰着指头过日子,得以健康和谐、美满幸福地度过一生。”2014年逝世的董万春在给子孙后代的家书里这样写道。

编辑:甘居鹏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