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全民治污碧水绕村 长兴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

2018-04-27 09:4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施力维 县委报道组 张泽明 施芳

渚山村溪水清清。 拍友 谭云俸 摄

  浙江在线4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力维 县委报道组 张泽明 施芳)日前公布的2017年度全省治水群众满意度调查中,长兴得分位列第一。遍及227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为长兴百姓纷纷点赞的亮点。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主攻方向之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工程怎么建,设施怎么管,如何保长效,一直是农村治污的共性难题。

  长兴聚焦村民所盼所思,在农村水环境整治中建设和管理并重,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工程建设过程群众参与、设施运行效果群众检验、治理成效群众受益,形成了一整套健全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

  目前,长兴1000余个小微水体基本告别劣Ⅴ类,河道黑臭现象不复存在,受益农民6.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出美丽环境,治出美丽经济,更治出了和谐的干群关系。

  村民监理

  工程质量有保障

  春日午后,漫步在龙山街道渚山村,粉墙黛瓦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穿村而过的渚山溪清澈见底,不时有鲤鱼游过。“溪水最深处有1.8米,但河底的鹅卵石都看得清。”村级河长吴满棠说,这两年村里的治污设施经过新建、改造,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

  渚山村总共有531户农户,1443人,日产生活污水近百吨,污水哪儿去了?渚山村铺设管网30公里,污水收集后,被送入村内两个污水处理终端处理,原本直排河道的污水变成了汩汩清水,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大幅削减,河道水质明显提升。

  “治污效果好,现在大家都吃下了定心丸。” 吴满棠说,起初村民担心,治污工程深埋地下,房前屋后要“开膛破肚”,如果质量不到位,过两年还得折腾。大家希望治污工程不是只管一年两年,而要长期能用。

  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建好民心工程?长兴结合乡村发展实际需求,从终端设计到管材采购、管网施工,共设置了30余项验收标准。一个终端从建造到正式投入运行,需经历模拟验收、乡镇初验、部门综合复验、第三方机构专业验收等环节,施工质量层层控制。

  工程好不好,最终村民说了算。长兴聘请村民监理员,全过程参与监督,确保工程公开透明。“管材新到,村民先看先验;管网进门,村民提意见。”县农村农业工作站副站长黄玉安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与村民合力打造精品工程。”

  “这段路来往车子多,沙子铺得太薄,管道很容易破裂。”吴满棠在和村民交流中发现,部分进户管网的保护层铺设不到位,存在隐患。他立即把问题拍照上传到工程建设联络微信群,在农办的协调下,施工单位很快返工,增加砂石厚度。

  “村民是工程的直接服务对象,他们的意见和需求更加贴近实际,很多问题是专业监理员没考虑到的。”黄玉安说,政府监管、专业监理、村民监督,为工程质量过关、过硬提供了保障。

  目前,长兴227个行政村内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正常,新建新造设施运行稳定,水质抽检合格率超过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智慧运维

  污染治理保长效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分建,七分管。要让高标准高质量的污水处理设施发挥作用,离不开长效运维管理。处理终端超过400个,涉及农户6.8万余户,加上里程长、管线密,如此庞大的污水处理体系如何正常运行?

  长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第三方运维,并结合站长制巡检来破解难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通过智能平台等高技术设备,做好日常的维护和运行。而污水处理终端站长则通过巡检,调动受益农户积极性参与日常监督,确保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长效化、常态化运维。

  “滴滴滴……泗安镇罗家地村终端断电。”上午9时,长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智能运维平台的大屏幕上跳出报警讯息。运维机构的值班人员立即将信息转发到两名前方工程员的手机上,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修,终端恢复正常,可以顺利处理村民午间产生的餐厨污水。通过智能平台的实时监管,第三方运维机构20多个工程员能掌控200多个处理终端的运行状况,实现集约化管理。

  在第三方运维机构之外,长兴借鉴河长制经验,创新推出了污水处理终端站长制。当地明确县、乡(镇)、村三级站长,做到“一点一长、持证上岗”,部门站长不定期抽查,乡镇站长统筹做好辖区维护,村级站长一日一巡查、一周一报告、一月一检测。目前,长兴共有16名县级站长、16名镇级站长和159名村级站长,并在每个终端设置“站长制”公示牌,将各级站长姓名和监督电话进行公示。村民可参与日常督查,发现问题可与污水处理终端站长直接联系。

  站长巡检结果与环保水质抽检结果,直接与第三方运维的考核挂钩。第三方运维不到位,相关部门根据合同将扣除其服务费。“站长巡+智能检”,让长兴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管理不再难。如今,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简单的小故障只需30分钟,一般的修复工作也不超过24小时。

  人和景美

  生态红利全民享

  太湖边暖风习习,湖畔小村小沉渎,迎来了春季旅游高峰。来自全国各地的背包客到这里,走村落,逛古桥,体验水乡风情。位于太湖洪泛区,过去烂泥没脚、水臭扑鼻的小沉渎,经过水环境整治面貌焕然一新,成了体验南太湖风情的绝佳去处。

  这段时间,小沉渎宅里自然村刚刚完成农村治污设施的提标改造,污水处理量由原来的每天10吨提高到20吨,出水水质接近地表水Ⅳ类水。“许多游客看到村里环境这么好都想住下来。” 村民钦金毛正跃跃欲试,准备开办民宿,“过去想开一家,怕污水处理不了,污染了环境。现在管委会专门为我们做了设施提升改造,发展旅游。”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老百姓慢慢感受到了这项工程的好处,大家的态度由不理解、抵触,变成了现在的支持和感谢。”村干部周丽斌说,保护水环境,农户主动参与设施巡查维修,已经成为村民共识,被写进了小沉渎村规民约中。

  水环境治理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转变。农户在新建房屋时,会自行负责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接入。村民主动管理房前屋后污水管网,保持周边环境卫生。“现在我7岁的小孙子都知道垃圾要分类,污水不乱排。”村民周女士说。

  “我们一户户上门做工作排摸管线,既讨论工程建设,也宣传生态理念。” 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的干部说,经过三年多的治理,村民们爱水、护水的意识明显提高,干群互动更加紧密,“大家明白清澈的太湖水是村民们最大的财富。”

  太湖沿岸村民踊跃参与治水巡河。据统计,已经有80余位村民加入到民间河长的队伍中,呵护身边的水环境。

  今年,长兴已累计下拨补助资金1805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长效治理。“治理水污染,提升村居环境,最终的目的是惠及更多百姓。”县建设局副局长朱建清说,农村治污是一项长期工程,长兴将从百姓需求出发,进一步做好治污设施的提升改造和日常运维,增强广大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共享生态红利。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