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4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卫星 丁毅强)4月23日上午,“良渚文化进浙大”合作交流座谈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和浙江大学团委、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有关负责人,来了次面对面的交流。
一个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文明,一个是全国领先的百年知名学府,当青春与古老文明相碰撞,他们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第一朵“火花”,就是“良渚文化展”。在浙大紫荆港校区月牙楼一楼,通道两边陈列着展板和良渚遗址出土文物的仿制品。
月牙楼一楼,是浙大紫金港校区学生往返于教学区和生活区的一条通道。记者在现场发现,通道内的学生流量不小,看到展览多数人都会停下脚步看一看。
据悉,“良渚文化展”只是良渚文化走进浙大系列活动的序幕。良渚文化与良渚遗址考古知识讲座、良渚文化“中华第一城,上下五千年”主题传播研究课题、浙大毅行团走进良渚遗址等系列活动将陆续在五六月份推出。
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章燕是这次良渚遗址与浙大合作的牵线者。她说,作为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从了解自己的文化开始。“这次合作,不仅要在浙大校园内传播良渚文化,还要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其他高校传播良渚文化。”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寿田说:“青少年代表着未来,我们特别希望全省各地的师生们都来了解良渚遗址的重大价值,支持参与良渚遗址的保护工作,让良渚文化再活五千年。”
比如,建设良渚国际考古与保护中心,通过跨国、跨学科研究进一步挖掘良渚文化这座金矿;推动良渚博物院成为省、杭州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教学点,让下一代了解良渚文化。
良渚古城遗址(莫角山宫殿遗址) 通讯员 潘劲草 摄
【浙江新闻+】
1936年良渚遗址被考古发现。
八十多年来,良渚遗址的考古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大量考古学物证充分证实:早在距今5300-4300年期间,在中国南方的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良渚文明,它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国家。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明的中心。
良渚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面积42平方公里,保护规划区划111平方公里。遗存类型丰富,遗址格局完整,揭示了中华文明国家起源的基本特征,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最完整、最重要的考古学物证。
特别是与古埃及、苏美尔文明同时期建成的良渚古城(内城约3平方公里,外廓城约6.3平方公里,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无论规模和内涵,在世界同类遗址中都极为罕见,堪称“中华第一城”,曾多次被列入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3年,被国际考古界选入“2011-2012世界10项考古新发现”(世界考古界专家从全球99个候选名单中投票,埃及金字塔聚落得票第四,良渚古城得票第五)。良渚遗址的考古成果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劲的考古学证据。
世界权威考古学家、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先生认为,“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联合,是具有共同观念的文化联合体形成的标志,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