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角山之光。 华金秋 摄
黑陶鼎
开栏语
一千年前的文明看北京,两千年前的文明看西安,五千年前的文明就要看杭州良渚。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创造了被后世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从那时起,杭州的土地便开启了辉煌和传奇的历史征程。
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古人总能一次次打破我们的想象,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赞叹他们身上凝聚的匠心之美和智慧之光。今天起,我们将通过《良渚之光——让历史照进未来》栏目,与你慢慢细说良渚的“前世今生”以及守护她的那些人们。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中华文明的曙光里。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良渚古城遗址选址于大遮山与大雄山之间的河网平原地带,5000多年前,这片土地也应是如同我脚下踩的这片土地一样,被春天的青绿色装扮成为一望无际的绿色大海吧。
“地下气象万千,地上丘壑一片。”杭州良渚遗址监测管理中心副主任孙海波指着土地下方的莫角山遗址说,“怎么保护?这是一门严谨科学。”
土遗址怎么保护?国内外没有经验可循
从文博专业毕业后,孙海波就来到了良渚,从博物馆和遗址日常管理工作开始,转眼就是十几年了。
办公室里时有同事来找,“他比较懂,这事只能找他。”一件件急事来,一一安排好又回到主题,这份“简历”每天都要为很多人介绍很多遍——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中国东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天目山东端山前河网平原,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它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复杂社会的权利与信仰中心所在。
“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展现稻作农业高度成就并具有早期国家形态的遗址群。”位于遗址内的考古所,黑色碳化后的一盆盆稻米呈现在眼前,“这些稻米在谷仓被发现,因为碳化才保存至今。我们猜测,当时应该发生了大火……”浙江省考古所年轻的姑娘朱叶菲的这些话是肉眼可见的历史注脚。
对于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孙海波踏了无数遍,“良渚遗产整体由城址、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和以玉器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4类主要遗存组成,其规模依据现已发现的600处同期遗址分布范围界定,约为环太湖地区3.65万平方公里,该空间东向开敞、直抵东海……”
“烟水闲,乾坤大,四面云山无遮挡。”这是站在5000年前皇城土地上的第一感觉。这一天,天气奇特,四面云山翻滚,煞是壮观。
土遗址怎么保护?这是每一个良渚人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孙海波摊摊手,说:“良渚遗址和西湖不一样,西湖有景观、古建筑等,但良渚主要涉及的是土遗址,土遗址在国内保护手段还不是很多,通过考古发掘后的土遗址是很难保护的,很容易塌方、病虫害、水土流失、动植物破坏等。只能自己去探索,因为国内外并没有经验可循。”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
一开始,只能不停地人工巡视,但是埋在地底下的遗址怎么巡视呢?
2015年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良渚古城遗址进行初步勘查;2016年对良渚古城遗址进行了补充勘查,主要对瑶山、塘山、莫角山等进行保存现状、病害初步勘查;2017年4月对良渚古城周边历史环境及新认定为遗产要素的外围水利系统进行调查;2017年6-8月重点对城址、墓葬、外围水利系统等良渚古城遗址主要构成要素进行本体现状评估和病害调查……
通过这些前期勘查积累经验与数据,良渚古城遗址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初见端倪——它集监测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预警和信息管理为一体,就像给“良渚古城”遗址保护装上一个“天眼”系统。
目前,在多年巡查的基础上,专家们在莫角山、反山、城墙、水利系统等遗址点,根据遗址点特点进行选点、布点。“土台、土墩、墓葬、城墙、水坝等土遗址都是重点监测保护对象,布点会相对密集。”孙海波说。
“每一个点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前端设备布局也不一样。例如,莫角山现在已经进行回填复绿保护了,并没有断面,所以土壤温湿度、含水量、地下水位、植物根系影响等是特别要关注的对象;而水利系统有些是裸露在外面的,所以除了地下前端设备外,还会布地面探头,人工巡查等几种监测方式结合,裂缝、风化、土体剥落等是重点监测方向。”
这个系统运行的流程是怎样的?
孙海波说,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很好理解,就是肉眼能看到的,例如,地面监控系统以及定期的人工巡查;隐性就是埋在地下的前端设备了,它通过监测将数据通过无线传到后台形成数据库,专家们根据这些数据和经验来设定各种监测项目的预警值,再根据这些数值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就像医生对症下药一样。”
5月初监测预警系统将试运行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完备的遗产基础数据库、完善的遗产监测预警体系,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程序之一。
5月初,监测预警系统将试运行,预计5月底左右完整系统平台全面上线。监测预警系统将致力于土遗址保护难题,为下一步土遗址的保护研究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料。建成后的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系统将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持,对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良渚国际考古保护中心、良渚遗址遗产监测中心、反山片区展示中心、莫角山片区展示中心和良渚博物院陈列改造等5个展示场馆正在建设中。
趁着春天,抽空去看一次良渚遗址吧,登临矮矮的莫角山,面对空旷起伏的低丘之地,遥想那宽至数十米的城墙,数千年前,这里曾经有成群结队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精心劳作……这也许是你与历史一次无声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