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姚庄横港村:“这里每一处都在发生美丽蝶变”

2018-04-07 10:11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方 钰 通讯员 曹宇杰

  第二站

  

  四月的姚庄镇横港村,焕发着春的活力。行道树绿意盎然,庭院花卉在竹林的绿荫下竞相吐艳,农户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村里的步道洁净如新,水墨画装点在粉刷一新的农房外立面上,与小桥、流水、人家,融合成了富有水乡江南特色的画面。

  “这几年,我们村每一户、每一处都在变。”68岁的老党员张培根自豪地说,“早5年前,你到横港村,那个味道不好闻哩。河水都是黑的,到了夏天还会泛起泡沫。地上满是猪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回去以后,你的家人可能还闻得到你身上的猪粪味。”

  “别的不说,就说这个垃圾。现在每户村民的家门口放两只垃圾桶,一只可回收,一只不可回收,不管啥时候过来看,都摆放得很整齐。我们扔垃圾都是分类的,垃圾一放、盖子一盖,没有任何异味。以前,垃圾桶是摆设,垃圾满地堆,尤其是泔水四处流淌,味道比较冲。”横港村党支部书记张林介绍说。2013年前,横港村418户居民中,有80户是生猪养殖大户,年生猪存栏量23900头,是常住居民的14.3倍。而一头猪的环境消耗量相当于5个人。这样一来,横港村环境承载量早已不堪重负。

  变化从2013年开始,嘉兴开始推行生猪养殖减量提质,横港村开始了生猪退养。“目前,我们村一头猪也不养了。养殖户已经转型做其他行当了。”张林自豪地说。但是,记者心中充满好奇:生猪退养后,横港村民靠什么发家致富?他们的收入是降了还是增了?

  “说实话,生猪退养后,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都经历一点波折。现在,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路径。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4188元到2017年的35027元。村集体收入这一块,也经历‘过山车’,2013年生猪退养第一年,从50万元骤降至30万元,但2016年已经增长到95万元。2017年126.4万元。”张林细细地向记者阐释着居民和村里的每一笔收入来源。

  据介绍,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增长的背后有两把密钥:一是盘活土地的文章;二是面向上海种花卉。

  横港村的土地文章首先从土地流转开始。2015年,他们利用红旗塘沿线猪舍拆除后的集体土地以及农户流转的94亩土地,建起了120亩的农业产业园。其中30亩是养殖户转型升级自建的蔬菜大棚,还有75亩左右的大棚,由村集体以招标形式建成并统一出租,剩余的15亩露天土地,用来租给村民种菜。建好的连栋大棚,以每亩每年4000元左右的租金出租种花卉,并约定三年后租金再增加20%。农户流转出来的94亩土地,村里按每年700斤稻谷的国家牌价发放到农户,作为农户的土地流转收入。

  现在大棚租金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70万元的收入,占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的七成左右。2017年,横港村又乘胜追击,进一步做大土地流转文章。利用村级工业园“低小散”企业腾退后的集体土地,建起了73亩大棚并全部出租,以每亩6000元计,村集体收入每年再增40多万元。除了租金收入,村里还推进农房改造集聚,通过宅基地复垦,增加土地40亩,由村集体统一种植了4个品种的树苗,既避免了荒废,又改善了村里的生态环境。

  到2018年,拥有1945亩土地的横港村,已实现土地流转1906亩,土地流转率达到了98%。土地流转也给横港村带来不少政策补助。农经部门对整村流转率达91%以上村有相应的奖励,国土部门每年也给村里发放耕地保护费,两笔账一加,对村里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因为流转率高,让横港村的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和功能化布局。地面上的种植物既是农产品,又是风景,而横港村的道路,又恰好将这些风景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平坦开阔,而且四通八达,沿路走在村里,可谓十步一景。该村将道路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实现村内外交通网络的有效衔接,村民住在哪里,水泥路或石板路就修到哪里。

  记者沿着水泥路行走在乡间,发现路边有一个名叫“五彩”扶贫基地的大棚,大棚里放满了花卉“孔雀红”,有位农户正忙着给花卉填土。带着好奇,记者走进大棚,陪同的人介绍,这位姓马的大婶听力有障碍,没法在工厂做工,家里经济不活络。村里把她安排在基地打工,拥有了固定的收入。她说:“村里的老党员们都很有耐心地跟我交流,在这里工作我很开心。”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村里残疾人的生活,村里建立了嘉善全县首个村级运营的“五彩”扶贫基地,总投入8.5万元,总面积4.5亩,将党员志愿服务和扶贫工作相结合,用花卉种植帮助残疾人家庭,其中红色代表党员志愿者,黄色代表助残志愿者,粉色代表巾帼志愿者,橙色代表文化志愿者,绿色代表青年志愿者。“别看我们基地小,去年基地产值达7.5万元,我也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这笔钱对于我来说足够日常开销了。”马大婶笑着告诉记者。

  除了收入,村民们也对横港村环境“蝶变”感到欣喜,从曾经的养猪大村到如今的美丽乡村,从昔日的“脏乱差”到今天的“洁净美”,当地花卉种植大户郭为春深有感触,他的大棚里的月季开得正盛,“你猜猜以前这里是什么?猪圈!”他指着自己的连栋大棚对记者说,“你一定想不到我以前是养猪大户吧,以前,我养猪存栏量有6000头,那时这里可不是月季,而是臭烘烘的猪圈!”那时郭为春养猪虽然每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但是由于脏乱差的环境,他觉得钱挣得不舒服。“生猪退养后我承包了村里60亩地,转行种花卉,销往全国各地,每年的收入也有几十万元。比起养猪,我更喜欢花卉种植,现在不仅有了可观的收入,环境也舒适了,美丽的事业让我拥有了美好的心情。”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90后,我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原本是陌生的。行走在横港村,我没有想到满目春色的背后居然沉淀着那么多蝶变的故事,从农民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中,我突然发觉,农村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编辑:袁波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