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龙泉新乡贤回乡记:乡村治理,他们架起桥梁

2018-04-02 08:45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王艳 记者 董洁 梅玲玲

龙泉市兰巨乡仙仁村党支部书记雷后焕(右二)和村里乡贤沟通交流。

  浙江在线4月2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王艳 记者 董洁 梅玲玲)阳春三月,高空俯瞰,满坡满野的金黄中藏着一个“寿”字。这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龙泉市兰巨乡仙仁村。

  4月1日上午9时,仙仁村党支部书记雷后焕召集了村里20多位乡贤,在油菜花田的观景台上,讨论村里农业机耕路项目等问题。

  村美人心齐,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乡贤们的参与努力下,乡村振兴的道路正越走越宽。

  乡贤归来

  反哺乡村建设

  仙仁村村中央百亩油菜花田的对面,有一片粉色的桃林。再过两个月,桃子会挂满枝头,村里人又要为丰收忙碌起来了。2015年,乡贤练书文放弃在外的事业,回村里投资承包了300多亩的长寿桃基地。

  每天早上7时,练书文就会来到这300多亩的桃林,看看桃树的长势。哪棵树有“状况”了,他都会拍照留存对比,并在纸上记下生长问题,叮嘱等会来护养桃林的村民们,要细心“照料”。

  桃树种植了3年,68岁的练右儿在桃林工作也快3年了。看着小树苗长成成年大树,年年结硕果,练右儿心里也开心。不仅能在家门口工作,还能让自己每个月增加近3000元的收入,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在乡贤的帮助下,目前,全村已有100多名群众加入桃林、油菜基地、有机稻田等种植事业,既帮助村民增收,也解决了村里大批妇女劳动力闲置的问题。

  “我是一名党员,早先出去学了一圈拼了一回,现在回乡为乡亲们干点实事,大家互帮互助,日子就会一天天好起来的。”放弃外面事业回乡发展的练书文,想法简单而纯粹。

  村庄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乡贤蒋德平常年在外经商,心却记挂着村里。村里要建一个长寿文化主题馆,记录村庄的千年历史和长寿养生“秘诀”,为乡村旅游铺路。蒋德平家有一座2层600多平方米的百年老宅。老宅很受欢迎,许多人来打听,有要建工作室、画室、民宿的,蒋德平都没答应。村里提出想要租用老宅做长寿文化主题馆,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租金比市场价的一半还低,他说:“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仙仁村的历史,我很高兴。”

  像练书文和蒋德平这样反哺乡村、造福桑梓的贤达人士,在龙泉市并不罕见。龙泉市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工程”以来, “请贤、招贤、留贤”,每个乡镇都建起了乡贤人才库,成立了引贤联络组,搭建了“乡贤会”等平台,打好亲情牌、生态牌、产业牌和文化牌,有效促进了乡贤的回归。此外,龙泉市还分类组建了慈善爱心、公益事业、旅游开发、农业开发、矛盾调解、工程监督等多类别“乡贤会”,实现乡贤资源“变散为聚”的“聚群效益”。

  这几年,龙泉市成功吸引2000多位致富能手、优秀青年、贤人志士返乡。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乡贤加速回归,不仅带来了资金和项目,还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帮助村民增收。

  智囊顾问

  巧解乡村矛盾

  4月1日上午,和往常一样,绍兴市上虞区小越街道小越村乡贤袁善定早早就在村里的乡贤调解工作室“坐镇”了。

  在村委会办公楼内专门开辟出来的这间工作室面积不大,布置简单,但在这里,一件又一件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今年77岁的袁善定是工作室的骨干,退休前,他曾是一家工厂的厂长,工厂开了20年,村里大多村民都在他手底下干过活,作为一名老企业家、老党员,袁善定在村民中的威望很高。

  前段时间,村里搞环境卫生全域提升工作,清理农户门前屋后堆放的杂物。村民程某不同意把门前的一堆石材搬走,村干部上门劝导了几次都不顶用。

  程某是袁善定的老员工,村里“请”出了袁善定。“村里做这件事也不容易,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你要服从和配合村里工作。”没想到,袁善定寥寥几句话,程某就听进去了,马上把堆放的杂物清理干净,村里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上虞,乡贤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乡村建设,其中通过乡贤担当“矛盾调和剂”的“乡贤治理”新模式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做法。该区共建立了5个以乡贤为主要成员的民间调解机构和203个“老娘舅”工作室,为调解乡村矛盾纠纷对症下药,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上虞区丰惠镇“大调解中心”是这5个民间调解机构之一。丰惠镇是一座千年古镇,历史上出过许多名家,有当代著名出版家、社会活动家胡愈之,还有“当代茶圣”吴觉农。

  不乏乡贤的丰惠镇拿什么标准选择乡村治理的贤人?丰惠镇专门制定了10条不宜从事乡贤治理工作的“底线”,高标准开展“选贤”。通过设置这些“硬杠杠”,60名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优良、敢于仗义执言、主持公道、扶正祛邪的老干部、老党员、经商能人脱颖而出,构成了丰惠镇的“乡贤资源人才库”,平均每个村两名。

  最近,通过西湖村和邻村西溪湖村的两名乡贤,丰惠镇成功化解了一起积怨长达两年的村民纠纷。“这起跨村纠纷调解,两个村的乡贤都积极参与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小。”丰惠镇党委副书记罗刚祥告诉记者,丰惠“大调解中心”成立以来,乡贤共成功调解纠纷87起,调解成功率超过98%,如今该镇已基本实现矛盾不出镇。

  上虞区在基层治理中,通过基层组织的挖掘和引导,一批经验丰富、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乡贤成为乡村发展的“智囊顾问”和调解矛盾纠纷的“老娘舅”,去年全区通过乡贤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达4000余起,全区家庭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近30%。

  凝聚人心

  挖掘文化动力

  “练拳首先要讲‘德’。”洪亮的声音从洪氏祠堂里传出。每到周六,常山县同弓乡山边村的洪氏宗祠就热闹起来了。祠堂院内,一身白衣的乡贤洪文达在教60名中小学生学习洪氏斋公拳,舒展翩然,气势如虹。

  62岁的洪文达是洪氏斋公拳第五代传承人。在村干部的邀请下,从乡镇部门退休后,他就回到了村里,发挥余热,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洪氏宗祠,几百年风雨,屡遭劫难,只剩下一面朝南的老砖墙。“洪氏宗祠是村里的文化符号,它激励后人要秉持团结向上、勤奋好学和邻里互爱互助的精神,乡村振兴需要文化支撑,村民们也需要铭记历史。”洪文达说。

  2016年,在洪文达牵头下,乡贤们自发组成了重修洪氏宗祠理事会,共筹集70余万资金,启动了洪氏宗祠修缮工作。通过一年多时间的修缮,保留了徽派建筑风格的洪氏宗祠焕然一新。

  如今,洪氏宗祠成了同弓乡村民的大课堂、农家书屋,是大家学习的好地方,乡村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下活跃了起来。

  文化氛围浓厚了,乡贤们又聚在一起讨论怎样发展乡村。早在2015年,同弓乡就有定期召开乡贤、村民代表和党员干部们座谈会的制度,抛难题,解疑难。洪氏宗祠修缮完毕后,同弓乡就把乡贤座谈会定于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和十五,共话乡村事。

  在最近的一次座谈会上,乡贤们就如何打造文化品牌,拉长旅游产业链,振兴乡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乡村要吸引外面的人来体验和消费,就要善于挖掘文化,培育品牌,才能拉长产业链。”48岁的乡贤洪文龙在座谈会上说。

  “洪氏斋公拳在常山已有一百多年的传承历史,容易推广,我们可以利用洪拳文化资源,开展有效的宣传,吸引游客来体验学习洪氏斋公拳,游美丽乡村。” 洪文达说。

  同弓乡党委书记王建坤表示,接下来要继续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扬团结向上、勤奋好学和邻里互爱互助的精神,结合瓜果基地等自然资源,打造以采摘、观景、休闲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线路,乡亲们一起努力,把日子越过越好。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