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过去说起苍南,别说在浙江,就是在温州也排不上号。
资源乏善可陈:超过120万人的人口大县,人均不足3分田。不独如此,苍南全县有37个民族,是浙江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宗教势力、宗族势力影响农村稳定。
不过,近年到苍南的人发现,苍南正悄然发生变化:不但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更可喜的是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基层组织越来越强。
说起这些变化,苍南县委书记黄荣定认为:“这是苍南县近年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努力实施‘四轮’驱动的结果。”
抓移风易俗,乡村生态“新”起来
苍南旧俗,婚丧嫁娶场面越大,越有脸面。“谁家小孩满月,要给全村人发喜糖喜饼;办丧事喜事要七八天,搭棚设宴、摆流水席。”苍南县龙港镇云岩社区中对口村白玉珠老人回忆,一场盛宴下来,普通人家十多年的积蓄基本耗光。
乡村振兴如何抓?苍南的破题之笔是移风易俗。3年前,马站镇棋盘村村委会发出倡议:喜庆嫁娶不许分发喜礼;改喜糖喜饼为助困善款的家庭,上村光荣榜;党员干部带头将喜酒规模定在10桌内……
几年下来,婚丧简办成了新习俗,“喜庆慈善”更成为特色。记者日前来到棋盘村,村口大屏上正滚动着村民黄兴瑜的婚讯。大红花旁,一行字十分惹眼:黄兴瑜订婚捐善款1200元。
以“喜庆份子钱”的方式捐给村慈善基金会,用于助学、助困等公益建设。仅2016年,苍南节约喜庆费用500余万元、办丧费用约400万元,惠及15000多名村民。
为引导村民革除丧葬陋习,苍南在严禁修新坟的基础上,对旧坟实施生态化改造——土坟化、植被化、小型化。记者近日沿着七八省道一路向南,只见青山座座,偶见几座坟茔也都很小,且被绿植覆盖。
建骨灰塔、骨灰堂,引导群众实行树葬、花葬、海葬……通过移风易俗,苍南将殡葬改革引向深入,也推动了乡村生态好转。
移风易俗,并非朝夕之功。苍南各级政府因地制宜举办各种活动,将新风尚种进人们心里。春节期间,记者在灵溪镇双汇村采访时,正碰上镇文化站在举办一台“树文明新风”移风易俗专题演出,歌舞、渔鼓、小品讲的就是身边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故事,引来村民阵阵喝彩。
在马站镇棋盘村,记者参加了一场“移风易俗乡风评议”活动。几杯清茶,党员和村民代表在村委会团团坐定。评议小组组长、村党支部书记李丕岳先表扬了村里近期婚丧简办的事例,之后再把几例不良现象拿出来交大家评议。
会场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发言,评议过了中饭时间还没结束。村委会主任陈崇高说:“在村民们眼里,评议是天大的事——按《红白理事会章程》规定,大操大办的家庭,村里会对其采取5年内不得享受村福利待遇、不参加村内文明示范户评选的处理。村里约谈后仍然屡教不改的,还会上村务公开栏的黑榜。”
兴村镇经济,村民荷包“鼓”起来
苍南靠海,海产丰富。周边地区靠海致富,苍南人的荷包却始终鼓不起来。何故?“门前对着海,祖宗留下来;谁也休想动,只能我捕采”,受传统思想影响,村民间“海权”纠纷不断,互相掣肘,谁也发展不起来。
苍南开展“养殖用海二级承包改革”,改变“海权”散乱局面。改革后,沿大渔湾的村民依法获得养殖用海经营承包权。凭“养民证”,村民们又在农信社贷款1047万元,搞起紫菜养殖。
如今,遥望苍南大渔湾,从港内到港外,一片密密麻麻的紫菜网帘蔚为壮观。养殖户蔡明清开着小船穿梭其间,把紫菜苗固定在竹竿上。“这紫菜能卖30万元。”蔡明清说,“现在用海规范了,大家慢慢都富了。”
渔民富了,海域使用租金也水涨船高。“去年13个村交了租金400万元,我们还要返还200万元给村里。”赤溪镇副镇长廖诗超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苍南实施承包费返还制度,将50%海域使用金返还给村集体。仅此一项,就给大渔湾沿岸19个薄弱村“摘了帽”。
村集体有了钱,处处大变样:流岐岙村建起了毛竹堆放厂,村里环境脏乱的问题立刻缓解;南行村拓宽了通往码头的路,运输车越跑越顺;中魁村新建了乡村大舞台……
沿海村庄靠海而富,内陆薄弱村怎么办?各村镇着力开展项目带动,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
在金山头村,一家国有茶场因缺少资金闲置多年。在县里“撮合”下,茶厂出设备、出厂房,周边各村或出资金、或出劳力,联合成立一家集体股份公司。闲置多年的资产盘活了,周边23个村的上百户贫困户依靠股份或打工,一举脱贫。
在马站镇中菇村,在科技人员指导下,村民们走上质量兴农之路。依靠种以色列番茄,村民人均增收7000多元。记者春节期间采访时看到,数百亩番茄挂满了“红灯笼”,一棚棚波斯菊明晃晃开成一片。“村里每个季节都有花看、有水果吃,‘精品农业’让每亩地的产出翻了跟斗。”马站镇党委书记章美华说。
促文明乡风建设,村民脑袋“富”起来
要想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这一点,苍南人体会最深。
马站镇三澳村渔民吴乃宜,用6年多的辛劳,还清去世儿子的欠债,被网民称为“诚信老爹”,并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3年,苍南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文明乡风”建设。连续开展“感动苍南十大人物”、“十大孝子孝媳”、各行业“最美人物”等系列评选活动。典型引路,将人们心中的真善美激发了出来:在龙港镇浦后村,遗体搬运工余上忠多年来省吃俭用,相继收养12个弃婴;在马站镇,宣传委员许允水成为苍南第六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如何让文明“盆景”成为文明“风景”?苍南通过制度去激励。2016年,中墩村村民卢立鹏被评为县道德模范后,还获得30万元信用贷款额度。“道德模范贷款,无需抵押!”此次授信,让更多的人争相去当道德模范。几年来,苍南各乡镇涌现各类道德模范500余人。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文明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苍南开展“端午祭祀礼”“九九敬老礼”“启蒙礼”“成人礼”等各类传统礼仪活动,将敬宗敬祖、邻里互助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道德风尚形成,离不开环境熏陶。在苍南县,文化礼堂成为撒播文明乡风的主阵地。记者在灵溪镇溪心村文化礼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献礼十九大”联欢晚会,12个村自导自演的节目,吸引了上千名村民前来观看。
文明乡风建设带来了什么?在龙港镇云岩社区中对口村养老院,记者正巧碰到一批志愿者在为老人们服务——有的帮老人们理发,有的帮老人们量血压,有的帮老人剪指甲……志愿者陈荣层告诉记者:“我们每月13号固定走访这些养老院,我们这个资源小组的400多个志愿者来自全县各个乡镇。”
据介绍,目前苍南有各类志愿者组织42家,志愿者26万人。
加强农村党建,执政基础“硬”起来
1月15日晚7时,项东村活动室灯火通明。30余名党员的“夜学”活动开始,由村支书项芳炼带领学习县政府工作报告,一位副县长也参与会议。
要解决宗族势力、宗教势力影响农村稳定问题,执政基础先要“硬”起来。苍南首先向党员自由散漫现象“开刀”。127名“体检”不过关的党员被迁转到党性教育支部“回炉”,11名不合格党员被坚决除名。同时,一批能人、回乡毕业生、退伍军人被吸纳到村组织,村组织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11%,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执政基础“硬”起来,离不开物质支撑:苍南落实“四项保障”,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城镇社区党员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实现足额保障。
执政基础“硬”起来,离不开制度保证:苍南将每月15日定为全县农村党组织的“集中夜学”日,并在当天晚上6至9点统一组织开展“集中夜学”,明确纪律要求,全面实行“四个严禁”,即严禁擅自更改学习时间,严禁擅自删减学习内容,严禁弄虚作假搞变通,严禁以学习会的名义给党员发补贴。33名县领导在“集中夜学”当晚深入农村巡回讲党课;县、乡组建45支讲师团,抽调263名机关干部、驻村干部、业务骨干等,进村开展政策宣讲……
多措并举,苍南基层党组织面貌焕然一新。龙港镇云岩社区中对口村以前是个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之前在云南做生意、年赚几百万元的陈少甫,经组织动员后回村做了村党支部书记。不到两年时间,居家养老中心、村民中心等全部建成,农业合作社、垃圾处理厂等产业全部上马。
春节期间,记者在村里采访时看到:村舍俨然,水泥村道平平展展,溪沟里碧水潺潺,占地百亩的大棚里各种蔬菜生机盎然,正在劳作的农民陈中顺笑言:“有了好的带头人,地也好像铆足了劲,去年一亩地毛利润有一万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