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温州市区白塔巷13号民居“整容”记

2018-01-14 09:19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记者 章映

  曾经凋敝破败的老房子,经过精心设计整修,成了古色古香的特色建筑。引发全国关注的《漂亮的房子》,在温州也有自己的版本。前天,位于市区白塔巷13号民居历史建筑修缮通过预验收。这是全市第一幢完成整体大修的历史建筑。

  该民居位于市区信河街西侧的庆年坊街区白塔巷东巷口,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式的传统合院民居,历史风貌保存较好。2014年被列为温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

  小小门台 5道工序大有讲究

  从白塔巷东口看过去,这幢白墙黛瓦的两层建筑外表并不起眼。但走到近前,小而精致的门台、精美的灰塑马上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东南门台原先损毁严重,我们参照了古城内同时期中西合璧的巴洛克风格门台,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复原,呈现古城内第一座新建水刷石民居门台。”设计单位、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介绍道。

  水刷石施工工艺要求很高,施工难度大,雕塑形式、工艺流程与材质运用等,都经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反复探讨。工序说起来只有5道,但每一道都大有讲究。

  灰塑技艺

  非遗传人团队执行

  前后门台和照壁上的灰塑修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灰塑代表性传承人李景远团队的手笔。

  “这种抹灰雕塑工艺精细复杂,是这幢建筑的风貌精髓所在。”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但这幢民居内外灰塑都存在异常严重的风化、缺失问题。如何既留存灰塑的历史原迹、又在修补中适当创作发挥,就考验团队的水平了。

  此次灰塑施工在李景远主持下,严格遵循传统施工工艺执行。先要清理基层,对原有破坏面层逐层清理、刷洗;再构图案,节点上打骨架;接着绑扎麻筋,突显立体感,防止开裂;然后上麻筋灰,得选用水泥、胶水、麻筋、细砂、蛎灰混合使用;最后才是面层细作,显现精工细塑。

  灰塑修复,重点在门台、建筑北立面内外墙、南院照壁、正屋明间额坊等多个区域,南院的“福”字照壁,北立面内墙的“花开富贵”等施工工艺精湛,对建筑内部风貌提升明显。

  修复旧貌

  同时增加现代设施

  此次对民居的修缮重点,在于恢复历史格局、修复建筑风貌、增加现代生活设施,包括复建东南门台、恢复院落格局、修缮主体建筑、修补灰塑饰面、增设卫生间、整治室外环境及完善市政工程等。

  “改建是为了后续保护使用提供条件,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修缮、保护历史建筑。”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主体的两层小楼里,记者里里外外走了一圈,发现上下共有7个房间,均为木质结构,采光良好,连西侧的小连廊,都特意在上方瓦片处增设3片玻璃天窗以增加采光面积。二楼露台正对南照壁,向下看小小院落十分精致。

  “一、二楼原先有多处后期搭建或违建,我们全都拆除,恢复原有中轴对称的布局,并恢复了二楼的露台;木梁柱、木隔断、木门窗等构件,也都进行了整修。”该负责人介绍。

  另外,此次还对小楼的三合土地面进行了专业修复。现场部分地面还铺着覆膜,要等1个月左右,待三合土完全发酵干透后,才能揭膜投用。据悉,该小楼正厅的三合土地面还保存着部分阴刻花饰,这在我市属于首次发现。

  如此精致优美的历史建筑,谁还能想得到,就在3个多月前,这还是一幢违建遍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待拆除D级危房。

  据介绍,白塔巷13号民居修缮工程范围313平方米,其中建筑保护修缮区228平方米,包括两层砖木结构主体建筑及其院落;环境整治区85平方米,包括东南广场、东侧花坛、北侧道路协调等。

编辑:潘洁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