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磐安高二乡借资本振兴乡村 高山农民的"幸福计划"

2018-01-09 08:25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许雅文 县委报道组 卢伟星 陈蓓蓓

城里客来高二乡体验传统农耕

  核心提示: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新年伊始,《美丽乡村》周刊推出“乡村振兴探路者”系列报道,聚焦浙江各地近年来在推动农民增收、乡村发展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喜人成就,为各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浙江在线1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许雅文 县委报道组 卢伟星 陈蓓蓓)第一站,我们走进位于磐安高山深处的高二乡。在那里,一场以“我的幸福计划”为名的乡村振兴计划持续发酵。依托优质生态资源,高二乡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发展,鼓励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2018年伊始,山区县磐安的农民们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元旦小长假里,位于大山深处的高二乡冷坑村下初坑自然村,游人纷至沓来,村里5家农家乐忙碌中洋溢着浓浓的幸福味道。

  只有14户人家的下初坑村,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田地少,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做生意,村庄“空心”,缺少活力,村民的日子过得着实不易。

  2012年4月,高二乡引进工商资本——浙江品尚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启动农业综合性开发项目——“我的幸福计划”,发展绿色精品农业,打造民宿产业带,带领农户走上增收致富路。

  如今,下初坑的命运得以改写,高二乡也从一个落后山乡,变成浙江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全乡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5575元增至2017年的12175元。为了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最近,高二乡又着手打造“我的幸福计划”升级版,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大山深处,幸福田园、幸福家园、幸福学堂、幸福公社等一系列发展计划,共同演绎出一曲乡村振兴的幸福协奏曲。

  抛荒的土地,迸发新的活力

  1月2日,小雨淅沥,元旦假期的游客已经离开,下初坑恢复了宁静。原本可以歇一歇的农家乐主人张洪传、张苏琴夫妇,接到金华一家旅行社的预订,又忙碌起来。

  2016年,夫妻俩在下初坑开起第一家农家乐,每年的营业额在20万元左右。他们感慨:“这样的收入,过去想都不敢想!”

  高二乡,全乡平均海拔700多米,山高路远,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留守在家的1000余人口中,多是老弱妇孺。

  2012年,时任高二乡党委书记施时喜分析形势:高二乡山好水好空气好,种出的蔬菜带着香甜,优质就该优价。为此,他找到了从高二乡走出去创业的蔡文君。

  “大山深处田地稀少,农民家底薄,规模农业显然难以施展拳脚。”高二乡政府与蔡文君经营的浙江品尚道农业发展公司展开合作,由公司提供种子、种苗,与高二乡农民签订种养合同,以传统农耕方式生态种养,农产品再由公司统一收购。他们还为此起了一个美好且令人振奋的名字——“我的幸福计划”。

  计划开始实施,收益与品质直接挂钩,稻谷卖出了米价。当年,“我的幸福计划”便吸引近400户农户参与,人均增收1100多元。

  2015年4月,“我的幸福计划”设立幸福学堂,每月开展一期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同时,品尚道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为土鸡和土猪肉配上防伪标识,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并负责按期回收农产品;设立幸福公社电子商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物流将农产品直接卖到大山之外。

  短短几年间,“我的幸福计划”将幸福带给了3000多户、1万多名山区农民,让参与这项计划的农户平均收入翻了一番。

  张苏琴给菜园施上有机肥,生长出来的香甜白萝卜备受游客欢迎;“山村人家”农家乐老板陈岩星一大早便拿起锄头上山挖笋,妻子王彩花在院子里支起石磨做农家豆腐圆;村民们逐渐放弃种植中药“玉竹”,因为这会造成坡地水土流失……村民自家的土货,俨然已是高二乡的金字招牌,曾经抛荒的土地被重新耕种,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幸福山村,要有农民的位置

  漫步下初坑,薄雾在青山翠竹间升腾,青瓦黄泥房依山而建,鹅卵石砌成的步道阡陌纵横,宛如一幅雅致的中国画。

  不同于经济发达地区快速的农房改造,下初坑村近年来很少造新房子。一座座保存完好的黄泥房,不经意间却成了山间的风景,留住了传统村落的风貌。

  2014年,胡禄南调到高二乡任党委书记,一方面欣喜有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到“我的幸福计划”,另一方面也有了新的忧虑:高二乡可用于耕作的农田逐渐趋于饱和,种植业发展遇到瓶颈,如何进一步扩大村民的增收渠道?

  走遍了51个自然村,他细数高二乡的优势:磐安是国家生态县,高二乡的森林覆盖率能达到87%;海拔1200米的高姥山旅游区坐落此间,湖光山色,漫山绿地,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海拔1148米的七仙湖高山湿地公园,也有待开发利用……胡禄南越来越笃定,发展生态旅游,正是高二乡的未来。

  放眼浙江,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蔡文君越来越觉得农旅结合是高二乡未来发展的方向。由此,高二乡和蔡文君再次找到了契合点:启动“幸福家园计划”,将下初坑村改造为高端民宿。

  “泥庐”,是蔡文君在下初坑开出的民宿。起初,公司花30万元请人设计方案,蔡文君看后却搁置不用,“这个方案要将下初坑的村民全部迁出去,我不认同。”在他心里,理想的民宿要有业主,更要有村民,双方共同努力,把下初坑打造成一个和谐家园。

  “能搞起来吗?”山里人也用谨慎的目光看着这一切时,高二乡又创新推出“企业+农户+村级物业”的多元化经营方式。据胡禄南介绍,“泥庐”专营住宿,农家乐主攻餐饮服务,村里还成立物业公司打造鸟巢木屋,实施差异化经营。

  就这样,“我的幸福计划”渐渐又升级为“幸福里农旅文化产业园”,走上了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与下初坑距离不远的丰陈村照研岗自然村里,王伟飞家正在造新房,想要赶在今年夏天前开门迎客。身后的千亩梯田上,高山营地公园初具雏形,薰衣草、格桑花、玫瑰已经种下,安居乐业的未来正在向他靠近。

  返乡热潮,在大山里涌动

  淳朴的乡村,一旦遭遇商业文明,往往容易失去本真,变得急功近利。而对于蔡文君来说,如果有人在土鸡蛋里充入“洋鸡蛋”,用山外的稻谷冒充山里谷子,就是触碰了高二乡的底线,砸的是“我的幸福计划”的品牌和饭碗。

  在他的建议下,下初坑的5家农家乐统一主打菜品的价格:土鸡煲180元,火腿100元。无论何时走入下初坑,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虽与山区小农经济理念偶有冲突,但山区人必须学会这种生存法则。”胡禄南对此鼎力支持,“返乡人才给山乡带来的,不仅是市场,更是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

  2017年10月,在磐安县和高二乡的共同推荐下,蔡文君入选浙江省财政厅首批5个“3030”新农人。这项行动计划,旨在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培育30名30岁左右,有志向、懂技术、会经营、敢闯敢干的农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解决农业问题中“人”这一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此次入选,蔡文君可获得省财政不高于500万元的项目支持,享受政策性信贷额度担保,进一步支持“我的幸福计划”在山乡的实践。

  汽车行进在高二乡锣铜田村到山前村间的公路上,两旁成片的桃树倏忽而过。2013年,仙居人张亩分来到这里考察时说:“山路蜿蜒崎岖,路面高低错落,是旅游观光的好线路。”当年年底,他便租下2000多亩土地,种下近4万株桃树,一个世外桃源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人们纷纷走出大山,到逐渐有人回归,乡村正在成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近两年,前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胡禄南说,这其中,有在外打拼的高二乡人,还有其他地方的客商。

  为了吸引人才,高二乡也在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去年年底一项老房改造项目在山间启动。胡禄南说,改造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让乡村重新热闹起来,让农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职业,“东山头村、风厂村等处的老房子已经完成改造,正等着创业者前来一显身手。”

  胡禄南说,高二乡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生态优势,吸引更多工商资本,发挥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建设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