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温岭胜利村文化礼堂:“知青故事”在这里继续书写

2017-12-22 15:45  来源:中国台州网 

  名片:

  胜利村,地处温岭市箬横镇东部,北临横东路,是温岭有名的葡萄、紫菜生产基地,机械加工乡村。村域1.0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1人,有大道地、浦岸头、梁家里、张家里、四塘等自然村。胜利村文化礼堂,坐落于文革时知青下乡的东方公社内,建筑面积1131.16平方米,2017年1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

  你想知道,40多年前,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如何生活吗?在胜利村文化礼堂里,珍藏着163位知青的独家记忆,一件件珍贵的老物件、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将会告诉你答案。

  这里珍藏163位知青的独家记忆

  生锈的犁耙,泛黄的劳模奖状,写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杯……在胜利村文化礼堂知青馆,一件件老物件,原汁原味再现了40多年前知青生产生活的场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批风华正茂的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到了原箬横区东方公社插队落户。15年间,仅来自县城和箬横镇的知识青年就有163人,分布在12个大队。

  在胜利村,遗留有一栋二层砖瓦房,正是当年的知青宿舍。2014年8月,砖瓦房改建为“东方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文史馆”。胜利村文化礼堂落成后,文史馆也搬进了新家。

  “据我了解,这是台州第一家以知青为主题的文化礼堂。”温岭市东方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袁小玲告诉记者,“看到这些老物件,仿佛重返知青时代,满满的都是青春回忆。”

  袁小玲是一名老知青。20岁那年,她下乡来到东方公社,种起了甘蔗、柑橘、四季豆。她还记得,箬横到公社的这段路,她徒步要走上半天,脚都磨出了水泡。

  “在那个年代,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条件无比艰苦。”老知青吴三弟感慨。当年插队时,他曾获得过“先进个人”荣誉,如今,奖状也被收录在了知青馆里。

  知青馆里,珍藏了一个年代的记忆。当年在东方公社插队的老知青们闻讯赶来,在这里找到了心灵归宿。知青馆开馆后,北京、上海等地的老知青也接踵而来,怀念过去岁月,寻求文化共鸣。

  老知青回村反哺“第二故乡”

  自从有了文化礼堂,知青们和胜利村又有了交集。胜利村与老知青的故事,在不断续写篇章。

  “东方知青献青春,海边人家惜真情”。这是知青馆里的一副对联,也是老知青们反哺农村的真实写照。

  在老知青们眼中,胜利村早已是“第二故乡”。袁小玲一直关注着村里的变迁,吴三弟时常回去探望当年的老人,老知青们与胜利村有割舍不下的感情。

  这一座知青馆,也融合了胜利村与老知青的心血。村党支部书记张蔺君告诉记者,老知青们不仅出谋划策,而且还慷慨解囊,不计回报地付出心力。

  “知青精神,弥足珍贵,也是老前辈们留给胜利村的宝贵财富。我们设立知青馆的初衷,也是为了传承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张蔺君介绍。

  今年,箬横镇的新兵壮行礼,也在胜利村文化礼堂举行。老知青们的故事,激励着新兵们报效祖国。

  前不久,胜利儿童之家还举办了“小知青”体验活动,老知青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做花饼、搓草绳、画簸箕,体验知青生活,领悟知青精神。

  村民们惊喜地发现,当年的老知青又回来了,成了村里的志愿者、智囊团和坚强后盾。“只要村里有需要,无论多忙,老知青们都会赶过来搭把手。”张蔺君说,五水共治、党员讲党课、村晚表演、大合唱比赛……这些活动里,都缺不了老知青们的身影。

编辑:徐光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