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泰顺“全民救桥”一周年 3座国宝级廊桥下月原貌重现

2017-09-02 08:10  来源:杭州网 通讯员 叶锡环 陆剑于 记者 甘凌峰

  刚修建完工的文重桥

  修建中的文兴桥

  修建中的薛宅桥

  去年中秋,一场洪水冲毁了泰顺3座国宝级廊桥,也冲断了泰顺人的百年记忆。

  一时间,横亘于乡间的泰顺廊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最终,所有的关注变成一个信念:全民救桥。

  沿着溪流寻找散落的木构件,修建工程一次次推倒重来……为了重续历史,村民们自发加入到抢修队伍中。

  一年后,来自全国的百家媒体再次聚焦泰顺廊桥,因为3座国宝级廊桥将于下月重现英姿;也因为,作为泰顺人的精神图腾,廊桥如今有了新的传承。  

  76岁老人沿着溪流

  找回100多个木构件

  去年9月15日,受“莫兰蒂”台风影响,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等3座国宝级廊桥先后被洪水冲走。

  52岁的村民林建华说,文重桥被冲垮那一刻,全家族的长辈都哭了。这是82岁的父亲林日森一辈子守护的廊桥。“它突然不在了,就像自己的亲人不在了一样。”

  洪水过后,泰顺县政府第一时间发布《关于收集被毁廊桥木构件的紧急通告》,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今年76岁的薛世云,他的太公160年前曾参与重修薛宅桥。他每天沿着溪流徒步七八个小时,找回了100多个小木构件。

  村民薛益明则自发组织一支20人的队伍,每天起早摸黑开着小四轮、铲车,沿着飞云江等流域仔细搜寻,最远开到100公里外的福建福安。

  短短数天,3座廊桥的主体木构件全部被找到,为日后重建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一些村民自己家被淹了也不管,反而去打捞木头。”泰顺县副县长童德平说,廊桥是泰顺人民精神依托,互助救桥的行为体现了泰顺人的廊桥精神。

  木构件找到了,资金也有了着落。短短1个月,温州各界捐款近1000万元。

  去年11月,泰顺廊桥修复获国家文物局立项,并给予200万元修复启动资金。

  泰顺共有15座廊桥

  是我国拥有“国宝级”廊桥最多的县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泰顺廊桥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明朝中期,和《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一脉相承。泰顺廊桥的存在意味着,900多年前在北宋盛行的虹桥技术并未失传。

  目前,泰顺共有15座廊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冲毁的3座),是我国拥有“国宝级”廊桥最多的县、“中国廊桥之乡”。

  廊桥建造技术精湛,蕴含其中的各类桥记、题字、楹联、诗赋、雕刻、廊画极其丰富,已成为泰顺乡民特定的文化符号。

  近年来,泰顺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先后培养出曾家快、赖永斌、郑昌贵等一批非遗传承人。

  他们之前已先后修缮古廊桥7座,新建廊桥18座,

  使廊桥营造技艺得到传承与发展。也正是由于这批非遗传人存在,令3座国宝级廊桥的修复成为可能。

  今年3月25日,3座国宝级廊桥同时启动修复。为尽可能缩短工期,分别由3位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人负责:

  郑昌贵负责“归位整理”1000多个木构件组成的薛宅桥,曾家快负责“归位整理”1200多个木构件组成的文兴桥,赖永斌则负责800多个木构件组成的文重桥。

  “能让廊桥在自己手里重新站立,此生无憾”

  重建廊桥容易,难的是,如何重续历史。

  薛宅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上一次毁后重建是清咸丰六年(1856),距今已有160年。文重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民国十年(1921)重建。文兴桥,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民国十九年(1930)重修。

  这次被完全冲毁,还能修旧如旧吗?

  “文兴桥1200多个构件虽然找回八成,但折断损毁也是3座桥里最严重的。”带队重建文兴桥的传承人曾家快说,原来的木构件只能用到三成。但是,找不到的木头构件,他们会搜集一些清代或者民国时期老房子拆下的木头来替代。

  季海波是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从小在薛宅桥边长大。2009年,由他牵头申报的泰顺廊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廊桥修复工程也由他负责牵头。

  几乎每一天,他都要在三座廊桥之间来回跑。季海波说:“能够在自己的手里让廊桥重新站立起来,此生无憾。”

  修复和新建是两码事,难度如天壤之别。

  季海波说,因为散落的构件事先是没有编号的,他们光是清理与归位廊桥木构件,就花了近两个月,“一次次地推倒重来。”

  就拿文重桥桥墩的石头归位来说,“在河里找了一个多月,归位也花了一个多月。要通过老照片,辨别每一块石头的颜色和形状,像拼积木一样,一共9层,一层一层地拼。每块石头的功能是不同的,比如压缝石,拼错了就得重新拼。如果哪块石头缺损找不到,就走访村民,寻找石料开采地,开采相似的石矿老料。”

  这次重建廊桥

  也是向160多年前的老师傅学习的过程

  泰顺廊桥建造过程中不使用一颗钉子——木头与木头之间,仅通过榫卯咬合,利用桥身重力和木构件间的作用力,撑起整座廊桥数百年不倒。

  但是,用了几百年的木头,还牢固吗?

  季海波说,去年廊桥被冲毁时,部分木构件被洪水冲出几十公里,“在洪水、急流里不断碰撞,也难免受损。”

  为了保证廊桥的稳固,每一块木构件,都必须经过传承人之手,他们拿斧头轻轻敲一敲桥木,听听声音便知其优劣,如同老中医望闻问切。几百年来,每一代传承人都用这种最原始也最直接的方式,去剖析每一块木头。

  但原来的木构件被洪水冲过,泡得太厉害了,怎么办?这时,还需借助应力波测试仪与阻抗仪,对木构件进行无损测试。“前者就像B超,后者类似于心电图,有没有‘心脏病’,让数据来说话。”季海波说。

  为了防止人为二次破坏文物,几乎每个环节都先用新料搭建,经测试合格,再用原来的木料施工。

  季海波说,每根木头都是一本书。这次的修复,对传承人来说,也是一个向古人系统学习的机会。“从来没有人会把一座廊桥拆掉去学,这次我们可以直接向160多年前的师傅学习。”

  而一块块木构件上面的印痕,不仅记下了它自己的位置,还记下了别的木构件的位置,就像是在讲述当年的匠人如何修建廊桥。

  3座廊桥将于下月重现英姿

  廊桥不是一道独立的风景,它和整条河流、两岸民居相存相依,是泰顺人的精神图腾。廊桥、溪水、古树、古民居……构成了泰顺独特的人文景致。

  昨天,季海波说,今年8月11日,随着最后一块瓦片搭建完毕,文重桥修复工程顺利完工,比预定工期提前两个月。“目前,另外两座廊桥的主体结构已归位,预计今年10月能提前完工,恢复原样。”

  但这并不是修复工程的全部。

  季海波说,水利、文保专家都介入了,“河道在清淤,确保每一次洪水都能通过。”同时,为保证和廊桥的协调性,泰顺境内15座廊桥的周边环境也计划开展整治,文保专家帮忙设计,保留江南民居风格。

  泰顺县是国家级生态县,森林覆盖率达76.68%,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泰顺还以“世界最美廊桥”北涧桥、溪东桥为核心,先后投入近亿元,打造世界遗产体验性旅游景区“廊桥文化园”,将廊桥文化和旅游宣传成功结合。

  每个泰顺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廊桥,她在和风雨的抗衡中一次又一次被水毁、重生,锻造了山里人不畏艰险、从头再来的精神内核。在温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高启新看来,廊桥是泰顺的脊梁,这些默默传承廊桥文化的民众,才是廊桥保存和传承的根基。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潘洁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